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利于被监护人原则是什么原则,应当遵守什么原则保护被监护人?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25 19:14:51 200 人看过

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是什么原则

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的规定是: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在履行连带赔偿责任的时候,如果被监护人名下有财产,此时就可以用被监护人的财产去赔偿,其他不是用于被监护人人身成长和其相关权益的情况下,被监护人的财产不属于监护人可以随意处置的范围。

二、监护人应当遵守什么原则保护被监护人

监护人遵守的原则保护被监护人应当有以下几点:

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防止被监护人受到不法侵害;

2.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

3.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

4.妥善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对于被监护人财产的经营和处分,应尽善良管理人的注意;

5.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

6.代理被监护人进行诉讼,以维护其合法权益;

7.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监护关系在实体法上和程序法上都具有法律后果。监护人往往是被监护人的法定代理人。被监护人完全无行为能力的,由监护人代其进行民事活动。被监护人行为能力受限制的,进行民事活动亦应由其监护人代理,或者征得监护人的同意。在民事案件中,监护人是被监护人的诉讼代理人

三、监护人的基本特征

监护人具有以下特征:

1.被监护人须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2.监护人须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19日 02:4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监护相关文章
  •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什么原则履行监护职责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五条【监护人履行职责的原则与要求】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监护人不得干涉。一、监护人的职责有哪些?(1)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2)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3)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4)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
    2023-06-23
    448人看过
  • 按原则指定监护人是哪几类原则
    按原则指定监护人是以下原则: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合法原则、合理原则等。一、监护人可以变更吗监护人可以变更。当现有的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怠于行使监护职责、严重侵犯被监护人合法利益时,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二、变更监护人应当向法院申请变更吗变更监护人应当向法院申请变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1、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2、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不能履行监护职责,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险状态的;3、实施其他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三、人民法院对监护人是如何规定的人民法院指定监护人程序
    2023-06-22
    240人看过
  • 监护人无过错原则
    一、监护人无过错原则无过错是因为被监护人实施了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但是因为是法律保护的对象,不用承担责任,所以由监护人承担无过错责任。判定监护人无过错责任的规定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根据《民法典》第三十四条第二、三款的规定: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二、什么是监护制度指对未成年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享有监护权利,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人称为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称为被监护人。监护制度的设立完全是为了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民事权
    2023-05-06
    186人看过
  • 监护人顺序原则的依据是什么
    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第二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其他近亲属;(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一、监护人的职责是什么?(1)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2)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
    2023-04-06
    404人看过
  • 监护权转让的原则是什么
    监护权转让的原则:1、双方自愿的原则。也就是说,如果双方自愿协商变更监护权,只要双方重新制定监护协议;2、法定变更原则。协商不成的,一方只能向法院起诉,要求变更监护权;3、尊重儿童意愿原则。实际上,如果孩子满8岁,孩子表示愿意改变抚养关系共同生活的,可以改变抚养权。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监护权转让协议书范文首先确定当前监护人,无法履行或者不履行监护义务的,以及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这些条件是对转让监护权的基本前提。其次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包含孩子的父母或者祖父母等关系密切的家属。最后按照人民法院的审理结果,是基于对孩子身心健康有利的影响,申请变更孩子的监护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
    2023-07-21
    212人看过
  • 监护人应该按照什么原则履行职责
    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监护人不得干涉。二、哪些情况下法院可以指定监护?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1、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行为的;2、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并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的;3、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的。本条规定的有关个人
    2023-06-23
    120人看过
  • 委托监护人法律含义是什么原则
    委托监护人是法定监护人把自己的监护职责,全部委托给他人实施,可以实施全权委托,也可以实施专门委托,委托监护不更改原监护人的地位,监护权行驶期间,不得抛弃或转移给别人,被委托人在受委托期间有过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一、谁是精神病人的监护人1、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按照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①配偶;②父母;③成年子女;④其他近亲属;⑤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此外,精神病人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担任监护责任,经有关单位同意的,出可以担任监护人。2、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没有上述范围的近亲属或近亲属丧失监护能力的,有关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可以从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其他近亲属、朋友中指定监护人。当近亲属对于由谁担任监护人发生争议时,有关单位、组织可以进行调解并从他们中间指定监护人。3、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因故暂时无法行使监护权,可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他人承担。受委托担任
    2023-03-07
    360人看过
  • 法定监护人的确定原则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未成年人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是:祖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为:配偶;父母;成人子女,其他近亲属。指其他近亲属,指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在理解法定监护人的顺序规定时,应注意以下两点:先顺序人优先于后顺序人作为监护人。但是,这一顺序可以根据监护人的协议进行变更。当顺序人为二人以上的,可以全部同为监护人,也可以根据协议只由部分人监护。法定监护人的范围监护是对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设定专人保护其利益,监督其行为,并且管理其财产的法律制度。法定监护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监护人范围和顺序的监护。法定监护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担任。民法典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父母对子女享有亲权,是当然的第一顺位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关
    2023-07-12
    51人看过
  • 关于监护权:法院判决原则是什么?
    法院判决监护权归属一般按照有利于子女成长的原则进行,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夫妻学历、工作、收入、年龄、家庭环境、子女年龄等。父母可以为上述因素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抚养孩子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离婚后,哺乳期的子女应当由哺乳期的母亲抚养。哺乳期后的子女因抚养问题发生争议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作出判决。子女监护权变更归中院还是高院判决1、监护权变更归中院还是高院判决的确认方式:若监护权变更由中院审理的,则监护权变更归中院判决,若监护权变更由高院审理的,则监护权变更归高院判决。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二十条规定,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第十九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2023-07-09
    119人看过
  • 期待利益保护原则是什么
    一、期待利益保护原则是什么期待利益保护原则是:1.实事求是,全面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所谓实事求是,是指对期待利益损失的有无、大小的确定,要严格以事实为依据。这里所说的事实,主要是指受害人遭受期待利益损失的事实。2.依法限制。对违法行为所造成的他人期待利益的损失原则上应当全部赔偿,并不意味对期待利益损失的赔偿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或者对任何期待利益损失都不加区别,一概予以赔偿。二、期待利益与信赖利益有哪些区别第一,两者的内涵不同。期待利益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期望通过合同履行获得的各种利益的总和,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和因违约而导致的现有财产的减损灭失和费用的支出。信赖利益是指无过错的一方当事人信赖合同完满履行,在订立和履行合同中支出的费用和代价。第二,对两者保护达到的状态不同。对于期待利益的保护可使合同在被违反的情况下达到合同被履行的状态,保护期待利益可替代合同的履行。而保护信赖利益旨
    2023-05-03
    234人看过
  • 房屋拆迁必须遵守的原则,保护被拆迁人的利益
    林先生家所在的地区,大部分房屋建设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风雨的不断侵蚀,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基下沉,缝隙松动,更有的地方,木质结构出现了腐朽的情况,电路也出现老化问题,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引发火灾,住在这些地区附近的居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于是,当地政府批准了该地区的改造项目,主要根据是原建设部三类房屋应停止使用,四类房屋应整体拆除的规定,但在该项目的主管部门与当地的被征收人签订补偿协议时,却有高达百分之四十四的居民不愿签订补偿协议,据了解,该地区涉及4468户居民,项目主管部门修改了补偿标准后,接受当地的所有住户投票,表决搬迁意愿,在公证员和其它有关工作人员的见证下,根据最终投票结果显示,2210票同意,1225票反对,12票无效,其余弃权,通过这样的民主决策,为此次危房改造提供了,充足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依据。该案例很好的提现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规定的征收国
    2023-04-13
    327人看过
  • 指定监护人顺序原则有哪些?
    一、指定监护人顺序原则有哪些?按照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的顺序进行指定。根据《民法典》规定,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依照规定指定监护人前,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处于无人保护状态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担任临时监护人。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擅自变更;擅自变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监护人的责任。有关组织为没有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其近亲属中指定监护人虽然不受顺序的限制,但都必须遵守一条原则——对被监护人有利,亦即应充分考虑
    2023-04-16
    433人看过
  • 中国遵守人原则还是地域原则?
    根据我国现行实体法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法律在对象效力上坚持的是属人原则和属地原则相结合。以地域为标准,我国对管辖地区内的一切人和组织,不论是本国的还是外国的,都有同样法的效力。以人的国籍和组织的国别为标准,我国的人和组织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受我国法的约束。属人属地管辖原则在我国刑法的体现(一)属人管辖原则的体现第七条【属人管辖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二)属地管辖原则的体现第六条【属地管辖权】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2023-07-07
    419人看过
  • 指定监护的原则和程序是什么?
    有关组织为没有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其近亲属中指定监护人虽然不受顺序的限制,但都必须遵守一条原则——对被监护人有利,亦即应充分考虑将被指定的监护人的监护能力。认为监护人的监护能力,应当根据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条件以及与被监护人在生活上的联系状况等因素确定。这一原则也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指定监护人时必须遵循的。监护人证明材料可由户籍所在村委会出具,但一定要加盖当地派出所的章。或者也可以直接让当地派出所出具证明、加盖章。也就是说,在判断和证明未成年人监护人的身份时,公安部门出具的证明才有法律效力,村委会并不具备核查未成年人监护人身份的条件。因此监护证明需要由户籍所在地派出所盖章才生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如果要指定监护人的话有居委会指定,那么就需要居委会开相关的证明文件,在这里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证明文件当中的一些具体的内容,同时还需要提醒注意的就是最后盖章还有日期,这个环节
    2023-06-27
    216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监护
    词条

    监护,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民事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履行监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受到监督和保护的人是被监护人。 早在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里就有关于为浪费人和精神病人设置监护的规定。但当... 更多>

    #监护
    相关咨询
    • 监护人工作要遵守什么原则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28
      第三十五条监护人应当按照监护人履行原则中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 监护人的监护范围应遵守哪些原则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2-03
      1、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三十五条?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并协助被监
    • 民法常识: 监护人应当遵守哪些原则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1-13
      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 监护人执行什么原则?
      福建在线咨询 2023-09-22
      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人身监护和财产监护两个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人身监护,以教养、保护为目的。对被宣告为无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以保障其本人及社会的安全,并促其恢复健康为目的。
    • 民法中参照原则进行监护应遵守哪些原则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31
      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民法总则》第三十五条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