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的取得和行使合法性和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判断物权的取得和行使的合法性,必须坚持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原则是十分重要的。物权往往涉及的是私权、公权和他人权利的冲突,如果只强调保护了物权所体现的私权及排他权,而忽视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权利,将可能导致私物权的侵权行为的合法化。同样道理,公有物权的取得和行使的合法性也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而他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使和主张也不能侵害物权和公共利益及他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地解决了物权的合法性与公共利益和他人权益同步保护的冲突。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虚假表示与隐藏行为的效力】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受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以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判断物权的取得和行使的合法性
309人看过
-
不得侵害他人的其他合法权益
342人看过
-
协商和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其他第三人的利益。
443人看过
-
物业管理中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481人看过
-
新公司法保护股东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46人看过
-
论侵害他人权益型不当得利
153人看过
仲裁机构是依法设立,独立于行政机关,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机构。它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依据仲裁协议进行仲裁,对纠纷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解决。 仲裁机构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高效性,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更多>
-
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标准是什么?重庆在线咨询 2022-11-10“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第七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因此作为离婚原双方当事人,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不得将国家、集体和他人所有的财产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加以分割。同时在协议离婚
-
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他人合法权益取得的证据能否作为证据?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07只要不属于法律禁止的情形,可以作为证据。一、不能作为证据的情形:最高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规定》中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这里所称的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指的是侵害他人合法隐私的行为。法律禁止性规定,指的是非法使用谍报器材,谍报器材属于国家专业部门使用的工具,禁止民间使用,擅自制造和使用均属于违法行为。所以,上述两种情形取得的证据
-
不当得利孳息和取得其他利益的区别是哪些?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4-06不当得利:1)不当得利人具有返还义务,所返还之物包括了所受利益、更得所有(孳息、代位物)。至于用不当得利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务管理费,收归国家,而不是返还。2)受领人为善意的,所受利益已不存在,则无返还义务。如果是恶意的,则要折价返还。3)如果是强迫得利的,受领人无返还义务。
-
什么叫用益物权,用益物权和无偿取得的区别?用益物权的解释是什么天津在线咨询 2022-02-07用益物权是非所有权人使用他人之物所产生的一种权益。比如出租房屋的承租人,就拥有出租房屋的用益物权。一般情况下,用益物权都是有偿取得的,除非是借用的情况,那么借用人就是无偿取得借出人的借出物的用益物权。法律上对用益物权的解释是这样的:用益物权,是物权的一种,是指非所有人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权利。比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自然资源使用权(海域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