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方面应纳入自有产权住房的范畴
以下方面应纳入自有产权住房的范畴:
1.小产权房;
2.农民房;
3.自建房;
4.宅基地;
5.安居房;
6.集资房;
7.拆迁安置房。
二、自住房和共有产权房的区别
1.房子的概念不同。自住房:面积在90平方米以内用于自住的商品房,属于产权共有,房子的产权属于购房人,但在5年后自有住房上市政府将享有权利。共有产权房:政府与购房人按份享有房屋产权,政府所持有的部分房屋产权的使用权让给首次购房的人,以降低购房人压力。
2.价格不同。自住房:其价格要比周边商品房低30%-50%,房子可以进行抵押。共有产权房:价格低于同品质,同地段的普通商品房,房屋满5年后可以转让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产权给符合购买条件的人。
3.出售不同。自住房:房屋可以在5年后进行出售,但政府享有优先的购买权,若是政府不予回收,那么房屋在上市交易后升值部分的30%要交给政府。共有产权房:房屋满5年后即可转让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产权,可转给符合购买条件的人。购房者也可按市场价购买回政府所持份额。
三、自有住房与商品住房之间的区别
自有住房是泛指拥有自有土地的单位和个人,自己组织并通过雇佣他人施工,而建造的房屋和建筑。自有住房是我国传统建造方式的主流,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村居民几乎都是通过自有住房方式,来满足各自的居住需求。另外在我国商品房政策推出前,很多单位也曾通过集资自有住房的方式,来解决企业员工的居住需求问题。
商品房在中国兴起于80年代,它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经营资格的房地产开发公司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经营的住宅,均按市场价出售。其价格由成本、税金、利润、代收费用以及地段、层次、朝向、质量、材料差价等组成。另外,从法律角度来分析,商品房是指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可在市场上自由交易,不受政府政策限制的各类商品房屋,包括新建商品房、二手房(存量房)等。商品房根据其销售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外销商品房和内销商品房两种。
-
应把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保障范畴
416人看过
-
哪些内容被纳入税收范畴?
444人看过
-
房产证是否纳入三证合一范畴?
117人看过
-
性暴力应该纳入家暴范畴吗
155人看过
-
征地补偿是否应被纳入遗产保护范畴?
416人看过
-
工资中哪些项目不纳入个税范畴
385人看过
-
纳入侵犯隐私权范畴的行为主要包括哪些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29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
-
自有产权的住房怎么入住?甘肃在线咨询 2022-11-201、具有自有产权的自住住房,是指本人为房屋产权人或主要人、获得政府房产管理部门颁发的房屋产权证和相应土地使用证、用于自身居住而非租赁或商业性质的住房。 2、此住房是指正房,专用的车库、杂间、店面、仓库用于居住的,不在此列。 3、自住型:购房以自家居住为目的,不求面积大,只求有一个居住之所,房产实行登记制度。自有产权,就是房产是自己的,房产证的登记人是自己。如果房子自己居住,没有出租、出借或者是闲置
-
自诉案件的范畴都有哪些?湖北在线咨询 2023-06-12根据新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对自诉案件,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法院在宣判前,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也可以自行和解,还可以撤回起诉;被告人还可以向自诉人提起反诉。
-
婚前财产的范畴有哪些湖南在线咨询 2022-12-13婚前财产规定为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即夫妻不论结婚经过多少年,一方婚前财产仍归一方所有。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类: 1、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如工资、奖金,从事生产、经营取得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因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资本收益以及其他合法收入。 2、一方婚前已经取得的财产权利,如一方婚前获得预售房屋的产权而且完全支付了房款,婚后才实际取得该
-
自行申报时,哪些收入要并入12万元所得的范畴?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24国税发〔2006〕162号文件第六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年所得12万元以上,指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取得以下各项所得的合计数额达到12万元:(一)工资、薪金所得;(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八)财产租赁所得;(九)财产转让所得;(十)偶然所得;(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