宣传社会新风尚是否构成名誉侵权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3 15:50:51 61 人看过

职工张某因男友家庭经济拮据,因此二人在准备结婚时,协商决定不收贺礼,不举行婚宴,只在一歌舞厅举办婚礼舞会便算举行了婚礼,并将情况告知亲朋好友,**电台记者余某闻听此事后,觉得张某的决定是本市首例勇向世俗和当前攀比华贵、奢侈浪费的结婚方式的挑战的先进女子典型,因此,便于张某结婚的当天以谈心的方式采访了张某的男友李某,李某便将自己家庭经济拮据情况及决定采取这种结婚方式后,张某的父母如何的反对,而张某又如何和家人做斗争,说服家人的全部情况告诉了余某。三日后,一篇题为《新千年的结婚仪式》,署名是余某的文章在市某报刊登,该文全面报道了和赞扬了职工张某勇战以父亲为首的旧思想,以好友们为首的樊比思想,不计男友家境贫困,为爱情,为新风尚奋斗的精神。该文在全市引起了巨大社会反映,许多人通过报道对张某的行为赞扬不已,但也有少数人(其中就有张某的女友们)却按报道上的“李某家境贫寒”、“张某的精神是应引起青年仿效的”,背里地讥讽张某的举动是:嫁个穷婆家,怕别人笑话,还鬼精卖能玩花架子。张某在听到别人的讥讽话后,总觉得余某和报社多事,遂以名誉权被侵犯将余某和报社诉上法庭。对于报社和余某的宣扬,张某的新风尚行为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有二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报市和余某的报道虽然是宣扬社会新风尚的行为,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他们在具体报道中,首先是没有经过张某本人的同意,其次是用文学的语言描述了其男友的家境如何贫困,及张某如何同家人做斗争,并且用文学的语言提炼和升华了张某并没想到和能达到的思想精神(且张某和家人如何斗争属个人隐私)。最终并导致了许多人讥讽张某是“嫁了穷婆家”、“好出风头”的结果,因此,报社和张某的行为已构成了对张某名誉的侵犯。另一种意见认为:李某的家境困难及张某为结婚方式和家人作斗争,并以别开生面的方式举行了婚礼,首先这是一个事实,因此不属于张某的个人隐私。其次就是按照上述客观事实对张某的事迹进行真实的报道和评价,文章中没有任何失实、捏造及侮辱或诽谤张某之处,并且实实在在是对张某的行为做为一种新风尚进行宣传、赞扬和倡导,所以对张某不构成侵犯名誉权。笔者同意后一种意见。因为认定新闻报道是否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首先是新闻报道评论和传播的内容是否客观真实,是否揭露了他人的隐私,是否实施了法律上禁止的、丑化他人的、侮辱、诽谤他人等语言。其次是看客观上是否具有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所谓侵犯事实,第一是指实施了毁损他人人格尊严、名誉的行为;第二是由于侵犯行为造成他人名誉降低,出现了影响他人在社会评价的不良后果。实践中,不论新闻报道的内容是否真实,只要是使用法律所禁止的方式,侮辱、诽谤他人,使他人的名誉受损,社会评价降低的后果,就应视为侵权事实的存在。另外,新闻报道内容基本属实,但有个别词语表述不准确或有批评、揭发的内容,无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虽对他人的名誉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属于正常的,舆论监督不应认定为侵害名誉权。所以报社和余某的行为对张某不构成侵犯名誉权。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8日 23:0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名誉侵权相关文章
  • 法庭上的言论侵犯名誉是否构成侵权
    法庭上的言论侵犯名誉是否构成侵权?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争议性语言陈述与司法程序处理的事实和结果有特定联系时,不构成名誉侵权名誉权侵权的构成要件1。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主观过错是指行为人因他人名誉权受到侵害而产生的主观过错,包括故意和过错。我们如何以审查他人报告的主观态度为例?如果媒体对案件的报道不严格,我们怎么能轻易识别侵犯他人声誉的主观心态?笔者认为,新闻媒体作为我国社会监督的主体,应当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报道权,不应过分要求新闻媒体报道的准确性。因为基于中国的国情,舆论监督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继续有效地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行为人的行为是违法的最高人民法院没有对这一构成要件中的“法律”做出明确解释。然而,笔者认为,根据实践,这里的“法”应该是有限的解释,只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对于部门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虽然行为人可
    2023-05-07
    306人看过
  • 犯伪证罪否构成名誉权侵害
    犯伪证罪是有可能构成名誉权侵害的,当然具体是否构成的话,还需要看这个伪证罪它的具体的行为表现是怎么样的,如果这种伪证的行为是通过捏造虚假的事实,对于他人的名义确实造成了实际损失的话,那么就会构成这样的名誉权侵权。犯伪证罪是有可能构成名誉权侵害的,这个要区分是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的话依据最新《民事诉讼法》102条规定可能会对做伪证的证人罚款、拘留。若是刑事案件中证人做伪证则可能构成伪证罪。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四)
    2023-02-13
    381人看过
  • 诉讼行为能否构成名誉侵权
    [案情]2005年10月,王某收到诽谤其与他人有不正当关系的匿名信及明信片。王某为查清此事,便向县公安局反映,随后提供了其单位两个科室人员的政治笔记。二个月后,公安局告知初步结论:匿名信及明信片可能是同单位的李某所写。为进一步确认事实,王某又委托律师调取李某档案材料,向市检察院申请字迹鉴定。后经鉴定得出结论:匿名信、明信片均系李某所写。王某遂持结论向法院起诉李某侵害名誉权。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李某申请重新鉴定。历时二个多月后,鉴定结论尚未得出时,王某向法院申请撤诉。撤诉后,李某认为人的名誉是不可随意侵犯的,王某在无确凿证据下起诉李某后又撤诉认输,造成李某极大的名誉损失和精神损失,李某遂又以王某侵害其名誉权提起诉讼。[分歧]对于本案王某的诉讼行为是否构成对李某名誉权的侵害,存有二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王某的诉讼行为侵害了李某的名誉权。虽然法律规定诉讼本身不是一种侵权行为,但诉讼可能导致侵权。
    2023-06-01
    370人看过
  • 照片成脱发宣传聂远告两网站侵犯名誉权
    自己的照片被擅自用于脱发宣传,著名影星聂远将两家网站诉至法院。今天上午,朝阳法院审理了此案。聂远在起诉书中称,2009年,他上网时看到妆点网配有其照片的《明星脱发为何日趋严重?》一文。文中介绍称,聂远使用某生发产品治脱发,取得了良好效果。随后,聂远发现淘宝网转载了该篇文章,改名为《众男星脱发拯救行动正在进行》。而事实上,聂远从未授权任何企业和个人拍摄该照片,也从未使用过上述产品。聂远认为,自己的肖像权和名誉权被侵犯,故诉至法院。法庭上,聂远的代理人当庭表示其与淘宝网一方已经达成和解,故提出撤回对其诉讼。(记者付中)妆点网一方表示,聂远作为公众人物,应该具有更高的容忍义务。
    2023-06-07
    128人看过
  • 在网上宣扬家丑是否侵犯名誉权
    近日,某当红明星的离婚事件可谓是闹得沸沸扬扬。暂且不谈大家都极为关注的财产如何分割,孩子抚养权归谁等问题。女主又前去法院起诉丈夫侵犯其名誉权,起因为男主在微博上发出申请要与女主离婚,并且指出原因为女主常年与小三婚外情。女主认为男主的行为对其名誉造成了损坏,要求其道歉。那么,在社交网站公开辱骂另一半或者宣扬家丑是否犯法呢?■案例一:网络辱骂前妻为求心理平衡2014年,市民崔先生与刘女士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但是离婚后,崔先生多次通过微博指名道姓地辱骂刘女士,并公布了刘女士的详细信息。刘女士多次受到骚扰,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律师解答:崔先生的行为侵犯了刘女士的名誉权。《最高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7条规定: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
    2023-06-05
    443人看过
  • 举报犯罪失实是否构成名誉侵权
    [案情]:2004年1月20日,刘某在商场看到正在购物的陆某,误认为是几天前骗走其现金1000元的骗子,遂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随即依法将陆某进行留置盘问。后因无证据证明陆某有诈骗行为,陆某被留置一天后释放。后陆某认为自己无端被指控,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公安民警押走并留置24小时,精神上受到了很大伤害,遂起诉至法院,要求刘某为其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3000元。[分歧]: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对刘某是否侵害了陆某的名誉权,存在以下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刘某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向公安机关指控陆某曾对其实施诈骗行为,致使陆某被公安机关留置,刘某虽然没有对陆某进行侮辱诽谤的故意,但却存在一定的过失。且刘某的过失行为还影响到社会公众对陆某不利的评价,致使陆某名誉遭受了损害。故刘某对其过失行为应当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第二种意见认为:公民举报和控告违法违纪行为,是宪法赋予的重要权利。刘某依法
    2023-04-24
    243人看过
  •  散布虚假信息是否构成名誉权侵犯
    散布真实信息并不属于侵犯名誉权,但名誉权是重要的人格利益。名誉权的基本内容是对名誉利益的保有和维护的权利,而损害名誉的行为方式主要有侮辱和诽谤。针对特定的民事主体实施侮辱和诽谤行为,才能认定为对名誉的损害。报刊、网络等媒体报道的内容失实,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负有的义务是更正和删除。不履行该作为义务,拒不更正、删除或者道歉的,构成不作为的侵害名誉权行为,要承担侵权责任。散布真实信息并不属于侵犯名誉权。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散布真实事件一般不会被视为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是通过虚构或捏造事实来侵犯他人名誉的。名誉作为一种社会评价,是指社会或他人对特定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的品德、才干、信誉、资历、声望和形象等方面的客观评判。这种评价直接关系到民事主体的人格尊严和社会地位,属于重要的人格利益。名誉权,是指自然人和法人、非法人组织就其自身属性和价值所获得的社会评价,享有的保有和维护的具体人格
    2023-10-15
    121人看过
  • 违反民法行为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
    报案行为不构成侵害名誉权,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人为描述对象,含有侮辱、诽谤内容,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该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以特定人为描述对象,仅其中的情节与该特定人的情况相似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有哪些1、侮辱行为,是指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漫画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的表现形式有:(1)以口头语言或动作(非暴力)侮辱他人。(2)以暴力的方式侮辱他人。(3)以书面语言的形式侮辱他人;2、诽谤行为,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名誉的行为。所谓“故意”,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明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构的,不存在的,但因可以达到贬损他人名誉而仍然散布的行为;所谓“过失”,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不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假的,但因可以达到攻击目的而贬损他人名
    2023-08-13
    359人看过
  • 开玩笑构成名誉侵权吗
    严重的开玩笑也是构成名誉侵权的。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扩散、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可以称之为“以事生非”。比如,说某人“是个小偷”,或“是个傻子”等。所谓诽谤,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的方式有口头和文字等两种方式。其内容包括捏造和散布一切有损于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如诬蔑他人犯罪、品行不端、素质能力不高、企业形象不佳等。其特征可以称之为无中生有,“无事生非”。只有在行为人所实施的侮辱(体现为以不当的言词评价、贬低和毁损相对人的人格,不涉及“事实”的真实性问题)、诽谤(体现为披露、散布虚假事实)、披露其隐私权(体现为披露、
    2023-06-01
    64人看过
  • 名誉权侵权的构成条件是怎样的,侵犯名誉权怎么处理
    一、名誉权侵权的构成条件是怎样的名誉权侵权的构成条件如下:1.行为人有主观过错。2.行为人的行为违法。诽谤行为是指向第三人传播不利于特定人或特定人群名誉的虚假事实或者以他人传播的虚假事实为依据进行不利于特定人或特定人群名誉的不当评论而足以致使该特定人或特定人群社会评价降低的民事侵权行为。3.要有名誉权损害事实。4.存在因果关系。二、侵犯名誉权怎么处理侵犯名誉权的处理方式最为有效的就是向诉讼方式。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当名誉权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法院提起人身权纠纷之诉,然后需要准备好起诉状原告被告的身份证复印件,还有相关的证据材料等等向法院提交法院立案庭经过受理再审查之后,如果符合立案的条件,那么就会给予立案,然后就需要去缴纳诉讼费,等待法院通知开庭,开庭审理,然后再判决。三、侵害名誉权要承担哪些责任侵害名誉权要承担民事法律
    2023-05-06
    137人看过
  • 被告在作品中使用化名是否构成名誉侵权
    [案情]2001年9月5日至9月11日,某晚报在“江海新闻社会”栏,以连载方式发表了署名为一笑、方同、谷-平的文章《包“二奶”的悲剧》(以下简称《悲剧》),该文以故事的形式,叙述了一个船务老板主人公“刘-山”因包“二奶”而引发的种种悲欢离合、人间闹剧。文章结尾注明“本文人物均为化名”。该文第五篇题为“葬礼又生事,母亲咬人脸”,文章写了“刘-山”自杀后葬礼上的场面:“出殡这一天,卢-云请最要好的女友吴-柳主持葬礼。刘-母认定儿媳妇不露面是心中有鬼,竟蹿上去,在吴-柳脸上咬了一口,吴*亮的面孔顿时鲜血淋漓,静谧的礼堂乱成一片,葬礼不得不在吵闹和哭叫声中草草收场。”《悲剧》一文系作者卢某某、何某某、徐某某三人共同撰写,卢某某系某晚报社记者。原告保某某有一子刘某某,从事船务工作,曾因故服毒自杀。2001年12月8日,保某某之妹在刘某某的葬礼上咬坏了张某某的脸,双方在经当地派出所调解后了结了此事。《
    2023-06-01
    368人看过
  • 怎样认定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是否构成
    侵害名誉权案件,认定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构成要件:1、侵权人的主观过错。名誉权的侵权责任是一般侵权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要求侵权人具备主观过错。2、存在损害后果。名誉损害,受害人得社会评价降低精神损失,受害人遭受的痛苦、压抑、忧郁等感情损害。财产损失,受害人财产上的损失。3、侵害人行为的违法性。侵害公民名誉权的方式主要有侮辱、诽谤和泄露他人隐私。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侮辱行为;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诽谤行为;故意泄露他人隐私,给他人造成名誉损害。4、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两者具有客观性,也具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往往是建立在客观事实上的一种推定,但不应是主观臆断或毫无根据的推测。一、公开侮辱诽谤他人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公开侮辱诽谤他人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自然人是犯罪的对象;2
    2023-04-07
    291人看过
  • 打电话骂人的行为是否构成名誉侵权
    [主要案情]2006年1月,邓某在外出打工途中,认识了祝某之夫黄某。此后祝某多次于夜间10时左右,打电话到邓某就住的职工宿舍,辱骂邓某是“狐狸精”“勾引我男人”等等。由于夜深人静,祝某在电话中辱骂邓某的内容被邓某同寝室的同事听见,后来厂领导也得知此事。过了一段时间,祝某打电话给邓某道歉说与其丈夫黄某有暧昧关系的是其他人,是她自己弄错了。尽管祝某向邓某道了歉,但其行为造成邓某寝食难安,尤其是一听到电话就发抖。且由于祝某的行为在邓某的同事中对邓某造成了较坏影响,邓某被迫离开该厂到其他地方打工。[分歧意见]本案在讨论过程中就祝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侵害邓某的名誉权,形成了以下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诽谤、侮辱的行为只有以公开方式进行时方才构成侵害名誉权。本案之中,祝某辱骂邓某是采用打电话这种不公开的方式进行的,祝某虽然在电话中对邓某有不善的言辞,但并未向社会扩散,更没影响公众对邓某的社会评价。因此,
    2023-06-13
    389人看过
  • 名誉权不指名道姓是否会被侵害?
    名誉权不指名道姓是会被侵害,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这一规定,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应具有如下法律特征:(一)在侵害对象上,被侵害人是特定人。当然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如果所指定的对象是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人,即使没有指名道姓,同样可以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如某些“纪实”文学作品,在“描写”中对特定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虽然使用的是代号或假名,但读者一看便可知晓其所指向的对象,这显然不能因其使用代号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权。(二)在侵害方式上,主要是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所谓诽谤,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应当指出的是,侮辱和诽谤可能是公开的,也可能是不公开的。公开的侮辱和诽谤并不要求范围很大,即使当着一个人的面,对另一公民实施侮
    2023-02-28
    122人看过
换一批
#侵权责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名誉侵权指的是文学作品、通告文字、行为语言或其他形式对当事人产生了名誉上的消极影响所构成的一种违背人权的行为,行为人要负法律责任。 任何个人、媒体不得发布捏造虚假信息、刊登新闻、PS图片,否则构成名誉侵权。如果是真实事件发布,则不构成名誉侵... 更多>

    #名誉侵权
    相关咨询
    • 转发图片是否构成名誉权侵权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17
      认定行为是否构成名誉侵权的构成要件之一就是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只有在行为人所实施的侮辱(体现为以不当的言词评价、贬低和毁损相对人的人格,不涉及“事实”的真实性问题)、诽谤(体现为披露、散布虚假事实)、披露其隐私权(体现为披露、散布法律所保护的他人私生活信息)等行为影响到社会公众对受害人的评价时,才能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作为认定毁损名誉的依据,侵权人仅仅只针对被侵权人
    • 名誉权侵权是如何构成的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4-25
      构成侵害名誉权:(1)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对受害人的名誉进行毁损的恶意;(2)行为人客观上是否有捏造事实或散布虚假事实,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侮辱或诽谤他人,以及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损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3)受害人是否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4)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3、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认定侵权的标准:(1
    • 反映部分属实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19
      区分的关键在于公开宣扬的内容,如果内容属实,那就侵犯他人隐私权;如果内容不属实,基本上涉嫌侵犯他人名誉权。
    • 关于转发微博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8-17
      当然诽谤行为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 什么是名誉权,认定行为是否构成名誉侵权须满足哪些条件才能构成?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2-09
      名誉权是指公民、法人对其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认定行为是否构成名誉侵权须在主客观方面具备以下要件:(一)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只有在行为人所实施的侮辱(体现为以不当的言词评价、贬低和毁损相对人的人格,不涉及“事实”的真实性问题)、诽谤(体现为披露、散布虚假事实)、披露其隐私权(体现为披露、散布法律所保护的他人私生活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