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要素会构成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26 09:53:28 74 人看过

以下要素会构成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

(一)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二)主体要件:主体为对安全事故负报告职责的人员。

(三)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

(四)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认定

1、本罪与玩忽职守罪的界限

瞒报谎报安全事故罪与玩忽职守罪的区分:

主体不同。前者既可以是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也可以是安全生产负有直接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后者是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客体不同。前者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也就是不特定或是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是重大公司财产的安全;后者侵害的是国家机关正常的管理活动。

客观表现不同。前者是安全事故发生以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后者表现为严重的不负责任,不履行或正确履行工作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到重大损失的行为。

2、本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界限

重大责任事故指的是违反有关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其它严重后果的行为。第一、主体不同。前者既可以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可以是国家非机关工作人员;后者只能是国家非机关工作人员。第二、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客体包括生产作业安全和其它的公共领域、公共场所的安全;后者侵犯的是生产作业安全。第三、发生的前提不同。前者是安全事故已经发生;后者是在生产作业的过程当中。第四、客观表现不同。前者是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谎报事故情况;后者是在生产作业当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或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

目前高危行业依旧存在,在此种行业之中,若是单位没有做好防范措施,是极有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的。为了减少人员损伤,在事故发生之后,单位的负责人,就需要即使的将事故相关事项上报。

《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

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6日 04:4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和客观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和客观构成要件是什么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的主观构成要件和客观构成要件如下:1、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一条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降职、撤职的处分,对逃匿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二条之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2、主观
    2023-04-18
    412人看过
  • 安全事故罪不报或谎报的处罚方式有哪些?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犯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根据情节严重情况的不同,有两种处罚程度:一般情节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犯罪主体,是对安全事故妇幼报告职责的人员;主观方面,是故意。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构成要件有什么1.客体方面本罪侵犯的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本罪主要是针对近年来一些事故单位的负责人和对安全事故负有监管职责的人员在事故发生后弄虚作假,结果延误事故抢救,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一步扩大的行为而设置的。2.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一条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降职、撤职的处
    2023-06-30
    189人看过
  •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谎报安全事故罪?
    符合以下条件即可判断构成谎报安全事故罪:1、犯罪主体限于对安全事故负报告职责的人员;2、主观上表现为故意;3、犯罪客体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4、客观上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如何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犯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根据情节严重情况的不同,有两种处罚程度:一般情节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犯罪主体,是对安全事故妇幼报告职责的人员;主观方面,是故意。《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
    2023-07-29
    338人看过
  • 构成谎报安全事故罪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1.客体本罪侵犯的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本罪主要是针对近年来一些事故单位的负责人和对安全事故负有监管职责的人员在事故发生后弄虚作假,结果延误事故抢救,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一步扩大的行为而设置的。2.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3.主体犯罪主体为对安全事故“负报告职责的人员”。“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是指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以及其他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在安全事故发生后,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串通,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的规定,以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共犯论处。4.主观方面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要求责任人故意谎报安全事故。一、谎报安全事故罪立案追诉标准是什么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
    2023-06-26
    431人看过
  •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和彼罪的区别
    1、本罪与玩忽职守罪的界限瞒报谎报安全事故罪与玩忽职守罪的区分:(1)主体不同。前者既可以是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也可以是安全生产负有直接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后者是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客体不同。前者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也就是不特定或是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是重大公司财产的安全;后者侵害的是国家机关正常的管理活动。(3)客观表现不同。前者是安全事故发生以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后者表现为严重的不负责任,不履行或正确履行工作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到重大损失的行为。2、本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界限重大责任事故指的是违反有关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其它严重后果的行为。第一、主体不同。前者既可以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可以是国家非机关工作人员;后者只能是国家非机关工作人员。第二、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客体包括生产作业安全和
    2023-03-08
    445人看过
  • 不报安全事故和谎报安全事故的刑罚规定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定刑标准是:如果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在安全事故发生后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可认定构成该罪。对行为人一般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认定1、本罪与玩忽职守罪的界限瞒报谎报安全事故罪与玩忽职守罪的区分:主体不同。前者既可以是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也可以是安全生产负有直接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后者是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客体不同。前者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也就是不特定或是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是重大公司财产的安全;后者侵害的是国家机关正常的管理活动。客观表现不同。前者是安全事故发生以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后者表现为严重的不负责任,不履行或正确履行工作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到重大损失的行为。2、本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界
    2023-07-12
    124人看过
  • 不报安全事故罪的构成要件主要有哪些?
    不报安全事故罪的构成要件主要有:1、侵犯的客体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2、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3、主体为对安全事故负报告职责的人员;4、主观方面有故意构成。一、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会判多长时间?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特别严重的,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此罪侵犯的客体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二、谎报安全事故罪还会判多久?对于犯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人,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三、不报安全事故罪法院会判多久不报安全事故罪法院一般会判处
    2023-03-27
    389人看过
  • 谎报安全事故罪的犯罪构成界定是什么?
    1、客体方面。本罪侵犯的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本罪主要是针对近年来一些事故单位的负责人和对安全事故负有监管职责的人员在事故发生后弄虚作假,结果延误事故抢救,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一步扩大的行为而设置的。2、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一条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降职、撤职的处分,对逃匿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二条之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对直接负责的
    2023-08-17
    110人看过
  • 安全事故谎报处罚
    安全事故不报或者谎报,延误抢劫时机,量刑如下:1、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根据新刑法对安全事故罪既遂的量刑标准新刑法对不报安全事故罪既遂的量刑标准: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二、法院对不报安全事故罪一般会判几年法院对不报安全事故罪,情节严重的,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三、拖延不报安全事故应承担什么责任负有报告职责的人
    2023-04-01
    356人看过
  • 谎报安全事故罪法院会判多久?
    行为人构成谎报安全事故罪的,法院会对其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行为人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其会被法院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谎报安全事故罪是指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侵犯的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谎报安全事故罪法院会判多久?的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 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2-07-13
    196人看过
  • 关于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成立要件的司法解释
    现如今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在不断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现在犯罪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最多的就是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它主要是刑法中规定的一种犯罪行为,法律规定如果不报、谎报安全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将有可能被判刑或者拘役,所以说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是非常严重的,那么关于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成立要件的司法解释你知道吗?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是指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关于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成立要件的司法解释: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的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在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具有下列
    2023-04-28
    319人看过
  •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中其负有报告职责
    一、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中其负有报告职责不报告或者谎报事故罪,是指安全事故发生后,报告人未报告或者谎报事故,致使事故抢救延误,情节严重的行为。罪责认定不报告安全事故或者误报安全事故,延误事故救助,如果情节不严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不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量刑标准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二的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在使用本条规定的刑罚时,司法机关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矿山安全生产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负责报告的人员不得报告或误报事故。如果事故得到救助,下列情形之一应视为“刑法”第139条规定的“严重情节”:1、扩大事故后果,增加一人以上死亡人数,或者增加三人以上重伤人数,或者增加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2、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造成不及时、有效地
    2023-04-24
    397人看过
  • 安全重大事故谎报不报怎么判
    一、安全重大事故谎报不报怎么判对于故意隐瞒或夸大安全事故真相的相关单位,我国法律将施以严惩,所涉及的犯罪行为被称为“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在此,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的相关规定,在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之后,负有上报义务的人员如未能如实上报事故情况,甚至故意虚构事实,都将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具体而言,如果此类行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后果,例如延误了事故的救援工作,那么其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而情节特别恶劣者,则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不报重大责任事故罪赔偿标准不报重大责任事故罪可能涉及到刑事法律责任的范畴,赔偿标准往往
    2024-07-20
    87人看过
  • 谎报安全事故罪都有哪些处罚方式
    构成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的,相应的惩罚有: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不报、谎报安全事故,贻误事故抢救的行为,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比如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增加死亡一人以上,或者增加重伤三人以上的等。如果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不能追求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谎报安全事故罪的犯罪构成1、客体方面。客体侵犯的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本罪主要是针对近年来一些事故单位的负责人和对安全事故负有监管职责的人员在事故发生后弄虚作假,结果延误事故抢救,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一步扩大的行为而设置的。2、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3、主体方面。犯罪主体为对安全事故负报告职责的人员;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是指矿山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负责生产经营管理的投资人以及其他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4、主观方面。主观方面有
    2023-07-31
    419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谎报安全事故罪不报可以吗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7-02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判决: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行为人造成安全事故不报或谎报的,会构成刑事案件吗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0-10
      客体方面。本罪侵权的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本罪主要针对近年来一些事故单位负责人和对安全事故负有监督责任的人员在事故发生后造成虚假,结果延误了事故的救治,进一步扩大了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行为。客观方面。客观地表现为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责任的人不报告或谎报事故情况,延误事故救治,情节严重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91条的规定,生产经营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在本部门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如果不立即
    •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谎报安全事故罪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24
      1、客体方面 本罪侵犯的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本罪主要是针对近年来一些事故单位的负责人和对安全事故负有监管职责的人员在事故发生后弄虚作假,结果延误事故抢救,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一步扩大的行为而设置的。 2、客观方面 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方面 犯罪主体为对安全事故“负报告职责的人员”。 4、主观方面 主观方
    • 哪些罪名属于" 谎报安全事故罪"
      广东在线咨询 2021-12-29
      不报告或者谎报安全事故罪的处罚:情节严重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报告或者谎报安全事故罪,是指安全事故发生后不报告、谎报事故、延误事故救援、情节严重的行为。
    • 怎样量刑构成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
      广西在线咨询 2023-12-08
      构成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的量刑: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是指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