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对于有关强拆的保护,适用普通的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一、民间借贷纠纷的诉讼时效为多久?
民间借贷纠纷诉讼时效适用三年普通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合同债务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合同债务的诉讼时效的规定应当按照普通诉讼时效有关规定处理,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最长不得超过二十年。但是涉外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的诉讼时效为四年。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民事诉讼中医疗损害赔偿诉讼时效有多久
医疗损害案件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抗拆案件取消诉讼时效是2年还是6个月
107人看过
-
担保期间6个月还是2年
293人看过
-
连带担保期限是2年还是6个月
435人看过
-
拆迁时间限制规则(1年+6个月)
325人看过
-
劳动仲裁诉讼时效是2个月
222人看过
-
因食品引起的纠纷诉讼时效还是2年吗
332人看过
合同债务是涉外合同之债。涉外合同之债是根据涉外合同所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涉外合同是发生涉外之债的主要根据,涉外合同之债是涉外之债的主要部分。合同的债权债务可以转让,但是需要满足以下有效条件: 1、须存在有效的债权债务; 2、其被转移的债权债... 更多>
-
2020年6月民事诉讼再审时效是3个月还是原来的六甘肃在线咨询 2022-06-20诉讼,指纠纷当事人通过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另一方当事人解决纠纷的形式。是一种法律行动,分为民事和刑事两类,前者原诉人是受害者当事人,因为有未可解决的争议,所以诉诸法律。后者涉及刑事犯罪,由政府当局控告疑犯。中国大陆的诉讼程序一般实行二审终审制,分为一审和二审,但部分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如新《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
-
行政处罚时效6个月还是两年?广西在线咨询 2022-06-28行政处罚追责时效是2年。《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第二款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不管是行政处罚时效6个月还是一年了都还在时效之内。
-
连带担保期限是2年还是6个月湖北在线咨询 2023-01-14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连带责任保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连带责任保证是由保证人与主债权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和法律推定的保证方式。作为保证方式的一种,当事人应当在保证合同中明确约定连带责任保证方式。 但我国《民法典》规定,如果保证人与保证权人对连带责任保证和一般保证没有作出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连带责任
-
保证期间应该是2年还是6个月?澳门在线咨询 2023-02-23一是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二是在约定保证期间无效情形,同样适用六个月的法定保证期间。 三是在保证期间约定不明情形,适用两年的保证期间。
-
强拆赔偿纠纷到底是6个月强制执行还是2年江苏在线咨询 2022-05-22因强拆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在六个月,而不是两年。 《行政诉讼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被征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