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工资不违法。法律只要求企业每月足额支付员工工资。但并未对是否必须当月发放工资做出明确规定。但如果单位压工资是为了限制员工的离职或作为押金就是不合法的。
一、那些转账备注工资算违法吗?
公司用个人账户给员工发工资正常情况下是不违法的。
具体情况如下:
1、一般情况下再劳动合同中是规定公司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来支付员工工资,所以大部分情况下,是以公司账户给员工发放工资。
2、特殊情况下,公司用个人账户给员工发工资,只要按照实际情况上报,符合财务流程即可,也不属于违法行为。
如果公司用个人账户给员工发工资是为了规避税务的话,就属于违法行为,属于偷税漏税。
二、法律上与辞职一样要提前一个月的工资吗
员工未提前通知公司离职,公司扣工资或不发工资是不合法的。
但是,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三、工厂自离离职可以扣多少天工资?
职工自动离职的,用人单位不得自己随意进行克扣劳动者工资,但如劳动者时自动离职然后因为他们的这一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就进行可以扣工资,但需要承担造成损失的相关举证责任。
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也就是说,工厂自离扣工资的天数不能多于6天,而且是在员工因为自己的过错导致工厂损失的,才可以进行扣工资,不然扣工资就是不合法的行为。
-
劳动合同签订后还能压工资吗?
135人看过
-
公司压1000工资合法吗
438人看过
-
工资压一发一合法吗
382人看过
-
签了合同还被压一个月工资
493人看过
-
入职工资压10天工资合法吗?
422人看过
-
工资10000合同签3500,合法吗?
354人看过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
私人压工资合法吗?没签订合同老板不给工资怎么办?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06用人单位不发放工资的,可以要求补发。未签劳动合同的,可以要求支付二倍工资差额。以上情况,都可以通过劳动监察大队举报或者申请劳动仲裁解决。劳动合同法第七十四条【劳动行政部门监督检查事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下列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一)用人单位制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及其执行的情况;(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三)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
-
怎么定签劳动合同压工资?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04下面就是我找到的企业员工签劳动合同要压工资怎么办的解答?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内的劳动监察投诉;优点:方式简单。缺点:某些地区执法力度可能不是很大; 2、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如果是以拖欠工资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优点:除了工资外,还可以主张经济
-
劳动法关于压工资劳动合同合法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3-03-28作为单位,这样做是法律许可的,在劳动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说单位不能压员工的工资,只规定了必须支付劳动报酬。如果单位压你的工资是为了限制员工的离去(转投其他公司)或作为押金就是不合法的,就有理由可以通过劳动监察部本解决这件事情,如果公司有这项规定,而且还不是为了只限制个人扣的押金,那法律就没有那么多的规定了,公司就可以这样做。
-
压一个月工资合法吗?压多就算合理?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27公司存在法定过错,可依法委托本律师提起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要求公司支付工资、加班工资、每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和其他损失等。由于此类事务涉及复杂的法律关系和法律问题,可记下本律师电话,以便今后随时咨询和联系。
-
压工资不签劳动合同怎么办?河南在线咨询 2022-06-13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