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的时间长短取决于审判程序。具体情况如下:
1、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发现案件不适用简易程序的,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2、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自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法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
3、人民法院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30日内或者公告期满后30日内审结;
4、人民法院应当自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理上诉案件,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院长批准。
民事诉讼审理时间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从向法院递交起诉状那天起,法院必须在7日内决定立案或不立案。一般只要你起诉状上写明原被告、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属于该法院管辖,法院就会立案。立案之日起5日内,法院将您的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必须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不答辩的不影响审理。开庭前,会提前3日通知双方当事人。这期间,如果对方申请延期审理,或法院认为有必要追加必要共同诉讼当事人等,都会影响最终开庭的时间。同时,当庭宣判的,10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一审案件一般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简易程序的案件在3个月内审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
时间是起诉和追加被告人的关键因素吗?
265人看过
-
民事权利诉讼有效期的时间长短
162人看过
-
依法治国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417人看过
-
上市是否是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
162人看过
-
民间借贷合同无效判断的关键因素
330人看过
-
民事诉讼的影响因素
454人看过
-
签订劳动合同时间长短短的原因是什么湖南在线咨询 2022-03-14转载以下资料,: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首次合同,究竟签几年比较好呢?《劳动合同法》草案课题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来渝讲解这部法律时,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3年,无论对企业还是员工,都是最合适的。签1年、20年都不好,太短太长都不好。“有的企业明年起,打算还是和以前一样,和员工一年一签。这是非常笨的做法,因为第二年就又得面临是否和员工续签合同的问题,仅一年时间,难以
-
民事诉讼诉讼时间与民事诉讼时效有什么关系澳门在线咨询 2022-07-15民法总则施行后,人身损害的诉讼时效不是三年,仍然还是一年。因为民法总则没有对人身损害的诉讼时效进行规定,而民法通则仍然有效,所以,仍然执行一年的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
识别孳息和自然增值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湖南在线咨询 2023-05-141.识别孳息和自然增值的关键因素就是看夫妻对收益产生的贡献。 2.对于自然孳息而言,其产生主要是自然的结果,并非人为因素造成的。比如,果树结果,一般是自然规律。但是,夫妻一方婚前已经在投资经营一果林,婚后经双方共同耕作、栽培而获得收成,那么这显然不是自然孳息。 3.对于法定孳息而言,其产生系因法律规定而产生,一般归个人所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夫妻共同对房屋进行维护、修理、经营,共同处理房屋租金、
-
刑事诉讼时效中断因素是指什么陕西在线咨询 2021-11-08我国刑法第八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在追诉期限内再次犯罪的,从犯罪之日起计算前罪追诉期限。这项规定表明,中国的诉讼时效中断是基于犯罪分子在诉讼期间犯罪,但无论新罪的性质和刑罚的严重程度。根据刑法的这一规定,起诉时效中断后的时效是犯后罪之日。所谓犯后罪之日,即后罪成立之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九条。
-
什么是具有涉外因素的、什么是涉外民事诉讼?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20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纠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作为纠纷主体的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2.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法律事实在国外;3.当事人争议的财产在国外。一个民事纠纷中,只要具备上述任何一个要素,即为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纠纷。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关系的当事人因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即形成涉外民事诉讼。涉外民事诉讼,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诉讼。所谓涉外因素是指诉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