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外生子法律的判定具体如下:
1、如果配偶瞒着一方与与他人同居,属于秘密状态的,只能接受道德的谴责,如果以夫妻名义公开同居关系的,涉嫌构成重婚罪;
2、另外,如果掌握其有外遇并有私生子的证据,提出离婚要求,按照民法典规定与他人同居的,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方婚外情有孩子的,孩子的抚养权的判决如下:
1、一般情况下,孩子不满两周岁的,抚养权归母亲,孩子满两周岁的,孩子生父母可以就非婚生子女抚养权的归属问题进行协商;
2、协商不成的可以到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第一千零九十二条
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婚外生子后离婚时财产如何分割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因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和遗弃家庭成员等重大过错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而离婚时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主要是需要遵循几个原则:
男女平等原则、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有利生活原则、权利不得滥用原则、给予补偿原则和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
因此,发生婚外生子后无过错的一方可以主张对方存在过错从而减少对方在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当中的份额,还可以向对方主张损害赔偿。
如果是无过错方作为离婚诉讼中的原告,损害赔偿请求须在离婚诉讼中同时提出;
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如果无过错方不同意离婚也未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单独提起诉讼。
-
婚外生子法律规定
200人看过
-
婚外生子需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106人看过
-
法律规定婚外生子属于重婚吗?
431人看过
-
法律规定婚外生子属于重婚吗?
282人看过
-
法律是怎样规定非婚生子女的
362人看过
-
法律是怎样规定非婚生子女的
237人看过
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离婚诉讼的完整流程: 1、有二审:起诉→受理→审理→调解→判决→上诉→二审→判决立即生效 2、... 更多>
-
婚内外遇生子法律怎么判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16认为对方有过错,无过错方离婚时可以多分,这样的理解是不准确的。原则上,夫妻共同财产还是要平分的。但是,离婚时,无过错方可以请求过错方给予损害赔偿,婚姻法46条孩子要结合孩子的年龄,双方的经济情况等综合考虑,如果孩子较大,还会征求孩子意见,以对孩子有利为原则。抓住对方过错证据,如果能通过协议离婚,可能对无过错方更加有利些。
-
已婚男子婚外情生子法律上怎么判?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有配偶,是指男人有妻、女人有夫,而且这种夫妻关系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尚在存续的,即为有配偶的人;如果夫妻关系已经解除,或者因配偶一方死亡夫妻关系自然消失,即不再是有配偶的人。所谓又与他人结婚,包括骗取合法手续登记结婚的和虽未经婚姻登记手续但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事实婚姻。显然婚外生子
-
妻子婚外生子离婚财产法院怎样判福建在线咨询 2022-05-19(1)男方有外遇、婚外生子:女方在离婚时可以请求少分给男方财产。 (2)离婚财产分割一般是一人一半,但女方能证明男方有过错时,可以请求少分给男方。
-
婚外情生子的法律是怎样的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271、一般的婚外情行为 是指男女双方与婚外异性,除同居或重婚外,一般的违反夫妻忠实义务的行为。 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3、重婚 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是否“以夫妻名义”是区别“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和“重婚”的关键;关于何谓“以夫妻名义”,在司法实践中,通常会综合以下几个因素
-
非婚生子女法律怎么判定新疆在线咨询 2021-09-30非婚生子女(俗称私生子,为有轻蔑侮辱意味的用法)是在受胎期间或出生时(各地法律定义有别),其生父生母无婚姻关系的子女。由于法律上对婚生和非婚生子女的保护程度有别,故有区分的实益。非婚生子女判定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7条:婴儿出生后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婴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弃婴,由收养人或者育婴机关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 2、《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