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一般还是否会拘役?
取保后还有可能拘役处理,取保候审,仅仅是变更了强制措施而已。如果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将有可能予以逮捕。至于其最终结果是否需要坐牢,由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取保候审,完全不等于最终不能判实刑、不需要坐牢。被取保候审后被追究刑事责任即被判刑的几率非常大,公安机关采取拘留措施时一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证据材料,经过拘留后的侦查活动,可能进一步转为逮捕而继续侦查。不过,取保候审有其适用条件,一般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才可以取保。因此,一般来说,取保候审后很有可能判处缓刑、单处罚金等非实刑。
二、取保的条件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取保候审在司法实践中,是比较常见的,对于相关事项的办理,应当严格基于当事人是否符合取保的条件来进行处理,如果对相关情况的认定不清楚的,可以聘请律师来进行界定,符合条件的可以向法院提出取保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证据 第六十五条 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应当给予补助。证人作证的补助列入司法机关业务经费,由同级政府财政予以保障。\n有工作单位的证人作证,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
取保候审后还会拘役吗,取保候审的程序是怎样的?
457人看过
-
法院是否批准拘役取保候审?
240人看过
-
取保候审法院判拘役四个月还会取保吗
240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一般拘役取保候审能出来吗
124人看过
-
取保候审能否用于拘役罪犯?
196人看过
-
能否将取保候审定罪为拘役?
323人看过
-
在我国一般情况下拘役能否取保候审呢?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20不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是案件在侦查期间采取的强制措施,一已判决的服刑的,可以申请保外就医。 根据法律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准保外就医: 1、身患而严重疾病、短期内有死亡危险的; 2、身体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的; 3、年老多病,已失去危害社会可能的。 罪犯保外就医的病残情况,应符合《罪犯保外就医疾病伤残范围》的规定。
-
取保候审后还是拘留能否取保候审四川在线咨询 2021-11-07取保候审后可以再次拘留。被取保候审人违反取保有关规定需要逮捕的,先行拘留。依照法律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居住的市县;(二)地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化的,应当在24小时内向执行机关报告;(三)传递信息时及时到达案件;(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
-
拘役能否取保候审,假如可以取保候审的话江苏在线咨询 2021-11-18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是不可以申请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是案件在未经判决前采取的强制措施。取保候审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适用。取保候审需要一定的条件。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取保候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以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取保候审不发生社会危险;(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哺
-
取保候审拘役大还是缓刑大江苏在线咨询 2023-08-14二者之间取保候审更严重。如果犯罪嫌疑人触犯了相应刑罚的,可能会被公安机关处以相应的处罚决定,这个处罚决定可能是取保候审、拘役或者是缓刑。三者之间取保候审的严重程度要大于拘役和缓刑。
-
取保候审后被拘役了是否合法?青海在线咨询 2021-10-01取保候审后被拘役是合法的,关于这点可以从可以办理取保候审的条件来分析,具体来说,满足以下条件的可以被取保:《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