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拖欠工程款是否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来解决纠纷
拖欠工程款不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来解决纠纷,但是可以申请仲裁。
因为劳动仲裁只适用于劳动者与单位之间产生纠纷的情况,而拖欠工程款纠纷的双方显然不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关系,因此他们之间的纠纷不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或者申请普通仲裁。
如果是工人因为发包方拖欠工程款导致无法结算工资的,工人可以以发放工资的用工单位,转包方和发包方作为共同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诉,发包方在欠付部分承担清偿义务。
二、工程款欠条该怎么写
工程款欠条应具备以下内容:
1.标题:工程款欠条;
2.主体:欠款人和施工方,如果欠款人是个人,要求写全名。这个名字应该是身份证上的名字,并加盖手印。如果是法人,应写下法人的全名并加盖印章。施工方是欠款人欠工程款的对象;
3.工程项目情况,如工程项目名称、地址、已完成工程量等;
4.欠款情况,说明欠款人欠工程款的具体金额、货币和大小写;
5.还款时间,说明欠款人承诺某年某月某日还款;
6.违约责任,说明逾期还款的违约责任。特别注意的是,在约定还款时间时,应明确约定是否需要计算利息,违约后应承担什么责任,避免使用逾期未结算,后果自负等词汇。
三、如何准备工程款拖欠起诉所需证据
当事人主张对方拖欠工程款的,可以提供以下证据:
1.当事人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如营业执照或工商查询资料;
2.双方签订的工程施工合同;
3.当事人对工程量、工程质量共同确认的证据,如工程验收、结算凭证,质检报告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六章 证据 第六十六条 证据包括:\n(一)当事人的陈述;\n(二)书证;\n(三)物证;\n(四)视听资料;\n(五)电子数据;\n(六)证人证言;\n(七)鉴定意见;\n(八)勘验笔录。\n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
劳动局是否能够解决工程款拖欠纠纷?
336人看过
-
是不是必须先通过仲裁解决劳动纠纷
339人看过
-
村与村土地纠纷是否可以通过仲裁解决
329人看过
-
没有签合同,能否通过劳动仲裁解决纠纷?
173人看过
-
是否可以直接通过法院起诉来解决劳动纠纷
126人看过
-
劳动仲裁不满意,是否可以通过诉讼来解决矛盾?
396人看过
-
劳动仲裁是否可以通过缺席判决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13可以。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将此规定调整为,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同时还规定,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被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
劳动仲裁如果发生纠纷,可以通过通过什么途径解决安徽在线咨询 2021-12-24劳动争议发生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接受仲裁裁决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争议。
-
劳动仲裁纠纷超过仲裁期限如何解决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4-14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 第四十三条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庭有权利让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在指定期限内提供证据,逾期不提供的要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的。 一般而言庭审结
-
如何解决被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如何通过仲裁可以青海在线咨询 2022-04-16一、辞职后,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采取的维权措施有: 1、申请调解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2、申请仲裁调解不成的,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提起诉讼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申请劳动仲裁应注意事项 1、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
-
劳动仲裁是不是不可以解决经济纠纷的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11劳动仲裁处理的是劳动争议的事项,不处理经济纠纷。是为了解决劳动争议的确认、劳动合同的争议、解除合同的争议、劳动保护的争议、工伤赔偿等发生的争议问题。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仲裁法》第二条第一款 一、 二、三项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