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抚养权纠纷在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立案,被告没有住所地的,到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向其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起诉。
一、涉外婚姻如何提出起诉离婚
涉外婚姻想要提起离婚诉讼的,如果原告一方是中国公民的,则需要写好起诉状向被告在中国固定住所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如果被告在中国没有固定住所的,则要向原告住所地的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向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
如果原告一方是在外国一方的,则要写好起诉状后向被告的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在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
涉外婚姻起诉离婚的,如果有一方在国外无法参加诉讼的,则需要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委托代理手续及相关资料应当在本国公证机构进行公证,然后再到中国驻当地的使领馆进行认证。
二、起诉离婚是在哪个法院起诉
起诉离婚时立案的法院有:首先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立案;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立案;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立案;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立案;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立案。
三、当事人起诉离婚都去哪里起诉
离婚诉讼一般应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
法院受理抚养费纠纷要到哪个法院?
488人看过
-
孩子抚养权与法院民事纠纷的关系
450人看过
-
孩子抚养权纠纷案件在哪个法庭立案
289人看过
-
孩子抚养权纠纷法院审理多长时间开始
275人看过
-
法官在线审理抚养权纠纷,认可孩子的抚养权吗?
211人看过
-
法院受理抚养费纠纷的程序有哪些
413人看过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更多>
-
关于小孩抚养权的纠纷在哪个法院开庭北京在线咨询 2023-01-13按照我国离婚管辖的规定,离婚一般去被告住所地法院。这是由于我国的离婚管辖一般采取原告就被告原则,也就是原告应当向被告住所地(也就是户口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 被告住所地的法院就是离婚管辖的法院。但是如果被告住所地(也就是户口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也就是离开户口所在地到起诉时已经连续住了一年以上的地方)不一致的,由被告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
孩子抚养权纠纷在哪一方的法院立案呢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24按照我国离婚管辖的规定,离婚一般去被告住所地法院。这是由于我国的离婚管辖一般采取原告就被告原则,也就是原告应当向被告住所地(也就是户口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 被告住所地的法院就是离婚管辖的法院。但是如果被告住所地(也就是户口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也就是离开户口所在地到起诉时已经连续住了一年以上的地方)不一致的,由被告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
涉外抚养权纠纷中国有哪些受理法院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23根据我国《》第二十一条、二十二条的规定进行确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
-
未婚孩子抚养权纠纷法院能判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2-06-08未婚小孩抚养权法院与结婚所生的小孩一样判,因为权利是一样的,因此不满2周岁的孩子,由母亲直接抚养;已满2周岁的孩子可以协议约定抚养权,约定不成,由法院根据有利子女原则进行判决;8周岁以上,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
抚养费纠纷孩子抚养权是怎样的贵州在线咨询 2022-12-23附带民事诉讼判决结果有哪些 从司法实践来看,刑事附带民事判决可能有四种情形: (一)被告人构成犯罪并应赔偿经济损失。 (二)被告人构成犯罪但不赔偿经济损失。 (三)被告人不构成犯罪但应赔偿经济损失。 (四)被告人不构成犯罪又不赔偿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