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打假
在中国,假冒伪劣商品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大量出现,已成为阻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必须保护知识产权,必须严厉打击制贩假行为。打击和惩处这种违法行为的全过程统称为打假。
二、新消法对于打假是如何规定的
打假者不得以牟利为目的
近年来,职业打假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工商总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送审稿)》起草说明中提出,法理上看,职业打假人的主观目的是以高额索赔来牟利,并非生活消费,也未构成误导,不应适用《消法》关于欺诈的惩罚性赔偿。实践中,职业打假多数是针对广告用语、标签标识等不规范现象,真正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经营者欺诈行为的作用很小。另外,职业打假人群体迅速扩大蔓延,极大地浪费了行政、司法等公共资源,扰乱了市场秩序,有必要及时加以遏制。
今年8月,消保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其中明确职业打假人不受消保法保护。送审稿起草说明提出,《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第二条引起较大的反响,存在不同认识,但赞同的意见不断增加。在广泛研究了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条例》吸收了发展改革委的意见并修改为以牟利为目的,以更准确地表达立法本意和贯彻上位法《消法》精神。为此,送审稿第二条在立法层面首次回应了社会关切,明确以营利为目的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不适应本条例。
未经消费者同意禁电话推销
送审稿还规定,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信息保密和管理制度,未经消费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消费者个人信息,不得向消费者的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通讯设备,电脑等电子终端或者电子邮箱、网络硬盘等电子信息空间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或者拨打商业性推销电话。
送审稿明确,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职业、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住址、联系方式、收入和财产状况、健康状况、消费情况等。经营者须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征得消费者同意,不得收集与经营业务无关的信息或采取不正当方式收集信息。
消费者明确要求经营者删除、修改其个人信息的,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经营者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删除、修改。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经营者应当采取补救措施,及时通知消费者。经营者已履行明示义务并征得消费者同意的证明资料应留存至少三年。
三、职业打假合法吗
职业打假人本身的打假技能、手段以及对消费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也随着15年的成长变得更加纯熟。但不愿意看到的是,这样的群体中存在有一部分以盈利甚至勒索为生的人群,以假打假,利用法律空白和商家息事宁人的心理获得灰色收入。
因为有假,他们才有存活的空间。客观上来讲,这些人对于市场的净化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的代表。当打假者以索赔为目的时,也要守住一定的底线。有时候合法与违法之间仅有一线之隔,职业打假就像在打擦边球,同样要面临风险。
-
职业打假法规更新
80人看过
-
“职业打假”合法吗?
189人看过
-
职业打假人被殴打,打假赚钱违法吗
206人看过
-
关于打假的法规
256人看过
-
专业打假的合法吗
441人看过
-
职业打假人最新索赔规定
266人看过
打假主要表现为政府打假、消费者打假和企业打假。打假是伴随制贩假而生的。制贩假的存在,源于暴利诱使,法制漏洞,政府无为,企业乏力,消费者趋向五方面原因。 制贩假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消费者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 更多>
-
2024新消法对于恶意打假是应该怎么规定的香港在线咨询 2024-08-24新消法对于恶意打假是如何规定的 ,最高院对知假买假等话题就亮出了鲜明的司法态度,其发布的《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有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这明确支持了食品药品领域的“知假买假”行为。 本质上,惩罚性赔偿责任只要是遇到假货情形,都该适用,而不能将职业打假者从
-
职业打假人算是依法合法的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11-15违法。“职业打假人”一般专指以赚钱为目的,故意购买有问题的商品或者服务,要求商家支付赔偿的人。由于“职业打假人”不具有为生活消费,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属性,因而不具备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所以其向商家索要高额赔偿的行为,涉嫌违法违规诈骗。以赚钱为目的打假,明知商品有问题故意大量买入然后通过打假要求商家支付赔偿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如何对职业打假敲诈?台湾在线咨询 2023-10-13遇到职业打假敲诈,可以报警处理。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不是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或者不能证明与被投诉人之间存在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而发起的投诉,市场监管部门不予受理。这意味着,以“打假”等名义实施恶意投诉的“职业索赔”行为将受到规制。
-
职业打假人是敲诈吗,法律上该如何规定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9-24职业打假人不一定是敲诈。如果行为人构成敲诈勒索罪的,则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
-
做“职业打假人”违法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0-22违法。职业假人一般以赚钱为目的,故意购买有问题的商品和服务,向业者要求赔偿的人。因为职业假人没有为生活消费、购买、使用商品、接受服务的属性,所以没有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所以向业者要求高额赔偿的行为有违法欺诈的嫌疑。以赚钱为目的打假,明知商品有问题故意大量买入然后通过打假要求商家支付赔偿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