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拟将精神侵害、同居暴力纳入反家暴法保护范围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2 17:22:55 230 人看过

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草案)》21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与一审稿相比,本次草案扩大了反家暴法的适用范围,明确指出,家庭成员间的精神侵害属于家庭暴力,同居关系之间的暴力行为也被视同家庭暴力。

在一审稿中,中小学、幼儿园、医疗机构等单位的家暴强制报告义务成为一大亮点。在此基础上,二审稿扩大了家暴强制报告的主体范围,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若在工作中发现疑似家暴行为的,都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草案还明确,受害人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人民法院应在申请受理的72小时内作出裁定,情况紧急的要在24小时内裁定;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针对老幼病残孕等家庭暴力中的弱势群体,草案强调,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草案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送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4日 19:4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同居关系相关文章
  • 冷淡漠视将纳入家暴范畴
    3月24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了《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草案)》,拟将冷淡、漠视等行为纳入家庭暴力范畴,同时明确反家暴工作机构职责,规范家暴预防措施和处置等。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法院应当受理。受理后,应在72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驳回申请;情况紧急的,应在24小时内作出。一、农村妇女遭家暴如何维权?农村妇女遭家暴的维权:1、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公安机关予以制止;2、向所在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所在单位求助,请求予以劝阻、调解;3、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
    2023-03-08
    462人看过
  • 恋爱、同居均受反家暴法保护
    反家庭暴力法立法建议稿建议稿指出,要进一步明确家庭暴力的概念。从家庭成员范围来讲,不应仅限于婚姻家庭关系,还应包括其他亲密关系,如未婚同居关系、恋爱关系包括同性恋爱,以及有抚养、赡养关系的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从暴力行为上来讲,精神暴力,针对妇女的性暴力、经济控制,针对儿童的疏忽照料、目击暴力,针对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的虐待等,也应纳入其中。而实施暴力行为的频率、严重程度或意图都不应作为家庭暴力定义的前提条件。建议稿还提出,要建立多部门合作的反家庭暴力干预机制,这些部门机构包括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教育部门、卫生系统、民政部门、社会服务机构和妇联等。在制定对受害人的救济措施,以及对施暴人问责机制,包括在惩戒和矫治的过程中,必须考量受害人的经历。而反家庭暴力法必须明确法官、检察官、律师、警察、医护人员、教师的职责和履责程序,以确保反家暴法的实施能够终止所有形式的家庭暴力。
    2023-06-06
    493人看过
  •  同居人施暴行为是否受反家暴法保护?
    根据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同居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同样适用于该法。该法规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也适用于反家暴法。所谓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根据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同居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同样适用于该法。该法规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也适用于反家暴法。所谓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同 居 人 暴 力 行 为 是 否 适 用 反 家 暴 法 ?根据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规定,同居关系也受到该法律的保护。该法旨在保护家庭成员免受家庭暴力的侵害,同居人之间的暴力行为同样适用该法进行规制。同居人之间的暴力行为,包括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等,均属于家庭暴力范畴。根据
    2023-09-07
    85人看过
  • 精神家庭暴力的适用范围和处罚形式
    精神家暴的适用范围该法律将涵盖任何形式的侮辱,包括对伴侣外貌的无礼取笑、有关不忠行为的虚假指控和威胁使用肢体暴力等。不论是冲着妻子大喊大叫,还是用语言侮辱丈夫,都属于这项法律的管辖范畴。至于唠叨,目前还尚未界定是否也算违法。精神家暴的处罚形式然而,这项新法案却引来不少质疑。有批评人士指出,这项措施不过是用来敷衍女权主义者的,根本不具有现实的操作性。很多人认为,“精神家暴”是不可能评估的。心理学家吉-罗说:“发生口角的夫妻往往都会指责是对方的错误。”社会学家博-内也说:“照这么做,那下一步就该将野蛮无礼界定为刑事犯罪了,那时警方和法院就会整天缠身于处理数不清的纠纷了。”对此,宣布该法案的法国总理菲-永却表示:“制定这项法律有助于我们应对那些隐性危害,它虽不留痕,但往往造成受害人严重的心理创伤。”另据菲-永的一名发言人称,这项法案得到政府的支持,而且将在6个月之内付诸实施。据悉,法国每周就有大
    2023-06-14
    409人看过
  • 冷暴力是否被列入反家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可见目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并没有将冷暴力列入之中。一、家暴法律规定家暴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醉酒殴打配偶属于家庭暴力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因此,只要有殴打行为,就属于家庭暴力,与是否醉酒没有关系,也不需要有经常性。对于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
    2023-03-11
    461人看过
  • 精神家暴是否会保护令
    精神家暴可以申请保护令,家暴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所以精神家暴也属于法定的家暴的范围,可以申请保护令。一、精神暴力可以主张家暴吗一方遭遇精神暴力是有可能主张家暴的。依据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规定,家庭冷暴力是家庭暴力的一种,家暴暴力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二、法律规定冷暴力算是家暴吗冷暴力是家暴。冷暴力是一种精神暴力,它是与身体暴力、性暴力并存的家庭暴力形式。《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三、被小孩家暴报警有用吗可以的。1.小孩被家暴报警有用的。依据法律规定,只要是属于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
    2023-06-29
    216人看过
  • 精神家暴是否算家暴
    精神暴力也属于家暴。经常性谩骂、恐吓等精神侵害行为,属于法律规定的家庭暴力。《反家庭暴力法》将家庭暴力界定为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按照表现形式划分,可分为身体暴力、情感暴力、性暴力和经济控制。情感暴力又称心理暴力,家庭中的情感暴力是指某位家庭成员对其他家庭成员的诋毁、嘲弄、威胁和恐吓、歧视、排斥、忽视和其它非身体形式的敌意对待。一、女生打男生算家暴吗女生打男生算家暴。1、关于家暴的定义为,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2、所以不管是男方打女方,还是女方打男方,都属于家暴。家庭暴力是指:1、针对身体的暴力(殴打);2、针对精神的暴力(精神暴力);3、针对性的暴力(性暴力)力。身体的暴力表现为殴打、虐待等等。而精神暴力则是用言语恐吓当事人。而性暴力则
    2023-06-28
    187人看过
  • 男女非法同居若遭家庭暴力将受法律保护
    在今年8月份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初审后,12月21日,反家暴法草案再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相比初次审议的内容,反家暴法草案二次审议稿进一步增加了家暴的涵盖内容,明确指出,家庭成员间的精神侵害属于家庭暴力,此外,二次审议稿中将家庭暴力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家庭以外成员被纳入范围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二次审议稿扩大了反家暴法的适用范围。反家暴法草案一审稿将家暴关系限定在家庭成员之间,但审议中有多位委员提出,今年3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四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联合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明确在监护、抚养、寄养、同居等关系中发生的暴力犯罪同样适用。还有意见提出,有同居关系及前配偶等之间发生的暴力行为也应适用本法。对此,草案二审稿在附则中增加一条规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公安妇联可代申请保护令人身安
    2023-04-25
    465人看过
  • 家庭暴力案将入出警范围妇女权益保障办法2
    审校法律条文防止出现歧义语言文字专家是如何参与立法的,发挥了什么作用,对将来的立法有何借鉴意义?昨日,本报记者对受邀的4位专家之一的张健进行了采访。张健,知名的语言文字专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副社长。首次受邀参与草案审校新京报:你是何时受邀参与修订草案审校的?张健:8月份左右,人大方面先征求意见,问是否愿意做,后发来了一个正式的公函,很正规,包括看文件的要求、要点、意见征求等。新京报:以前有没有做过类似工作?张健:没有,这完全是第一次,很有意义。从语言上对条文进行把关新京报:与一般的文字润色和把关有何异同?张健:主要是从语言上对法律条文进行把关,要求准确、中性、单一等,不能有歧义。新京报:你审了多长时间?张健:一个多星期,很苛刻,一条一条地反复研读,最后写了几页纸的意见。专家意见曾专门开会研究新京报:你觉得这些意见能否起到作用?张健:应该是有的,这些虽然都是个人的想法和认识,从法理上不一定
    2023-06-06
    355人看过
  • 家庭暴力中是否包含精神暴力?
    精神暴力属于家庭暴力,妇女、老人、儿童和残疾人是中国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在暴力形式上,虽然殴打等身体虐待仍是家庭暴力的主流,但虐待、恐吓等精神暴力的严重性日益凸显。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通过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经常施虐、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方面的侵害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三条规定,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家庭精神暴力的认定标准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虐待行为。它包括对配偶、亲子、手足或长者的身体虐待、言语虐待、心理虐待和性虐待。1、身体虐待:推、甩、踢、揍、掴、抓、咬、拗扭肢体,甚至使用刀械枪枝等攻击受害人。2、言语虐待:企图以字眼、声调来控制或伤害另一个人。3、心理虐待:威胁自杀、阻止对方探视其亲人、嘲笑、侮辱对方的朋友、滥用药物和酗酒、不实的指控对方有外遇、极度忌妒、无法保有一份工作、禁止对方上学或工作,跟踪、监视
    2023-07-01
    156人看过
  • 家庭暴力的精神伤害怎么界定
    由于家庭暴力直接对家庭成员精神的伤害,必然会发生一定的反映或体现这种伤害的情况,诸如精神恍忽、抑郁、精神痛苦、内心恐惧等等。一、家暴是什么类型案件家暴是公诉案件。如果构成虐待罪的是自诉案件;实施家庭暴力人的施暴行为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根据施暴人的犯罪行为判刑,由人民法院判处刑罚。家庭暴力的责任体现在三个方面: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根据规定,家庭暴力是法定离婚理由之一,而且受害者可以要求家庭暴力实施者承担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根据规定,对实施家庭暴力尚未构成犯罪的可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刑事责任,严重的家庭暴力会构成刑法中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侮辱罪等罪。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家庭暴力是一种侵犯人权、危
    2023-02-22
    328人看过
  • 如何利用《反家庭暴力法》保护自己拒绝家暴
    1、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有效期不超过6个月,到期前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撤销、变更或者延长)。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2、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并提交家暴的相关证据以争取子女的抚养权,并争取多分得夫妻共同财产。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3、家暴行为有轻有重,强烈建议每一个受害人在第一次遭遇家暴的时候就选择立即报警。毕竟出警记录和《告诫书》是法院认定家暴事实的重要证据。有些受害者因客观原因无法报警,对于这种情况,希望受害者的亲人、朋友能向他们伸出援手,替他们报警。
    2023-06-14
    332人看过
  • 天津保障妇女权益家庭暴力纳入接警范围
    公安部门应当将家庭暴力案件纳入接警受理范围,及时出警。司法行政、民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根据受侵害妇女的请求,依法为受侵害妇女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必要的救助。这是新修订的《天津市实施办法》作出的最新规定。该办法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1994年9月7日通过的《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同时废止。据介绍,新修订的办法近日由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修订后的办法对于防止和解决家庭暴力问题作出了更为细化的规定,明确公安部门应当将家庭暴力案件纳入接警受理范围,及时出警;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应当及时制止,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司法行政、民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根据受侵害妇女的请求,依法为受侵害妇女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必要的救助。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应当及时予以劝阻,参与对家庭暴力的调解,并可以根据受侵害妇女的请求,出
    2023-06-06
    291人看过
  • 反家庭暴力法起到什么保护
    一、反家庭暴力法起到什么保护反家庭暴力法起到的保护具体如下:1.反家庭暴力法能有效的保护妇女的人身权利,妇女是家庭中的弱势群体,对其进行倾斜保护是实现实质正义的应有之义。2.反家暴法能有效保障残疾人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残疾人是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更是容易受到侵犯的脆弱主体3.反家暴有效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中国式教育有棍棒教育的传统,这种陋习与时代背景不符理应加以规范4.反家暴能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进而促进社会朝着和谐正义的方向迈进这就是反家庭暴力法通过后起到的作用。二、反家庭暴力法有哪些内容反家庭暴力法的内容如下:1.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
    2023-06-14
    296人看过
换一批
#同居纠纷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同居关系的定义在我国法律中并无明确规定。同居关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同居双方为异性,即我们这里所说的同居关系只产生在男女之间; 第二,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这是同居关系与婚姻关系的本质区别,如果双方办理了合法的婚姻登记手续,那么双方便属... 更多>

    #同居关系
    相关咨询
    • 精神暴力是否纳入家暴的范畴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9-02
      纳入家暴范畴。《反家暴法》首次对家庭暴力的范畴予以法律形式明确,“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均属。家庭精神暴力应像家庭暴力一样,在离婚时得到赔偿。但是,由于家庭精神暴力行为极难界定,目前并没有相关法律对此作出规定。一般来讲,精神暴力是家庭成员之间实施的经常性的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不法行为,对家庭成员之间的精神折磨为精神暴力的常见
    • 家庭暴力和精神侵害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10
      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的有关规定,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均属于家庭暴力
    • 首部反家暴法出台同居关系也受保护同性恋是否也属于家庭暴力的范围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05
      首部反家暴法出台同居关系也受保护,同性恋不在列 首部反家暴法出台:对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同居”关系上否纳入反家暴范围。该法附则中予以明确:“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这意味着有同居关系的人之间发生的暴力也被纳入家庭暴力,受法律约束。 但是相关负责人称,在我国还不曾发现同性恋之间发生暴力事件,因此,新出台的反家暴法中“共同生活的人员”不包括同性恋。“同居关系”之
    • 家暴损害赔偿在精神赔偿金范围内吗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4-17
      依据法律规定,家暴导致受害者的损害赔偿,属于民事赔偿。因家暴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才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多少的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的。 是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国家赔偿案件适用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具体数额,原则上不超过依照国家赔偿法第33条、第34条所确定的人身自由赔偿金、生命健康赔偿金总额的35%,最低不少于1000元。
    • 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与范围,家暴离婚精神赔偿多少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05
      依据法律规定,家暴导致受害者的损害赔偿,属于民事赔偿。因家暴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才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多少的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的。是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国家赔偿案件适用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具体数额,原则上不超过依照国家赔偿法第33条、第34条所确定的人身自由赔偿金、生命健康赔偿金总额的35%,最低不少于1000元。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