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二审答辩状,首先要明确自己在二审中的地位,不管是不是同一个上诉人,在合同纠纷二审的程序文件中,必须先写明被告和被告的情况,然后说明自己的立场,是否支持一审的决定,再详细说明理由,如对侵权方合同条款的理解、一审判决的错误或正确的地方等。在最后落款处上写上本人的姓名和日期。
法院信用卡答辩状怎么写?
答辩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单位、职业、住址。(答辩人如为单位,应写明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职务、单位地址)
被答辩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单位、职业、住址。(被答辩人如为单位,应写明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职务、单位地址)
答辩人因(写明案由,即纠纷的性质)一案,进行答辩如下:
请求事项:(写明答辩所要达到的目的)
1、请求法庭依法判定要求原告合情合理合法
2、诉讼费由原告承担
事实和理由:(写明答辩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应针对原告所提问题提出答辩,反驳原告所依据的事实、法律和所提出的主张陈述其不能成立的理由)
此致人民法院
答辩人:(签名或盖章)年月日
附:本答辩状副本份(按被答辩人人数确定份数)
注:可在接到通知十五天递交也可在庭审答辩后递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送达起诉状和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
辩论题答辩状的写作指南
120人看过
-
医疗纠纷答辩书写作指南
480人看过
-
林业合同纠纷二审是否会要写答辩状
94人看过
-
房地产买卖纠纷一审代理词和二审答辩状
410人看过
-
被告离婚官司答辩状的写作指南
245人看过
-
是否会发出二审林业合同纠纷的答辩状?
194人看过
合同条款是指双方协商一致后,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对双方具有约束力的条款。合同条款是合同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通过合同条款体现和表达。合同作为当事人之间的交易协议,内容由合同各方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独立约定。一般来说,合同应具备以下条款: 1... 更多>
-
怎么写二审答辩状商品房合同纠纷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06答辩状一般是针对上诉人的上诉状的上诉请求和上诉理由进行答辩。对上诉请求,一般答辩为:请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如果认为应该由另一个被上诉人担责,就答辩为:请求驳回对答辩人的上诉请求。还有就是事实和理由,围绕上诉人的上诉理由,逐一答辩、驳斥,认为不成立。
-
答辩状的撰写指南福建在线咨询 2024-11-06在撰写答辩状时,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如果作为自然人参与诉讼,需要明确具体信息,例如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所属工作单位以及现居住地、联系方式等。如果是以组织机构身份进行辩护,则需要详细注明该法人或其他合法实体的名称、驻地,以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责任人的名字、职务和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其次,需要陈述答辩事由。接着,阐述答辩理由。必须基于原告在起诉状中提出的事实和理由,然后针对性地
-
建筑工程合同纠纷二审答辩状重庆在线咨询 2022-05-03对于您的问题,我在电话中已经给您答复过,现在再给您重复一下:在法庭上您可以进行如下答辩:(1)原告所诉的被告主体不适格,被告的名字不是我,我不能做本案的被告。(2)我与原告不存有合同关系,原告所提供的合同是一份不能成立,更不能生效履行的合同。从该合同的内容来看:甲方应给乙方支付工程款,因此本案的原告也不适格,它不应是甲方龚龙,原告应是乙方北京鼎盛春天装饰有限公司。故此,请求驳回原告的起诉。
-
被告方离婚答辩状的写作指南台湾在线咨询 2024-11-18离婚诉讼中,答辩状是当事人对法院作出的离婚判决提出异议的重要法律文书。在撰写答辩状时,应当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果不同意离婚,答辩状应当主要阐述感情方面的问题,针对对方的诉讼请求,进行反驳。表明自己对这段感情的珍视,以及可以对挽回这段感情所做出的努力等等。例如,可以指出自己在婚姻中遭受的伤害,以及原告诉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实之处,并提供证据予以证明。同时,也可以表达
-
安置房买卖纠纷写答辩状问题福建在线咨询 2023-10-041、不要使用过激言论。谁对谁错自有法官评说,故所用词语尽量选择中性词,特别是针对他人的人身攻击的侮辱性词语千万不能出现在你的文字中。因为答辩状是法官对你的第一印象,写的好坏是水平问题,使用过激言论和侮辱他人,则是人品问题。 2、不能产生歧义。答辩状的内容尽量少使用修饰的句子,书写的文字要端正,语句要通顺,条理性要强。最好诉状是打印的。因为使用过多的修饰词语,容易产生歧义。 3、有争议的一些事实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