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9 16:26:07 323 人看过

“因逃逸致人死亡”就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被害人受伤严重,但并未死亡,如抢救及时可能挽救其生命,但由于行为人不采取积极的救护措施,并逃离事故现场,致使受害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死亡的行为。

一、涉嫌交通肇事罪如何判刑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根据《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的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二、开车致人死亡怎么处理

开车致人死亡的处理如下:

1、立即停车。停车后按规定拉紧手制动,切断电源,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如果在夜间发生交通事故还需打开示宽灯和尾灯,按规定设置危险警告标志。

2、及时报案。当事人应及时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肇事车辆及伤亡情况,打电话或委托过往车辆、行人向附近的公安机关或执勤民警报案。同时可向附近的医疗单位、急救中心求救。如果事故现场发生火灾,还应通知消防部门,同时告知引燃原因、火势大小及被困人员情况。

3、保护现场。保护现场的原始状态,包括其中的车辆、人员、牲畜、遗留的痕迹并确保散落物不被随意挪动位置。抢救伤者,应在其原始位置做好标记,不得故意破坏、伪造现场。当事人在交管人员到达之前,可用绳索等材料设置警戒线,保护好现场。

4、抢救伤者或财物。确认受伤者的伤情后,应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尽最大努力救助,并设法送附近医院抢救治疗。除已经当场死亡、未受伤或虽有轻伤但本人拒绝去医院诊断情况外,一般可以拦搭过往车辆或通知急救部门、医疗单位派救护车前往抢救。对于现场物品或被害人的钱财应妥善保管,防止被盗被抢。

5、做好防火防爆措施。当事人首先应关掉车辆引擎,消除火灾隐患。事故现场禁止吸烟。如果载有危险物品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需要将此情况报告交管部门及消防人员,同时做好防范措施。

6、协助现场调查取证。当事人必须如实向公安交通管理机关陈述事发经过,不得隐瞒交通事故的真实情况,应积极配合、协助警察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7、投保机动车强制保险或商业保险的应及时报案。

如果驾驶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开车撞死人的,构成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驾驶人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开车撞死人的,不构成犯罪,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交通肇事罪构成要件:

1、犯罪主体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

3、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4、在客观方面上,必须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

二、交通肇事罪立案标准如下:

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总而言之,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三、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性质和性质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性质:交通肇事犯罪的行为人在犯罪后逃逸并因而致被害人死亡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如果是在过失支配下进行的,就不是一个独立的犯罪行为。如果是在新的放任的故意支配下进行的,就是一个独立的犯罪行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23日 06:4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责任能力相关文章
  • 此案是否适用因逃逸致人死亡
    被告人(上诉人):吴xx,男,26岁,个体司机被害人:杨xx,男,52岁,农民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杨小庆,系被害人杨xx之子案由:交通肇事2001年12月11日17时55分,被告人吴xx驾驶农用翻斗车在320国道超速行驶时,该车车头右侧将行走在公被告人(上诉人):吴xx,男,26岁,个体司机被害人:杨xx,男,52岁,农民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杨小庆,系被害人杨xx之子案由:交通肇事2001年12月11日17时55分,被告人吴xx驾驶农用翻斗车在320国道超速行驶时,该车车头右侧将行走在公路右侧的被害人杨xx撞倒在地。吴xx发现撞伤人后没有抢救伤者,而是畏罪潜逃。杨xx被撞伤后,在场群众当即打了120急救电话,经送往县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晚19时20分死亡。吴xx于次日凌晨3时20分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公安交警队认定吴xx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对事故负全部责任。本案在审理过程中,附带民事诉讼原告
    2023-04-22
    314人看过
  • 因逃逸而致人死亡的法律要求
    1、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必须发生在交通肇事后,并且要求行为人主观上认识到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且撞了人。如果行为人有证据证明并不知道自己撞了人,且经查证属实,则不能以“因逃逸而致人死亡”的情节予以量刑。是否有证据证明,既不能以肇事者本人所述为依据,也不能由办案人员盲目判断为标准,而应当周密调查,综合判断,在把握上应有严格的尺度和标准。2、被害人的死亡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之间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的死亡仅仅是由于肇事者为逃避法律责任或者救助义务,不及时抢救而驾车逃跑的逃逸行为造成的。3、被害人死亡是由于逃逸行为而造成的,被害人的死亡除交通行为导致外,未介入其它的因果关系和条件。如果介入其它的加害行为而致被害人死亡的,则不属于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范围之列。如行为人肇事致他人重伤而逃逸,被撞者被他人送至医院抢救,但由于医生的玩忽职守出现医疗事故致使被撞者死亡,或抢救期间因其他意外导致死亡
    2023-07-06
    211人看过
  •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最高判多少年,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赔偿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最高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处理事故的费用、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肇事逃逸可能需要负民事、行政、刑事责任。一、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最高判多少年交通肇事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最高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发生交通事故后,对于受害人或受损财物未做必要的抢救或处理或未按规定向公安机关报警,擅自逃离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无法确定和追究的行为。二、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赔偿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赔偿如下:1.处理事故费用。死者的亲属为处理交通事故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亦可向责任人主张,但该种主张应按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分担,计算费用的人数不得超过三人。交通费按当事人实际必需的费用计算,凭据支付。3.被扶养人生活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
    2023-04-26
    296人看过
  • 逃逸致人死亡和死亡后逃逸的区别有哪些
    交通肇事罪中,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就是说,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定刑要高。一、交通肇事逃逸并致人死亡怎么量刑交通肇事逃逸并致人死亡的,就会构成交通肇事罪,对犯罪分子可以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交通事故致人死亡逃逸怎么处理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后逃逸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根据《刑法》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3-28
    286人看过
  • 因逃逸致人死亡应当具备什么条件
    (1)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必须发生在交通肇事后,并且要求行为人主观上认识到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且撞了人。如果行为人有证据证明并不知道自己撞了人,且经查证属实,则不能以“因逃逸而致人死亡”的情节予以量刑。是否有证据证明,既不能以肇事者本人所述为依据,也不能由办案人员盲目判断为标准,而应当周密调查,综合判断,在把握上应有严格的尺度和标准。(2)被害人的死亡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之间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的死亡仅仅是由于肇事者为逃避法律责任或者救助义务,不及时抢救而驾车逃跑的逃逸行为造成的。(3)被害人死亡是由于逃逸行为而造成的,被害人的死亡除交通行为导致外,未介入其它的因果关系和条件。如果介入其它的加害行为而致被害人死亡的,则不属于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范围之列。如行为人肇事致他人重伤而逃逸,被撞者被他人送至医院抢救,但由于医生的玩忽职守出现医疗事故致使被撞者死亡,或抢救期间因其他意外导
    2023-06-13
    496人看过
  • 交通事故中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处罚,怎么逃逸,逃逸量刑
    一、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如何量刑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构成这一特殊的情节加重犯其条件为:首先,行为人原来的肇事行为已经符合交通肇事罪基本罪的构成要件;其次,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对象是否仅仅指第一次交通肇事的被害人,例如第一次交通肇事将他人撞死,又交通肇事逃逸因而过失致另一人死亡的,是否能够按照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处理我们认为除上述解释的情形外,后者情形也应当按照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论处,而不应简单地作为交通肇事罪的同种数罪或者按照撞死多人的交通肇事罪处理。再次,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与死亡之间必须具有因果关系,因此必须考察死亡结果是否真的因交通肇事逃逸引起的抢救的不作为而发生,如果救助行为并不能阻止死亡结果的发生,或者死亡结果的发生并非交通肇事逃逸引起而是介入了一个独立的原因等,均不能认为构成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
    2023-03-03
    441人看过
  • 交通肇事致人当场死亡之后逃逸算不算逃逸致人死亡
    一、交通肇事致人当场死亡之后逃逸算不算逃逸致人死亡1、二者在刑法处理上的区别。根据刑法第133条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2、关于交通肇后逃逸的问题。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的主要责任者逃离肇事现场,没有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帮助救护受伤人员,采取防止损失扩大的必要措施。肇后逃逸行为不仅破坏了交通事故的现场,往往还使得在肇事中受伤的人员得不到及时的救护以致伤重死亡,还会使本可以避免的损失因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以致使公私财产的损失扩大。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是一种事后行为,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的大小,但逃逸行为不能作为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在有证据认定行为人的肇事行为并不构成犯罪的前提下,即使行为人有逃逸这一情节,也不能认定该交通肇事行为就构成了犯罪。根据刑法第133条
    2023-06-08
    481人看过
  • 因逃逸致人死亡算作过失犯罪吗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过失犯罪。交通肇事之后逃逸,并且因为逃逸致人死亡的,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当事人虽然逃逸行为是故意的,但不是故意致人死亡。一、肇事逃逸死亡判几年肇事逃逸死亡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肇事逃逸即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触犯的是交通肇事罪。二、交通肇事后如果逃逸会被怎么处罚首先应该区分是否已经构成犯罪,如果当事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逃逸行为属于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其次,如果交通肇事本身不构成犯罪,在这种情况下,逃逸行为将被视为定罪情节。根据我国刑法,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到七年之间的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三、醉酒驾驶肇事逃逸会怎样处罚醉酒驾驶
    2023-02-23
    496人看过
  •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罪吗
    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受害人的死亡必须是因为肇事者的逃逸行为造成的。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但被害人的死亡却是因为介入了其他原因造成的,如被害人由他人送往医院抢救途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致死等;就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再者,必须是行为人逃逸行为在前,而伤者因行为人逃逸而死亡的结果发生在后,两者之间存在这个顺序关系。如果交通事故发生时伤者当场死亡,则不能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应适用《刑法》第133条规定的第二种量刑幅度予以处罚。一、因逃逸致人死亡该如何认定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构成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必须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在情节上的加重。因此,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得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成立,而这包括三方面:(1)必须以交通肇事行为的发生为前提。(2)行为人必须在行为发生后积极实施逃逸。(3)行为人逃逸有一
    2023-03-09
    112人看过
  • 因逃逸致人死亡得到死者谅解书能不能判缓刑
    因逃逸至人死亡的一般不能适用缓刑,因为缓刑的适用条件为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犯罪分子。取得谅解书的,如果最终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有符合其他缓刑适用条件的,则可以适用缓刑。一、醉驾一审判决拘役如何争取缓刑缓刑条件:1、缓刑的适用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上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缓;2、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必须犯罪情节较轻,悔罪表现较好,放在社会上确实不再危害社会;3、累犯不能适用缓刑。因为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大。二、执行二罪并罚后能缓刑吗?二罪并罚,只要判决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原则上是可以有机会宣告缓刑的,但是如果判决的刑期超过三年的话,则不能再宣告缓刑。此外,累犯是不能宣告缓刑的。缓刑,就是对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其具备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在一定期间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适用缓刑的条件和对象如下:1、适用缓刑的对
    2023-04-02
    147人看过
  • 逃逸致人死亡司法解释内容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依法惩处交通肇事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将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一)此中“逃逸”的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或救助义务而逃离事故现场,致使被害人未能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行为人在逃逸之时,对于被害人可能死亡的结果,可能有认识,也可能没有认识,但无论有无
    2023-08-17
    329人看过
  • 为何逃逸会导致人死亡?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如下:1、行为人肇事后,被害人当场死亡,行为人明知被害人已死亡,为逃避处罚而逃逸;2、行为人肇事后,被害人当场死亡,行为人并不知道被害人已死亡,但为了逃避处罚,置被害人的生死于不顾而逃逸;3、行为人肇事后,致被害人损伤特别严重,即使及时抢救,受害人的生命也无法挽救,行为人为逃避责任而逃逸。肇事逃逸情形(一)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8种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二)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三)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
    2023-07-06
    342人看过
  • 分析因逃逸而致人死亡的成立条件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成立条件:(1)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必须发生在交通肇事后,并且要求行为人主观上认识到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且撞了人;(2)被害人的死亡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之间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3)被害人死亡是由于逃逸行为而造成的,被害人的死亡除交通行为导致外,未介入其它的因果关系和条件。如何判断行为是否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要看这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果该行为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当然谈不上“因逃逸致人死亡”;如果该行为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则需要进一步分析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判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关键所在。如果死亡结果与逃逸行为无关,即无论行为人逃逸与否、救助与否,均不影响被害人死亡,则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只能按一般“交通肇事后逃逸”处理;如果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即被
    2023-07-06
    374人看过
  • 致人死亡的说明因逃逸罪的含义是什么
    逃逸致死是指行为人肇事以后,不履行救助义务而逃逸,弃被害人于不顾,致使被害人因没有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行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一般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一、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定义?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了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逃逸是指逃避救助被害人的义务,一般来说,只要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不救助被害人的,就可以认定为逃逸。交通肇事后逃逸,情节较轻,不构成犯罪的情形,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两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等处罚。发生交通事故致使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他人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且逃逸的情形,依法判处肇事逃逸者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肇事后逃逸致使他人错过最佳抢救时间,致人死亡的情形,依法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等。二、肇事逃逸犯罪的法律规定肇事逃逸违法犯罪的处罚规定是,交通运输
    2023-03-25
    190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刑事责任能力
    相关咨询
    • 如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与因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犯罪构成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1-24
      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是刑法修订后关于交通肇事罪增加的加重处罚情节,如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刑法理论界和实务部门有不同认识。有的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包括故意杀人在内,但应该将因逃逸致人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情形排除在刑法第133条之外;有的认为,这一规定包括过失和间接故意致人死亡(即行为人肇事后逃逸,对被害人死亡持放任态度),但不包括直接故意杀人;有的认为,该规定仅限于间接故意致人死亡,即行为人交通
    • 因故意逃逸致人死亡逃逸什么概念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6-10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如下的情形: 1、肇事人造成交通事故后,被害人因交通事故死亡,肇事人为逃避刑罚而逃离现场的情形; 2、肇事人造成交通事故后,致被害人遭受严重损害,被害人因肇事人未及时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 逃逸致人死亡和肇事逃逸致人逃逸怎么区分?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6-22
      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要看这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果该行为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当然谈不上“因逃逸致人死亡”;如果该行为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则需要进一步分析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判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关键所在。 如果死亡结果与逃逸行为无关,即无论行为人逃逸与否、救助与否,均不影响被害人死亡,则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只能按一般“交通
    • 逃逸致人死亡的司法解释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2-06
      必须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行为在情节上的加重。因此,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得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成立,而这包括三方面: (1)必须以交通肇事行为的发生为前提。 (2)行为人必须在行为发生后积极实施逃逸。 (3)行为人逃逸有一定的主观动机。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 因逃逸致人死亡应被判多少年?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4-20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相关点: 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逃逸致人死亡有两点: 1、逃逸是指为了逃避法律制裁的逃逸,如果离开现场向公安机关自首等不是为了逃避制裁的,不是逃逸。 2、必须是因为逃逸的原因导致人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