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构成刑事案件,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即使不是刑事,也会被治安拘留,另外,对于交通事故所造成损失,商业险部分保险公司很可能拒赔。
一、民事案件能转成刑事案件吗?
一般的民间纠纷要是立案的话都是民事案件,但有一些类型的犯罪案件,可能会同时违反我国多条法规。如果案情复杂的话,有可能在民事诉讼过程当中还涉及到刑事犯罪,那会不会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变成刑事案件呢?(一)民事案件不会直接转化为刑事案件。在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诉讼参与人因违反诉讼、执行程序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这种刑事案件并不是民事案件的转化。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发现有犯罪行为的可以直接移送有关部门进行侦查。如果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当事人可以向司法机关报案,属于刑事自诉范围内的,可以就刑事部分另行起诉。
二、信用卡欠3万没按期还款被告要坐牢吗
信用卡欠3万没按期还款被告是否要坐牢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于恶意透支的,才会被立案追诉,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不是恶意透支的,则会被银行提起民事诉讼,追究民事还款责任。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为了非法占有,超过规定时间或者规定数额,经银行催收两次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欠款的行为。如果能在判决前偿还欠款的,可能会减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
三、责任认定书下来主责多久来抓人呢
在交通事故认定书下来后,车主被判定为主责并不会马上被拘留。具体在事故认定书出来后几天内通知拘留需要看交警是如何处理。
对于没有达到交通肇事罪标准的,车主并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不用被拘留,而如果车主的违法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或者是严重事故的主责,那么就会被拘留。
-
肇事逃逸后,什么是肇事逃逸
361人看过
-
肇事逃逸找不着人怎么办,交通肇事逃逸有什么后果
444人看过
-
擦挂肇事逃逸怎么处罚,交通肇事逃逸的后果
73人看过
-
肇事逃逸后果不严重怎么办?
271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后果有哪些,肇事逃逸后会怎么办
191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后去自首后如何认定肇事逃逸
110人看过
刑事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更多>
-
什么叫肇事逃逸?肇事逃逸后果有什么?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07发生交通事故逃逸的属于违法犯罪行为,涉嫌违反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97修订)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
-
肇事逃逸处罚标准是什么,肇事逃逸处罚标准是什么,肇事逃逸的后果辽宁在线咨询 2022-04-26肇事逃逸处罚标准如下;行政处罚重。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司机,不论其造成交通事故后果的大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都将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刑事责任重。肇事后逃逸的,属法定的加重情节,伤者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可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伤者没有死亡,机动车驾驶员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将撞伤者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伤者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废的,则构成了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将
-
肇事逃逸怎么判决,肇事逃逸后怎么处理,报警后没有结果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09交通肇事者逃逸,拨打110报警,并通过以下方式处理: 1.拨打120让医疗救助人员赶到现场稳定自己的伤情。自己不能实施这些行为的,应尽可能的争取他人帮助。 2.保留事故现场证据。交警部门赶到后,积极配合交警对事故现场的勘查与检验,尽可能多的提供逃逸车辆的信息,好让交警根据线索尽快的找到逃逸车辆和逃逸司机。 3.静待案件的侦破。逃逸者往往是害怕因交通事故带来的法律责任,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其终究得归
-
肇事逃逸多久去肇事地处理云南在线咨询 2022-08-21交通肇事逃逸涉及到刑事追究和重大财产赔偿,就很难确定结案的具体时间。 刑事立案后的侦查活动,根据案情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如果是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公安机关的办案期限最长达一年,再加上检察院审查起诉、法院审理判决程序,最后的结案时间就会难以确定。当然,如果很快能把犯罪嫌疑人抓获,案情也比较简单,肇事者认罪并赔偿对方的损失,刑事追究的程序时间也不会很长的。
-
肇事逃逸25天以后如何处理?后果是什么?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26其次,肇事逃逸的主观目的必须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如果肇事方没有此目的,也是不能认定具有“肇事逃逸情节的”。当然,何为“逃避法律责任”,表现上有多种形式,法律上也有多种认定,具体认定需要结合案情和证据才能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