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存在主观恶性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21 15:20:25 312 人看过

没有主观恶性。过失犯罪是存在两种情况的:第一种是过于自信,以为自己能够避免损害结果发生,但是损害结果依然发生了,第二种是疏忽大意,本来尽到足够的注意义务,或是正常思维逻辑下即可发现或预见到损害后果的,却因为自己的疏忽、马虎而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

过失犯罪的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应当预见是法律对行为人实施某种有意识的行为时,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结果的主观认识上的要求。根据一般人的能力和行为时的客观条件,行为人能够预见并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只是因为其疏忽大意才未预见,以致发生严重危害结果,他就应当对此结果负法律责任。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已经预见,但却轻信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由于行为人已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进而产生了避免这种结果发生的责任,他却没有有效地防止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行为人应对自己因主观上的过于自信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轻信能够避免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区别于间接故意杀人的界限。

综合上面所说的,过失犯罪就是属于因非本人故意的情况之下而造成了他人的伤害,对于此行为只要他人的权益被侵犯,必定就会承担法律的责任,而且对于量刑的标准也会按受伤的情况来进行办理,从而让违法者受到应有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8日 09:5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法律条例上过失犯罪是否有主观恶性
    一,法律条例上过失犯罪是否有主观恶性过失犯罪的行为人是不具有主观恶性的,用通俗的话阐述就是行为人根本就没有想到会导致损害结果,那还何谈其具有主观恶性呢?进一步来说,过失犯罪是在导致了一定的危害结果后才被惩处的,故其属于结果犯的范畴。其规范的并不是行为人的思想,而是对其过失导致的损害后果以及不好的社会影响进行规范,也即是常言所说的,对不好的后果有个交代。根据《刑法》第15条规定,过失犯罪是存在两种情况的:第一种是过于自信,以为自己能够避免损害结果发生,但是损害结果依然发生了,第二种是疏忽大意,本来尽到足够的注意义务,或是正常思维逻辑下即可发现或预见到损害后果的,却因为自己的疏忽、马虎而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二,形式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2、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
    2023-04-13
    255人看过
  • 犯罪主观方面——罪过(恶)
    核心内容:从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两方面分析。不同内容的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相结合,形成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四种罪过形式。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有不同的结合方式,具体可用下图表示:认识因素╋意志因素〓罪过形式附:合理信赖、监督过失(监管部门的过失)注意:容忍规则:科学试验和高速运输工具的事故一般定过失或意外,主要看是否遵守了规则(新新过失理论)―――遵守规则是意外,没遵守规则是过失,只有犯意非常明确的时候才能成立故意罪过之间的相互区别:对犯罪主观方面掌握的关键点在于几种罪过相互之间以及与意外事件等的区别1、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①认识因素内容与程度不同;②意志上对结果发生的态度不同;注意:对于间接故意的放任,必须是危害结果可能发生,如果行为人意识到危害结果必然发生,则不存在放任直接认定为希望。③特定的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对行为的定性处理不同。德国惩罚间接故意未遂,中国对
    2023-02-19
    141人看过
  • 犯罪主观方面——罪过(恶)
    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有不同的结合方式,具体可用下图表示:认识因素╋意志因素〓罪过形式附:合理信赖、监督过失(监管部门的过失)注意:容忍规则:科学试验和高速运输工具的事故一般定过失或意外,主要看是否遵守了规则(新新过失理论)―――遵守规则是意外,没遵守规则是过失,只有犯意非常明确的时候才能成立故意罪过之间的相互区别:对犯罪主观方面掌握的关键点在于几种罪过相互之间以及与意外事件等的区别1、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①认识因素内容与程度不同;②意志上对结果发生的态度不同;注意:对于间接故意的放任,必须是危害结果可能发生,如果行为人意识到危害结果必然发生,则不存在放任直接认定为希望。③特定的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对行为的定性处理不同。德国惩罚间接故意未遂,中国对间接故意不打击未遂(和过失犯罪类似)2、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区别:①认识因素的程度有些不同;②最关键的是意志因素不同:对结果有无否定、反对的态
    2023-04-25
    168人看过
  • 过失犯罪主观上有过错吗
    过失犯罪主观上没有过错,但客观上造成了相应的损害结果。过失犯罪的注意义务指什么1、过失犯罪的注意义务的内容,法律一般并不直接规定。在意义上,过失犯罪的注意义务分为两种:(1)预见义务;(2)结果避免义务。2、分别与两种过失犯罪相对应: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前者又被称为无认识的过失,后者又被称为有认识的过失。对于过失犯罪,都是结果犯,没有危害结果即无过失犯罪,所以,判定过失犯罪成立的关键即在于其主观有无刑法意义上的过失,即有了危害结果,但如果缺少主观过失、缺少犯罪主观构成要件,即不成立过失犯罪。对这一问题的考察必然要用到实质解释的方法,因为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3、有无过失即有无注意义务,要从法律、合同、经验等方面判断,最后的标准就是普通人的注意义务标准,刑法不要求人是神,同时这也要求法官要具备良好的评判修养。过失犯罪都是结果犯吗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失心理;
    2023-06-12
    431人看过
  • 过失犯罪主观上有过错吗
    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犯罪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过失犯罪主观上是有过错的。(一)从特征上看1、实际认识和认识能力相分离。2、应为行为和实际所为不一致。3、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相矛盾。(二)从构成要件看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持根本否定态度心理。2、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结果,从刑法分则的规定看,这些结果一般都是较为严重的结果。刑法第330条和第332条除外(由于过失犯罪是结果犯,只有特定结果发生了,才成立犯罪)。3、必须有处罚该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性明确规定。(三)从性质上看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
    2023-04-19
    456人看过
  • 主观恶性八类犯罪能否假释
    一、主观恶性八类犯罪能否假释主观恶性八类犯罪不能假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假释的适用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二、假释要遵守的规定是什么假释要遵守的规定如下:(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三)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
    2023-05-03
    253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过失犯罪的是否存在主观恶性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22
      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根本否定态度。 2、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结果,从刑法分则的规定看,这些结果一般都是较为严重的结果。刑法第330条和第332条除外(由于过失犯罪是结果犯,只有特定结果发生了,才成立犯罪)。 3、必须有处罚该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明确规定。
    • 过失犯罪主观恶性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09
      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 2、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2] 1、在客观上已经发生法定的危害社会的结果; 2、主观上存在过失。至于如何判断行为人是否应该预见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最主要的是根据案件的具体体现,认真查明和分析行为人的年龄
    • 过失犯罪有主观恶性吗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8-10
      过失犯罪的行为人是不具有主观恶性的,用通俗的话阐述就是行为人根本就没有想到会导致损害结果,那还何谈其具有主观恶性呢?进一步来说,过失犯罪是在导致了一定的危害结果后才被惩处的,故其属于结果犯的范畴。其规范的并不是行为人的思想,而是对其过失导致的损害后果以及不好的社会影响进行规范,也即是常言所说的,对不好的后果有个交代。
    • 过失犯罪没有主观恶性吗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5-29
      过失犯罪是出现损害结果才会构成犯罪的,如果其怀有主观恶意,则我们要考虑其是否构成相应的故意犯罪,当然一旦构成故意犯罪,量刑自然更为严重。根据《刑法》第15条规定,过失犯罪是存在两种情况的: 第一种是过于自信,以为自己能够避免损害结果发生,但是损害结果依然发生了, 第二种是疏忽大意,本来尽到足够的注意义务,或是正常思维逻辑下即可发现或预见到损害后果的,却因为自己的疏忽、马虎而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
    • 过失犯罪没有主观恶性吗?
      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08
      没有主观恶性。过失犯罪是存在两种情况的:第一种是过于自信,以为自己能够避免损害结果发生,但是损害结果依然发生了,第二种是疏忽大意,本来尽到足够的注意义务,或是正常思维逻辑下即可发现或预见到损害后果的,却因为自己的疏忽、马虎而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