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审判阶段的构建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1 10:16:12 482 人看过

提要刑事和解也称恢复性司法、被害人与加害人会议、当事人调停或者恢复正义会商。作为目前国内外刑事司法替代性模式,其产生有其深厚理论基础、人文基础、法律基础和实践基础。恢复正义理论是刑事和解的核心理论,恢复正义理论认为,犯罪破坏了加害人、被害人和社会之间的正常利益关系,恢复正义的任务是平衡这三者之间利益关系的重建。契约精神是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之一,契约精神体现刑事和解制度的本质精神。传统中国无讼价值理念、和合传统文化对民众法律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使刑事和解制度有深厚的文化土壤,有助于在中国的构建可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要求建立和完善依法从宽处理的审判制度与工作机制,包括建立刑事自诉案件和轻微刑事犯罪案件的刑事和解制度。我国刑事实体法、程序法中就已蕴含着刑事和解制度价值理念和雏形。刑事和解制度有公正、效率的法律价值,其中公正价值体现对被害人利益的保护、体现对加害人合理利益的保护及再社会化和对公共利益的保护。并非所有犯罪都适用刑事和解,和解有其适用条件和范围,主要适用于侵害个人法益轻微刑事犯罪、过失犯罪、未年人犯罪以及自诉案件等等。我国的是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的起诉体制,自诉案件与公诉案件各有不同诉讼程序规定,自诉案、公诉案件在审判阶段启动和解程序主体、主持、法律效果各一样。建立刑事和解制度配套措施与制度,注重司法的恢复性功能,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建立和完善刑事和解后回访、考察和帮教等配套制度;制定相应的被害人刑事补偿机制,融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因素。全文共9977字。

关键词刑事和解恢复正义理论契约精神

以下正文:

一、刑事和解制度的内涵

所谓刑事和解,即加害人和被害人的调解(Victim-offenderMediation),在西方国家则称为加害人----被害人的和解(Victim-OffenderReconciliation,简称VOR),或称恢复性司法制度或恢复性正义理论、被害人与加害人会议、当事人调停或者恢复正义会商。它的基本内涵,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加害人积极主动与被害人直接商谈、认罪、道歉、并给予被害人经济、精神赔偿,在取得被害人谅解以后,在调停人(国家专门机关或者专业法律人士)的主持下与被害人达成和解的协议,其目的是恢复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原本和睦的关系,并使罪犯改过自新、回归社会,国家专门机关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或者是给予其从宽处罚的案件处理方法。这起源于1974年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两个年轻人所实施的一系列犯罪性事件。恢复性司法向世人展示了契约精神在刑事司法领域的生动实践,传统上奉规则下的正义为圭桌的刑事司法制度呈现了妥协的正义这柔情的一面。[1]

二、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一)核心理论基础

1、恢复正义理论

恢复正义理论是刑事和解的核心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刑事和解制度的目标,刑事和解制度是恢复正义实现的途径。

恢复正义,是美国犯罪学家约翰·R·戈姆在《刑事和解计划:一个实践和理论构架的考察》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恢复正义理论有如下特征:

第一,强调犯罪不仅是对法律的违反、对政府权威的侵犯,更是对被害人、社会、甚至对犯罪人自己的伤害,第二,强调刑事司法程序应有助于对这些伤害的弥补,第三,该理论反对政府对犯罪行为的社会回归方面的权力独占,提倡被害人和社会对司法权的参与。恢复正义理论建立在平衡加害人、被害人和社会之间的利益的观点之上,这一观点认为,犯罪破坏了加害人、被害人和社会之间的正常利益关系,恢复正义的任务就是在三者之间重建这种平衡。以报应正义为价值基础的传统刑罚制度,旨在解决以下问题:违反了什么法律?谁违反了它?违法者应处以何种刑罚?其直接后果是,犯罪人被监禁在社会生活之外的监狱里,并被贴上标签或打上铬印,使他们得到如下的身份:罪犯、假释犯、缓刑犯、囚犯。而恢复正义重在解决谁受到了犯罪的侵害?他们受到了何种损失?他们如何才能恢复这种损失?恢复正义理论旨在重塑一个和谐的社会。为了恢复犯罪造成的损失,必须充分关心被害人及其社会的实际需要。[2]恢复正义已取代报应正义成为刑罚正义的主流。

2、契约精神

随着被告人、被害人地位的提升,原来被认为是不平等的刑事法律关系中开始渗透了一些私法领域才有的色彩,诸如当事人主义、个人意志、协商、契约、交易等概念。刑事和解在实质上就是一宗契约,是当事人双方就案件的解决所达成的契约,也有学者将其称为刑事契约。[3]被告人愿意承认自己有罪、赔偿被害人损失以换取刑罚执行的免除,而被害人也为了尽快使损失得到赔偿而放弃了依据法律对被告人进行审判的请求权。被害人与加害人通过刑事和解这种契约形式达成相互的谅解、同情和经济赔偿,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被害人损害恢复和公共利益的保护。

刑事和解制度是将契约自由的精神创造性地运用到刑事司法上,契约自由精神体现刑事和解制度的本质精神。和解的主体,是契约上的平等关系,其制度构建可以更好地体现公正价值。在和解过程中被害人和犯罪人通过平等的协商参与确定刑罚幅度,司法人员以平等的视角审视犯罪和协调,协商已经成为一个平台,不但取得了赔偿的良好目的,也让犯罪人重新认识了犯罪的危害和规范的价值。

(二)传统人文基础

一种制度的设置与存在,有其思想文化背景与需要。美国著名学者博登海默所言,在信奉儒家学说的中国,人们特别倾向调解而不是诉讼,而且这种偏爱调解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一直延续至今。[4]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5]在儒家看来,和谐是一种至上的理想,倡导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存的理念。孔子曾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有君子和而不同之论,《庄子》云游心于德之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颇具特色的传统法律文化——无讼。无讼价值理念、和合传统文化对民众法律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使刑事和解制度有深厚的文化土壤,有助于在中国的构建可能。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05日 18:2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犯罪相关文章
  • 试论和谐社会语境下我国刑事和解制度之构建
    [内容提要]在西方国家适用已有时日的刑事和解制度,近年来,也引起了我国法学理论界的广泛讨论和法律实务界的积极探索。这一突破传统法治价值取向的司法制度符合以人为本、和谐有序的现代法治理念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是我国司法改革和法治进步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对刑事和解制度确立的意义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的刑事和解法律制度略陈己见。[关键词]和谐社会刑事和解必要性可行性构建和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特征,是社会关系、人文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发展的理想境界。在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征途中,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的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充分履行法律
    2023-06-11
    145人看过
  • 刑事和解在哪个阶段
    刑事和解程序
    刑事和解程序:犯罪嫌疑人通过赔偿和道歉获得被害人谅解,可以和解。根据刑事诉讼法,适用于轻罪和过失犯罪,五年内无故意犯罪记录。公安机关可建议宽处理,检察院可建议宽处罚,法院可不起诉或从宽处罚。 刑事和解程序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的程序。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8条和第289条的规定,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以及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而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90条的规定,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
    2024-01-05
    479人看过
  • 现阶段我国的用工制度是什么?
    劳动用工形式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签订劳动合同,使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偿劳动。从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来分用工形式有3种方式。固定期限用工,无固定期限用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用工。用工形式怎么填从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来填,有固定期限用工、无固定期限用工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用工3种方式。从聘用劳动者的身份来分,有固定用工、临时用工、非全日制用工3种方式。根据以上说明当事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二条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2023-07-16
    298人看过
  • 我国宪法的基本制度探析
    中国宪法基本制度的内容:1、社会主义制度;2、人民民主专政制度;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5、民族区城市自治制度;6、基本经济体系包括:公有制为基本地位,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模式;坚持以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政治经济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它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度。中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后确立的政治经济制度。这一制度在历代领导人任期内被不断地塑造着。有别于西方国家建立在社会契约上的理论为先制度为后的制度发展传统。相关法律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
    2023-07-05
    364人看过
  • 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三个阶段
    从1990年开始到2000年,我国股票发行采取的是行政审批制,这期间大量国有企业通过改制完成了上市融资。第二个阶段是核准制,公司上市由券商进行辅导,由证监会发审委审核。不少企业通过各种形式的攻关达到了上市的目的。企业上市后,负责推荐的券商不再负责,因此出现了不少企业上市后业绩马上变脸的情况。这个阶段从2001年3月到现在。从今年2月1日起,我国开始推行的保荐人制度,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它是为了避免公司虚假上市、包装上市,把中介机构和上市公司紧紧捆在了一起。公司的上市要由保荐人和保荐机构推荐担保,上市以后,保荐机构和保荐人也要负持续督导责任。如果出现上市公司造假上市,或上市后就出现亏损等情况,保荐机构和保荐人根据规定,可能受到停办承销业务或被除名的处罚。
    2023-06-13
    116人看过
  • 我国非破产清算制度探析
    普通清算和特别清算是《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中提出的。该办法第三条规定,企业能够自行组织清算委员会进行清算的,依照本办法关于普通清算的规定办理。企业不能自行组织清算委员会进行清算或者依照普通清算的规定进行清算出现严重障碍的,企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等权力机构(以下简称企业权力机构)、投资者或者债权人可以向企业审批机关申请进行特别清算。企业审批机关批准进行特别清算的,依照本办法关于特别清算的规定办理。企业被依法责令关闭而解散,进行清算的,依照本办法关于特别清算的规定办理。同时,该办法第八条规定,企业进行清算,应当由企业权力机构组织成立清算委员会;第三十六条规定,企业进行特别清算,由企业审批机关或其委托的部门组织中外投资者、有关机关的代表和有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委员会。由此,我们可以窥见普通清算和特别清算的涵义。普通清算指企业被解散后,清算义务主体(企业或其出资人)自行成立清算组织对企业进行
    2023-04-29
    482人看过
  • 简析我国刑事羁押制度的缺陷和完善
    论文关键词:刑事羁押超期羁押司法控制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刑法在对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方面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超期羁押、缺乏司法控制的现象特别严重。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当前刑事羁押制度的缺陷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所谓刑事羁押是我国刑事诉讼过程中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主要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根据法定的实体条件和程序要求,由负责刑事侦查的机关采取的暂时剥夺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的人身自由的一种手段。但是这种强制措施没有得到合法的行使就会使犯罪嫌疑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能有效地参与到整个诉讼中去。在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羁押使用率高、超期羁押现象严重、变相羁押、虐待羁押人员等现象已经成为了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我们是法治国家历来就很重视人权的保障问题,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更是明确规定加强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比
    2023-04-22
    413人看过
  • 解析审查起诉阶段
    刑事诉讼法
    审查起诉阶段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审查起诉作为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之一,它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和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依法决定是否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不起诉或者撤销案件的诉讼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对移送审查的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并依法做出提起公诉或者不起诉的决定;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进行监督,纠正违法情况;复查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申诉;对侦查机关认为不起诉的决定有错误而要求复议、提请复核的进行复议、复核。审查起诉阶段需要继续逮捕的规定是什么审查起诉阶段需要继续逮捕的规定是继续进行调查,刑事案件不经过逮捕是可以进入审查起诉阶段。逮捕是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之一,不是必须的程序。刑事案件一般程序: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刑事案件大致要经过3个阶段,即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
    2023-07-03
    211人看过
  • 侦查阶段刑事和解
    一、侦查阶段刑事和解对刑事和解成功的案件,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进一步缩短办案期限,提高诉讼效率。在侦查阶段和解成功,符合撤案条件的,应当立即依法撤案。对其它案件,公安机关要根据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不同方式区别对待,对被采取取保候审等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案件,应当在和解成功后十五日内向检察机关移送起诉并建议作出相对不诉(酌定不起诉也称相对不起诉即对于已构成犯罪,但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检察机关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相对不诉案件可予行政处罚);二、刑事和解的范围1、故意毁坏财物案、破坏生产经营案和轻伤害案;2、妨害通讯自由案;3、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案(犯罪嫌疑人主观故意为入户盗窃的除外);4、因合法债务、经济纠纷非法拘禁他人,没有殴打、侮辱等情节的;5、交通肇事案(有醉酒或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明知安全装置不全或安全机
    2023-06-01
    288人看过
  • 探析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调解制度(上)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是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该制度在解决劳动争议、平息劳动纠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其本身存在的缺陷阻碍了其预防作用的发挥。因此,重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已成为必然。关键词: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缺陷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作为我国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的第一道防线,对于预防矛盾激化、减少诉讼发生,维护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和劳动制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劳动争议的数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经济上已经逐渐与国际市场直接接轨,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的步伐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跨国之间的劳务、用工情况不断增多,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以及争议的内容、形式也日益复杂、尖锐。然而,有关数据统计表明,在劳动争议案件持续增
    2023-06-09
    293人看过
  • 我国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构建探析(1)
    巨灾风险及其特点巨灾是指忽然发生的形成巨大损失的严重灾祸或灾难,但对于多大的损失可以构成巨灾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1的定义,美国的保险服务局按照1998年的价格水平将巨灾定义为“导致财产直接损失超过2500万美元并影响到大范围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事件”。近年来巨灾频繁发生,损失额度不断加大,巨灾风险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与60年代相比较,世Jie上大的自然灾祸数目增长了3倍多,形成的经济损失(已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增加8倍多,由此形成的保险损失增加不小于16倍。Wo国2005年各类自然灾祸形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2042亿元,相应的保险赔款仅为100亿元,比例不到5%,低于全球36%的平均水平。巨灾风险则是引致巨大损失的事件发生的1种可能性,因为巨灾风险发生概率小但损失巨大,且不完全具备风险大量和风险同质等可保风险的条件,从而使其经营缺乏保险学分散风险的基本理论“
    2023-04-23
    302人看过
  • 我国现行反垄断审查制度的构建
    2006年以来,一些重大的跨国并购事件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凯雷收购徐工案,可以说该事件进行的过程也是我国对跨国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不断建设与完善的过程。目前我国外资并购的市场准入主要适用国家发改委与商务部2005年1月1日实施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它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利用外商投资的重要导向政策,是指导审批外商投资项目和外商投资企业适用有关政策的依据。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具有四方面特点: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大力鼓励外商来华投资;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相衔接;鼓励外商投资西部地区,放宽外商投资西部地区的股权比例和行业限制;将一般工业产品划入允许类,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竞争促进产业、产品结构升级。2006年2月23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大型重点骨干装备制造企业控股权向外资转让时应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表明了国家管理层对
    2023-06-07
    76人看过
  • 我国刑法单位自首制度的构建
    一、我国刑法中单位自首存在的依据(一)法律依据《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根据刑法规定,犯罪的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等单位。犯罪单位既然可以成为犯罪主体,当然也应当能够成为自首的主体。笔者认为,我国刑法并未将单位排除在自首主体之外,隐含了单位自首的规定。在刑法和司法解释中关于单位自首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以下三点:1.《刑法》第四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1997年刑法确立了自然人和单位的“二元犯罪主体”体系。刑法将单位规定为犯罪的主体后,刑法意义上的人就包括自然人和拟制的人,单位实施犯罪行为后就可以成为“犯罪分
    2023-02-13
    143人看过
  •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构建之探讨
    现代法治国家都高度重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护,同时基于公平正义的基本法理要求,对于被害人的人权保障问题,许多国家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实践以及理论研究方面也充分重视。围绕刑事被害人能否得到充分救济的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起很多西方国家陆续建立了国家对刑事被害人的特殊保护制度——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以切实加强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从我国目前法律和实践运作看,现有制度规定在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还不够充分、有时显得无力。基于目前我国国情,借鉴外国立法及实践经验,我国十分必要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一、面临的问题按照我国《刑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2023-06-11
    104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更多>

    #刑事犯罪
    相关咨询
    • 刑事审判的制度,刑事审判的审判监督制度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27
      一、刑事审判的死刑复核制度死刑复核制度是指审查核准死刑案件所遵循的程序和方式方法的规则。人民法院组织法和刑事诉讼法规定,死刑案件除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杀人、强奸、抢劫、爆炸以及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判处死刑的案件的核准权,最高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得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行使。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案件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由最高人民
    • 审判阶段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制度有哪些法律规定?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14
      为进一步加强审判阶段刑事辩护工作,提升庭审实质化水平,更好服务于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自治区司法厅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审判阶段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呈报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司法厅。
    • 我国审判阶段律师能阅卷吗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6-16
      不能。批准逮捕,是指人民检察院同意公安机关逮捕犯罪嫌疑人的请求。公安机关在侦查中认为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制作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件材料和证据一并报送人民检察院审査批准。人民检察院审査后,认为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有逮捕必要的,应当批准逮捕。
    • 法院审查起诉阶段的刑事和解合法吗
      广西在线咨询 2021-09-30
      合法,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调停人或其他组织使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直接沟通、共同协商,双方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从轻减轻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刑诉法第5编第2章第277至279条对刑事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进行了专门规定,按照法律规定,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侵犯人
    • 刑事审查起诉阶段家属能否探望?
      陕西在线咨询 2021-07-22
      在审查起诉阶段,家属作为辩护人的,经过检察院的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犯罪嫌疑人会见。但与辩护律师相比,会被限制许多条件。如果仅是家属身份,是不可以会见的,家属等案外人员只能通过律师才能见到犯罪嫌疑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三十九条   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辩护律师持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