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未签劳动合同能够补签吗
能够。
1、补签劳动合同只要没有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那么就是合法有效的。
2、公司与劳动者补签订劳动合同,合同应载明劳动合同的期限自双方建立劳动关系之日开始。
公司虽在双方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一个月内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在补签的合同中,双方约定的劳动合同的期限自双方建立劳动关系之日开始,该行为应视为劳动双方协商一致签订的劳动合同,权利义务同样适用于未签订劳动合同前的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属于一种追认行为,可视为双方在建立劳动关系时已订立劳动合同。且该追认行为使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前的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也同样受到劳动合同约定权利义务的规范。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二、员工不同意补签劳动合同的能够要求补偿吗
员工不同意补签合同的,能够主张经济补偿金
员工不同意补签合同,公司能够解除劳动关系,但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支付经济补偿金时要按照以下的标准:
(1)按员工在该公司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向员工支付1个月工资。
(2)员工工作6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要按1年的标准计算;
(3)员工工作不满6个月的,向员工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4)员工月工资高于公司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要按员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经济补偿金。
补签劳动合同意味着在规定的期限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并未签订劳动合同,因而超过了时限,才出现了补签的情况。而补签的劳动合同也具有一定的追溯力,确保在双方尚未签订劳动合同之前的那段时间内,彼此的劳动权利义务也能受到保护和规范。
根据上述文章中的内容,相信已经解答了公司未签劳动合同能够补签吗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要多了解学习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有法律问题时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才可以更好的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话,可以查看本站其他内容了解。
-
2023年未签劳动合同仲裁能够解决吗?
83人看过
-
劳动合同签约的时间未到能够解约吗
327人看过
-
员工未签订劳动合同,公司能否解除劳动合同?
316人看过
-
未与上家公司解除劳动合同能再签合同吗?
477人看过
-
未满十八岁是否能够签劳动合同
452人看过
-
劳动合同签署后,公司未能遵守法律吗?
235人看过
仲裁机构是依法设立,独立于行政机关,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机构。它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依据仲裁协议进行仲裁,对纠纷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解决。 仲裁机构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高效性,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更多>
-
-
未签订劳动合同,未解除劳动合同,新公司能解除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161、同时签订两份劳动合同,任何一方公司有权终止劳动合同。 比如员工隐瞒另一份劳动合同,与新的公司签订新一份合同,那么该公司知道真实情况后,有权终止劳动合同。并且,未先行解除劳动合同的公司,也可以据此主张终止劳动关系。 2、新签劳动合同后,给原公司造成损失的需要赔偿。 因为员工先后签订两份合同,会给原公司安排工作等带来经济损失,原公司可以根据相关证据予以追偿,同时要求新公司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并且
-
未办理劳动合同能不能补签劳动合同海南在线咨询 2023-08-04劳动合同可以入职后补签。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能与新公司签合同吗?前公司未解除劳动合同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3-07-161、同时签订两份劳动合同,任何一方公司有权终止劳动合同。比如员工隐瞒另一份劳动合同,与新的公司签订新一份合同,那么该公司知道真实情况后,有权终止劳动合同。并且,未先行解除劳动合同的公司,也可以据此主张终止劳动关系。 2、新签劳动合同后,给原公司造成损失的需要赔偿。因为员工先后签订两份合同,会给原公司安排工作等带来经济损失,原公司可以根据相关证据予以追偿,同时要求新公司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并且,员工
-
公司倒闭未签劳动合同员工未签劳动合同需要赔偿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2-04-12需要的。用人单位因倒闭终止劳动合同的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与未签劳动合同没有关系。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一)劳动合同期满的;(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