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房多卖是否构成欺诈
一房二卖不一定会构成诈骗;对于诈骗一般都是以虚构的事实而骗取他人的钱财才能被认定;如果实施一房多卖只是针对于其它的原因,没有以非法的占有为目的,那么就不会构成犯罪。成立诈骗罪通常要有“虚构事实骗取钱财的行为及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房主一房二卖只是因为房子涨价要毁约多卖,通常并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不能构成诈骗。这种情况下,房主通常是有解约、退款的意向,且有退款诚意的,只是对赔偿问题双方协商不成。当然,也有确实构成诈骗的,房主以卖房为幌子,一房二卖甚至一房多卖。通过相关事实和证据可以判断,在签约收费时房主就没有真正履行的意向,目的就是骗取多个买家的购房款。一般来讲,构成诈骗的,往往是一房多卖,且房主骗取足够的钱财后会跑路。当然,准确认定还是要综合判断。如有构成诈骗可能,建议及时报案。在购房过程中,买方要有风险防范意识,要以合理方法限制卖方违约的可能性。交易时间最好越短越好,尽早办理网签,这样可以避免卖方把房屋过户给其他人。尽早实际占有房屋,可能的话,将付一定款项后,即使暂时不能过户,也要先交付房屋,房屋交付后,房主再想把房子卖给其他人,往往不那么容易。其次,在合同中,最好约定适量的且有一定约束力和制裁力的定金或违约金条款,使对方在违约时成本增加。有些几百万的房产,定金或违约金才约定几万元,明显没有力度。
二、合同诈骗罪的处罚是怎么样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一房二卖他是否构成诈骗,这个问题要分开来那个看。因此一房二卖不一定就构成诈骗。若房主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隐瞒一房二卖这种情形,然后收取了购房者交付的相应合同款项的,而且这个款项又达到《刑法》规定的2万元以上的,它是构成合同诈骗罪。
-
隐瞒纠纷卖房是否构成欺诈行为
151人看过
-
中介将我的房卖给炒房者是否构成欺诈
235人看过
-
买房发现房产证不一致是否构成欺诈
436人看过
-
赠品未结清款项是否构成卖家欺诈?
495人看过
-
买房送门面是否构成欺诈行为
161人看过
-
卖房欺诈消费是多少
160人看过
-
一房二卖、一房多卖、合同诈骗、民事欺诈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上海在线咨询 2022-03-06一些行为人在违约后虽然表示要承担责任,结合主观故意考虑,肆意挥霍所取得的对方财物等,合同诈骗罪行为人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合同形式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即只是为了获取更高的售房价格而故意“一房二卖”首先、支付房款来获取财物。从司法实践来看。而在民事欺诈中,其并不想非法占为己有,故意不履行其他合同,在具体行为上,这些行为均不能认定其具有承担违约责任的实际行动,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可能在签订合同时就没有履约能力
-
买了一套房以后发现一房多卖可否构成欺诈湖南在线咨询 2022-07-28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如何认定一房多卖,一房多卖是否构成诈骗台湾在线咨询 2022-06-13一房多卖是否构成合同诈骗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讨论。刑法第224条的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一房二卖”中行为人构成合同诈骗罪,依然要满足诈骗犯罪的基本构造,即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对方(受骗人)产生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或第三者处分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害。 因此,要认定“一房二卖”的行为人构成犯罪,必须
-
一房多卖构成欺骗了,一房多卖是刑事案件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19现实中经常出现一房二卖的情况,但是一房二卖除了可能会涉及民事上的违约、赔偿责任以外,还可能会触犯刑法上的诈骗,应当尤其警惕。一房二卖,就是指将一套房产卖与多个购买者,它除了具有合同上欺诈的嫌疑外,还具有与刑法上的合同诈骗罪极为相似的一些特征。所谓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一房二卖之所以会涉嫌合同诈骗,是因为它也具有在签订、履行合同
-
赠品卖伪劣是否构成价格欺诈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18买东西的时候给了赠品,赠品伪劣是否构成价格欺诈?且是为了保证出售商品不低于成本价格,故其销售行为合理合法。经过开庭审理,法院最终认定被告的销售行为构成价格欺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