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我国缓刑制度的概括标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4 14:42:56 380 人看过

我国缓刑制度的概括为:缓刑制度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我国缓刑制度存在的问题

缓刑制度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司法实践,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从这次在全国司法系统开展的核查纠正监外执行罪犯脱漏管专项行动中所反映的情况来看,暴露出我国现行缓刑制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缓刑执行缺少具体的法律依据

我国现行法律对缓刑犯该如何执行,审判机关与公安机关如何交付缓刑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方法保持缓刑犯的惩罚力度和幅度,判断缓刑犯考察效果优劣标准如何确定,缓刑犯权益该如何保护等方面缺乏具体系统的规定,导致缓刑的考察与监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在缓刑犯的考察与监管上,存在做表面文章而流于形式的现象。由于对考察组织的组成及其职责、考察的方式和措施等无章可循,对缓刑犯的考察责任往往只落实在纸上,实际上放任不管,从而削弱了缓刑制度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第二,交付监管脱节。在缓刑犯的交付监管上,审判机关与公安机关之间尚未建立有效、规范的交付制度,如对缓刑犯该如何执行、法律文书该如何送达,罪犯该如何交接等。目前法院在交付缓刑犯时,一般只是填发执行通知书,送交公安机关执行,由缓刑犯凭执行通知书到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报道。而有的缓刑犯却有意或无意的不去报到或迟报到,还有的缓刑犯在判决书作出后未向公安机关报到就外出经商或打工,造成缓刑犯事实上的脱漏管。由于审判机关和执行机关工作衔接不够规范、及时,在实践中基层派出所未能全面及时掌握本辖区缓刑犯的情况时有发生,使得对缓刑犯的考察和监管工作难以全面有效开展。

第三,对缓刑考察缺乏对缓刑犯的考核奖惩制度。缺乏对缓刑犯的考核奖惩制度使得对缓刑犯的考核奖惩缺乏依据,影响缓刑犯积极改造的信心。由于目前我国法律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缓刑犯考核奖惩标准,对缓刑考验期减少,撤销缓刑等奖励兑现比较困难。而且撤销缓刑的审批程序及手续过于繁琐,不易操作,对缓刑犯的触动不大,无法真正发挥对缓刑犯的制约作用。

2.缓刑考察机构设置不合理

刑法第76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配合。这一规定说明,我国的缓刑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实践中,公安机关作为缓刑的考察机构对缓刑考察难以有效执行。因为公安机关不但要打击现行犯罪,还要负责维护日常社会治安和担任安全保卫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而且基层公安机关警力比较薄弱,往往难以抽出专门的警力负责对缓刑犯的考察。同时公安机关在执行缓刑犯时基本上没有什么帮教措施,缓刑犯再犯罪的比例较高。因此,缓刑执行工作由公安机关完成,往往是流于形式,没有达到矫正犯罪,预防犯罪的立法目的。而且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但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力供需不平衡,相当一部分人必须外出经商或打工才能维持生计。这给缓刑的考察提出了新的难题。一方面如果不允许缓刑犯外出经商或打工,因缺乏谋生的条件和环境,将产生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更不利于罪犯的改造,或者重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另一方面如果允许缓刑犯外出经商或打工,公安机关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的控制力就大大减弱,别说监管,有甚者犯罪分子的下落情况都无法掌握。

从我国司法机构的配置来看,公安机关对缓刑犯的执行处于无暇管理,没有管理的状态,而负有矫正犯罪之责的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只能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安置帮教,而对缓刑犯的监管矫正并无法律授权,想管也管不了,这非常不利于对缓刑人员的改造和社会的稳定。由于公安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是两个不相隶属的机关,不可能要求公安机关按照司法行政机关的要求来监管矫正缓刑罪犯。这种刑罚执行主体多元化的状况,必然造成缓刑监管矫正工作脱节,导致刑事执行权力资源配置失衡,出现某些部门权力资源过剩,另一些部门权力资源供应匮乏的现象,无法使行刑权力资源产生最佳的效益。另外,把某些刑事执行权赋予公安机关,其实质就是把侦察机关与行刑机关合二为一,这有悖于现代刑罚重视行刑和刑罚效益的精神,也难以贯彻宪法所要求的各司法机关之间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法律原则,影响了刑事司法活动的公正性。

3.缓刑撤销条件的规定不合理

我国刑罚规定以下三种情形应当撤销缓刑:一是在考察期限内犯新罪;二是漏罪的;三是在缓刑考察期限内,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情节严重的。就第一项而言重新犯罪自然是对社会的危害,撤销缓刑自不待言。但第二项和第三项的规定不是那么完善。第二项所指的漏罪是指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那么已过追诉失效的犯罪是否也适用,法律未明确规定。从字面上来理解,已过追诉时效的罪也属于未经法律判决的罪,应该以此理由撤销缓刑。但是一个时效已过的罪犯因较长时间正常生活,不需惩戒就已经顺利回归社会,对社会已不具有危害性,这时如果再对已过追诉时效的犯罪为据而撤销缓刑,显然是不合理的。第三项规定中的情节严重过于模糊,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何谓情节严重?违反哪些法律、行政法规或者监督管理规定也没有具体界定,公安机关在相关证据的采集也无从下手,在司法实践中对这条法律的适用少之又少。大足法院近四年里没有一件因违反规章制度情节严重而被宣告撤销缓刑的案件。因此,情节严重应再作细化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4日 04:4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缓刑相关文章
  • 我国的仲裁裁决撤销制度研究(下)
    [摘要]:我国《仲裁法》对于仲裁裁决撤销的问题上采取区分国内和涉外的分轨制是符合我国历史和现实的,考虑到我国国内仲裁制度的历史和国内仲裁机构的现状,不可能使国内仲裁一下子与涉外仲裁完全一致,同时,考虑到其它许多国家的仲裁法通常也给予涉外仲裁较多的和比较特殊的地位。我国这样做,可以增强我国涉外仲裁对外国当事人的吸引力,改善本国的投资环境。当然,我国的仲裁裁决撤销制度的发展方向必然是两者要统一的,但适宜的做法应该是国内关于仲裁裁决撤销的规定向涉外规定靠拢,即缩小至纯粹的程序问题,而不是扩大其范围,因为仲裁之所以存在的基础就是当事人对于效益的重视而并非一味苛求公平。[英文摘要]:[关键字]:[论文正文]:四、对我国仲裁撤销制度的实证分析我国《仲裁法》第58条至61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件几个具体问题的批复》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检察院对撤销仲裁裁决的民事裁定提起抗诉
    2023-06-06
    454人看过
  • 我国商标专利行政复议法律制度研究
    商标专利行政复议的案件包括:1、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做出的罚款、责令限期改正、销毁商品、禁止广告宣传、禁止商品销售;收缴商标标识、销毁侵权商标标识、消除现存商品上的侵权商标、收缴直接专门用于商标侵权的模具、印版和其他作案工具等行政处罚不服的。2、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采取的封存商标标识和责令封存与侵权活动有关的物品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3、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做出的责令赔偿决定不服的。我国税务行政复议的特点有:(一)税务行政复议以当事人不服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出的税务具体行政行为为前提。这是由行政复议对当事人进行行政救济的目的所决定的。如果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处理合法、适当,或税务机关还没有作出处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没有受到侵害,就不存在税务行政复议。(二)税务行政复议的特点有税务行政复议因当事人的申请而产生。当事人提出申请是引起税务行政复议的重要条件之一。当事人不申请,就不可能通过行政复议这种
    2023-08-09
    321人看过
  • 关于我国环境税法律制度研究
    当前,人类环境正遭受日益严重的破坏和威胁———气候变暖、大气污染、资源枯竭等。从经济学上讲,环境污染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外部不经济的典型表现,为了克服这一市场机制的缺陷,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开始求助于环境税,希望通过税收手段达到保护环境资源的目的。现代法治社会中,我国已明确规定了税收法定主义的原则。环境税作为集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以及法律性于一体的强制性手段,也需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目前专家学者们从经济角度对环境税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如何通过法律来构建和保障环境税收体系却研究甚少。本文将对环境税法律制度作以粗浅的探讨。一、构建我国环境税法律制度的政策性基础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曾呼吁:各国应制定关于污染和其他环境损害的责任和赔偿受害者的国家法律”,考虑到污染者原则上应承担污染费用的观点,国家当局应该努力促使内部负担环境费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据此先后
    2023-06-11
    462人看过
  • 刑法减刑制度研究
    减刑,是指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在刑罚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适当减轻原判刑罚的制度。前提条件:——只能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减刑。(1)对于死缓依法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的,虽然实质上减轻了刑罚,但不是刑法第78条规定的减刑。刑法第50条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2)附加刑的减轻也不是刑法第78条规定的减刑。例如,在死刑缓期执行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3年以上10年以下。这种附加刑的减轻,与刑法第78条规定的减刑在适用对象、适用条件、适用后果等方面都存在区
    2023-04-22
    345人看过
  • 我国关于夫妻债务认定制度的研究
    下列债务可以认定为个人债务:(1)夫妻一方的婚前债务。如夫妻一方为购置房屋等财产负担的债务,该房屋没有用于婚后共同生活的,应当认定为个人债务。(2)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没有扶养义务人所负债务。(3)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生产或者投资经营活动所负债务,且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的。(4)遗嘱或赠与合同或者协议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为一方个人财产,附随这份遗嘱或赠与台同而来的债务也应由接受遗嘱或赠与的一方单独承担,他方无清偿责任。(5)夫妻双方依法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约定由一方负担的债务,夫妻双方将本属于共同债务,约定有一方负担的可以视为夫妻个人债务,但是这种约定不能当然的及与债权人,对债权人没有对抗效力,除非债权人事先知道或者事后追认该约定。(6)夫妻一方因个人不合理的开支,如赌博、吸毒、酗酒所负债务。(7)其他依法应由个人承担的债务。离婚时夫妻一方的债务是否算双方
    2023-07-08
    125人看过
  • 我国知识产权信托法律制度研究
    在我国,知识产权的实施利用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中最薄弱的环节。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成果转化难,已经成为我国高新科技行业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严峻的形势急需我们为知识产权的转化寻找一个突破口,知识产权信托便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将信托制度引入到知识产权领域,不仅可以发挥其保值、增值功能,更能有效地拓宽知识产权商品化和产业化的渠道,从而解决我国知识产权转化难的难题,对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考察了信托制度的起源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产权信托制度,并就知识产权信托的法律特征、可行性、优点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信托制度起源于中世纪英国的用益制。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既具有理财功能又具有中长期融资功能的金融信托,成为现代信托业的主流。知识产权与金融资产非常类似,具有拥有的风险性和处理的困难性,知识产权同样可以作为信托财产,适于信托。另一方面,文章通过分析武汉专利信托和
    2023-06-07
    63人看过
  • 建立我国个人破产制度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主张我国新《破产法》中应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并对个人破产制度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个人破产中的个人仅指自然人,与法人破产相比,个人破产具有主体的特殊性、破产能力的无差异性、破产原因的复杂性及人道主义精神等特征。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既有法理基础,又有事实依据。将来的个人破产制度应对法人的构想》,《政法论坛》1995年第4期。),包括普通合伙破产、隐名合伙破产、自然人破产、个体工商户破产及遗产破产等类型。事实上,这种意义上个人破产也就是除法人破产之外的其他民事主体的破产。笔者认为后一种观点不妥,因为:
    2023-06-06
    335人看过
  • 缓刑和缓刑制度的概念
    当代各国刑事法对缓刑制度的规定各具特色,不尽统一。综览世界各国刑事法,缓刑有两种制度:一种是把缓刑权掌握在行政部门,称为行政制;一种是掌握在司法部门,称为司法制。司法制的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缓宣告,另一种是缓执行。由于现行缓刑制度在类型上具有的多样性,不同国家的缓刑制度价值、功能以及适用缓刑所具有的社会效果也不同,这就使我们很难给缓刑下一个统一的定义。现行加拿大刑事法典第736条规定:当被告人(法人除外)答辩有罪或者被确定有罪,但不是法定有最低刑罚或者可判处14年监禁或终生监禁的可诉罪时,如果审判法院认为基于最有利于被告人利益考虑并且不因此有悖于公共利益,可以不对被告人定罪,而以裁定指示无条件或者以缓刑令附条件免除被告人刑事责任。当法庭根据前述指示免除犯罪人刑事责任时,犯罪人应当视为未被定罪。[2]台湾学者梁恒昌认为,乃当被告刑事责任可能确认时,在一定时间内,将刑事责任之宣告和刑罚之量定置
    2023-06-11
    241人看过
  • 刑事上诉制度研究
    法律综合知识
    一、刑事上诉制度研究刑事上诉是对法院判决不服的一种法律救济手段。上诉人(通常为原审被告)如果认为一审判决有误,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要求。这一过程严格遵循英国的法律程序。上诉状的内容必须详尽,包括一审判决的细节、上诉理由等,并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如果上诉人在上诉期限内要求撤回上诉,法院通常会予以准许。一旦上诉期满后,撤回上诉的请求则须由上级法院审查决定。上述提及的所有程序和细节都是英国刑事上诉制度严密法律体系的一部分,确保每个案件都能得到公正的重新审视。二、上诉撤回的规定上诉人在上诉期限内提出撤回上诉的意愿,通常会被准许。但若上诉期满后提出撤回,这一请求就必须由第二审法院进行审查。第二审法院会根据原判决的事实认定、证据充分性及适用法律的正确性来决定是否允许撤回。如果原判决存在问题,如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上诉通常不会被允许撤回,而是会按照上诉程序继续审理。
    2024-02-23
    343人看过
  •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实践的研究
    一、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实践中的尴尬近年来公司滥用法人格而屡屡规避法律,逃废债务的行为泛滥成灾的现象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在理论界的呼吁与鼓动下,法官们对准一个个滥用法人格规避法律责任、回避合同或侵权债务,逃避执行义务抑或特殊的法律责任规避行为痛下杀手,挽救了交易活动中历尽侵害的债权人等公司外部关系人。这种在缺乏立法依据,司法解释也并非十分明确的情况下,司法实践如此创造性地拓展法律,大胆地实践着为理论所称颂但又有争议的法理,展现了法治现代化的端倪,令人振奋,实乃可喜可贺。然而法官的实践步履在突破雷区的同时,同样陷入了运行的沼泽:不是裁判思维的失误,就是理论知识把握的一知半解,张冠李戴,抑或是人云亦云的误解误导,难以尽其所能从沼泽中自拔而出。概言之,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的实践进程中的思维紊乱、操作尴尬的表现有以下几点:1.凡一人公司皆予以否认。一人公司在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各国均予以确认
    2023-06-15
    315人看过
  • 缓刑制度概述:缓刑制度的特点与内涵
    缓刑,全称刑罚的暂缓执行,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缓刑制度的规定缓刑并不属于一种刑罚,《刑法》的规定里面,缓刑既不属于主刑,也不属于附加刑。缓刑是一种指对已经触犯刑律构成犯罪、依法宣判定罪应收到刑罚的行为人,暂不执行判处,由相关机构在一定期限内监察罪犯,并根据考察罪犯在期限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对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在罪犯居住社区,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机构负责执行,被判缓刑人员应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否则会被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刑罚。
    2023-07-12
    430人看过
  • 评残标准和补偿制度的比较研究
    评残标准:1、一级伤残划分依据为:a.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b.意识消失;c.各种活动均受到限制而卧床;d.社会交往完全丧失。2、二级伤残划分依据为:a.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b.仅限于床上或椅上的活动;c.不能工作;d.社会交往极度困难。3、三级伤残划分依据为:a.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b.仅限于室内的活动;c.明显职业受限;d.社会交往困难。4、四级伤残划分依据为:a.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b.仅限于居住范围内的活动;c.职业种类受限;d.社会交往严重受限。5、五级伤残划分依据为:a.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需要指导;b.仅限于就近的活动;c.需要明显减轻工作;d.社会交往贫乏。6、六级伤残划分依据为:a.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偿,部分日常生活需要帮助;b.各种活动降低;c.不能胜任原工作;d.社会交往狭窄。7、七级伤残划分依据为:a.日常生活有关
    2023-07-05
    150人看过
  • 缓刑与管制的比较研究
    虽然管制属于开放式刑罚,从逻辑上讲,是最轻的一种,但由于它没有缓冲手段,一旦罪犯被判刑,就必须立即交付执行,必须切实执行。当然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减轻处罚。缓刑不是一种具体的刑罚,只是有条件不执行的刑罚方式。虽然也在具体执行中,但这种执行不是刑罚的具体执行,只是侦查方式。其功能是“罚而不罚”,即犯罪分子虽已被判处特定刑罚,但刑罚尚未实际执行,通过缓刑侦查,达到刑罚执行的效果。&&&判管制和缓刑哪个更好从法律属性上讲,缓刑的适用比管制还要轻得多。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应当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在此期间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而被判缓刑的罪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因此缓刑相对较好一些。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动中与普通公民同工同酬。虽然
    2023-07-02
    338人看过
  • 我国缓刑制度适用的现状
    1979年7月1日,我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首次确认了缓刑制度。现行刑法进一步调整了适用缓刑的条件,确立了缓刑期间应当遵守的事项,进一步明确了公安机关的考察职能,完善了撤销缓刑的条件,从而更加体现了我国缓刑制度的特色。据新华社2002年5月17日报道,北京市房山区由法院牵头,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正式出台了《关于被判处缓刑、管制人员考察管理实施办法》。根据《办法》,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联合对缓刑、管制犯进行跟踪式管理。由公安派出所与基层组织或有关单位成立帮教小组,组织缓刑、管制人员学习或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并进行跟踪管理,填表归档备案。明确要求缓刑、管制犯必须参加公益劳动。规定了缓刑、管制犯最低公益劳动时间以及缓刑、管制人员每月必须有不低于8小时的集中活动时间。同时规定,对在缓刑、管制期间表现好的缓刑犯、管制犯,符合减刑条件的,可由公安机关向中级人民法
    2023-06-11
    29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缓刑
    词条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缓刑
    相关咨询
    • 为什么研究减刑制度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21
      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只要是被判处上述四种刑罚之一的犯罪分子,无论其犯罪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是重罪还是轻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罪还是其他刑事犯罪,如果具备了法定的减刑条件都可以减刑。减刑只能适用于特定的对象。依照我国刑法第78条之规定,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里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都属于自由刑的范围。其中,管制是限制
    • 我国缓刑的制度和特点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1-15
      1、缓刑的特点有: (1)对被告人进行有罪宣告。被告人的行为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应当作出有罪宣告; (2)被告暂时不处以刑罚。缓量刑只作有罪宣告,具体刑罚不同时判处。缓量刑不同于缓执行制度。缓执行是指犯罪分子在受到刑罚宣告后在一定时间内有条件地暂停执行。缓量刑是暂停适用刑罚,而不是暂停执行; (3)监管机构和人员健全。暂停量刑的,由设立的专门机关监督,由专职调查人员进行调查。
    • 对我国缓刑制度的思考是怎样的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6-20
      对我国缓刑制度的思考是这样的。暂缓量刑罪犯的处理根据《刑法》第七十六条、第七十七条的规定,我国现行缓刑制度对缓刑犯的考察和处理有三种情况:?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
    • 无效婚姻制度研究指什么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01
      婚姻无效是指当事人双方不具法定结婚条件或没有履行法定结婚程序而缔结的婚姻,不产生合法婚姻的法律效力。婚姻无效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是专门用来解决违法结婚问题的。
    • 无效婚姻制度研究是如何的呢?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3-29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1、重婚; 2、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 3、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即近亲结婚; 4、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1] 人民法院审理宣告婚姻无效案件,对婚姻效力的审理不适用调解,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有关婚姻效力的判决一经作出即生效。涉及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的,可以调解,对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的判决不服的,可以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