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自建房拆迁宅基地归谁?
宅基地归村集体,自建房被拆迁后宅基地使用权归征地主管部门。
《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
第八条
农村村民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集体,个人只有使用权,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转让、出租。实施村镇规划进行旧村、旧城改造需要调整宅基地的,原宅基地使用人应当服从。
二、宅基地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1、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只能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城镇居民不得购置宅基地,除非其依法将户口迁入该集体经济组织。
2、宅基地使用权的用途仅限于村民建造个人住宅。
3、宅基地使用权实行严格的“一户一宅”制。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4、宅基地的初始取得是无偿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村居民在依法取得的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宅基地上建造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并对宅基地进行占有、使用和有限制处分的权利。它具有严格的身份性、无偿使用性、永久使用性、从属性及范围的严格限制性等特点。
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之间可以流转宅基地,但是宅基地不可以单独转让、买卖、出租。
三、在农村申请宅基地的条件有哪些?
(一)因国家或集体建设、移民、灾毁等需要迁建、重建的;
(二)实施城市、村庄和集镇规划或旧村改造,需要调整拆迁的;
(三)现有宅基地面积尚未达到本办法规定限额标准需重建、扩建的;
(四)已具备分户条件且原有宅基地面积尚未达到本办法规定限额标准需重建、扩建的;
(五)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引进或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确需在农村安家落户的;
(六)离休、退休、退职的职工,复员军人和华侨、侨眷、港澳台同胞持合法证明回原籍定居的;
(七)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
农村自建房拆迁宅基地归谁这个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农村的土地跟国有土地一样,所有权跟使用权是分开的,国家可以依法征用土地,但征用的只是宅基地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正因为宅基地是集体财产,所以征收宅基地才必须支付征地补偿款。
-
外村买的宅基地房子拆迁归谁
489人看过
-
农村拆迁要求安排宅基地建房
484人看过
-
在农村拆除的宅基地上,旧房子归谁?
222人看过
-
宅基地是谁的 农村宅基地拆迁房屋权属怎么确定
222人看过
-
农村宅基地户主去世房子归谁
137人看过
-
农村自建宅基地房能买卖吗
173人看过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村民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集体建设用地,包括住房、附属用房和庭院等用地,只要使用土地符合规划就是合法的。 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只有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宅基地的转让必须符合法律... 更多>
-
户口迁出农村后宅基地归谁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23根据法律规定,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归集体组织所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具有很强的人身依附性,在使用权人死亡后,如果宅基地上建有房屋,那么继承人可以基于对房屋的继承而继续使用宅基地。但是如果宅基地上没有房屋或者房屋已拆除,那么继承人将无权继承。根据你的描述来看,你的户口已经迁移,如果宅基上没有房屋或者房屋经拆除,那么你是无权继承的
-
农村宅基地70年后又建房的房子归谁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25宅基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宅基地属于村集体土地个人使用,宅基地使用年限为终生,转让和继承都受限制,拆迁征用有补偿。有70年产权的是城市的商品房。
-
农村不是宅基地的自建房要拆迁是怎样的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03农村的宅基地和房屋拆迁是分开补偿的,土地补偿的标的是土地使用权,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置换补偿,二是货币补偿。 置换补偿就是在规划的安置区域按不同地价折换成多少平方米对你进行安置;货币补偿就是根据相关补偿标准,对你的宅基地按每平方米多少钱直接付钱给你。 还有就是房屋及地上附着物的补偿,这个补偿的标的是物产所有权,包含了你所有的房屋、构筑物、相关设施、树木蔬果等等。 具体的标准由政府制定,下级政府所
-
老宅基地拆迁后宅基地是归谁的陕西在线咨询 2023-07-18现在很多农民会把之前的老房子进行拆除,然后进行重新翻建新房,这一类宅基地属于村集体组织所有,而继续由农民朋友使用,不过农民朋友在拆除老房子进行翻建之前一定要先去政府提出申请并获得房屋建设审批手续,才可进行重新翻建房屋,如果没有相关手续就私自进行翻建的,会被村集体组织收回。
-
农村宅基地拆迁房屋和院落的归属权归谁、是房屋和院落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09民法典的这条规定,说明对房屋遗产进行分割时应掌握两条基本原则:一是有利于生产和生活需要,也就是不能把无法分割的房屋遗产,强行分开、割断,以致造成生产无法正常进行或给生活带来不便。二是不损害遗产的效用,房屋本身就是用来生产经营或居住生活的,不能因继承分割而改变了房屋的使用属性,丧失了房屋原有的使用价值。房屋遗产分割不同于其他财产的分割,因为房屋是不动产,不能随意移动,或因继承人的实际需要,并兼顾各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