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没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侦查机关查获的犯罪嫌疑犯罪的证据达不到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的程度,或者根本没有证据,或者虽有证据,但证据不能相互印证,也不能查证属实,无法得出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的唯一结论,不符合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条件,应当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2、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的。包括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虽有社会危害性,但依照《刑法》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如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精神病人在不能控制或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时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等;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虽有社会危害性,但依照《刑法》规定不认为是犯罪的,如由于不可抗力或不能预见的原因而造成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就不应负刑事责任;虽有犯罪事实,但不是犯罪嫌疑人所为的,上述四种情形,均属于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的情形,不符合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条件,应当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3、虽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但不可能判处犯罪嫌疑人徒刑以上刑罚的,也应作出不批捕的决定。
4、虽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犯罪嫌疑人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方法,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没有逮捕必要的,也应作出不批捕的决定。
我国相关的法律中对于在案件的审理中不予批捕的情况有着明确的规定,确实符合不进行批捕的情况的,那么人民检察院的院长有权做出不予批捕的处理结果。如果案情复杂且案件十分重大,涉及大犯罪人数众多的,需要检察委员会共同讨论来决定。
一、强奸罪没有证据能批捕吗
强奸案件中若没有任何证据,是不可以批捕的,只有符合条件的,才可以批捕。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法院,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实施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逃避侦查、起诉、审判或者发生社会危险性,而依法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以下四种情况可以适用逮捕:(一)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的,应当予以逮捕;(二)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应当予以逮捕;(三)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四)对于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可能判处徒刑以下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规定,严重影响诉讼或送达正常进行的,可以予以逮捕。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情形:(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2)有证据证明该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3)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的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有查证属实的。
-
我国刑诉法中不批准逮捕与不予批准逮捕的区别有哪些?
143人看过
-
我国批准逮捕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303人看过
-
我国有哪些法律法规规定了酒后驾驶的相关内容?
91人看过
-
我国宪法相关内容,都有哪些主要规定
480人看过
-
我国机关法人的相关内容说明
229人看过
-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是如何规定盗窃罪的相关内容的
106人看过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
我国刑诉法中不批准逮捕与不予批准逮捕的区别有哪些?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14不批准逮捕与不予批准逮捕均是检方对不同侦查机关提出的逮捕意见的决定。不批准逮捕,发生在检察院的批捕部门;不予批准逮捕发生在检察院的起诉部门。
-
哪些情况下不批逮捕令有哪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8-05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签署申请,提请检察院批准逮捕。检察院批准逮捕后,由公安机关执行,即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签署逮捕证,由2名以上警察执行。
-
批准逮捕的法律条款相关内容工会是哪些样的啊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27证实犯罪,保证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逮捕是同犯罪做斗争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过量适用逮捕,错捕滥捕,就会伤害无辜,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和权威,损害公安司法机关的威信。因此,必须坚持“少捕”和“慎捕”的刑事政策,切实做到不枉不纵,既不能该捕不捕,也不能以捕代侦,任意逮捕。对无罪而错捕的,要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对受害人予以赔偿
-
我国赡养老人法律规定的相关内容有哪些?上海在线咨询 2024-12-151. 根据《民法典》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如果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此外,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仅发生在婚生子女与父母之间,也发生在非婚生子女与生父母之间,养子女与养父母之间和继子女与履行了扶养教育义务的继父母之间。 2. 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一千零五十二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的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
-
在我国相关法律中党员逮捕中止党员权利有哪些?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11根据第三十一条规定,中止党员权利的前提必须是党员已经被司法机关依法逮捕,且尚不具备及时作出党纪处分的条件。中止权利的内容为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党员权利。中止党员权利的管理权限,与党纪案件的立案决定权基本一致,并与干部管理权限和处分党员批准权限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