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夺罪与盗窃罪有许多共同之处,也就是两罪的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都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并且都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两罪所侵害的客体都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抢夺罪的客观方面是采取公然夺取的方式。所谓公然夺取是指犯罪嫌疑人当着财物管理人的面,公开夺走其财物,并且这种公然夺取没有采用暴力或暴威胁,否则将构成抢劫罪。盗窃罪的客观方面是秘密窃取,即犯罪嫌疑人用自以为不会被财物控制人发觉的手段窃走财物。
一、怎样认定抢夺罪?
抢夺罪的认定:
1、抢夺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抢夺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3、抢夺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抢夺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
二、抢夺多少金额可以立案
抢夺500元至2000元以上金额的可以立案。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抢夺罪。犯抢夺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抢夺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在此点上本罪与抢劫罪不同;本罪只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不危害人身安全,属单一客体。本罪的犯罪对象是一般的财物,如金钱、物品等,不包括枪支、弹药、公文、证件、印章等特殊物品,否则不构成本罪;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出其不意,公然对财物行使有形力,使他人不及抗拒,而取得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抢夺行为必须公然进行,但不是指必须在不特定人或多数人面前实施抢夺行为,而是指公开夺取财物,或者说在被害人当场可以得知财物被抢的情况下实施抢夺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其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侵害公私财产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至于抢夺的动机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为了自己享有而抢夺,为了帮别人而抢夺,不管犯罪的动机如何,只要行为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就具备了抢夺罪的主观要件。
-
盗窃罪与抢夺罪的关系:抢夺罪与盗窃罪的转化
426人看过
-
抢夺罪和盗窃罪的区别有哪些,如何区分抢夺罪与盗窃罪
282人看过
-
抢夺盗窃罪的概念与区别
211人看过
-
盗窃罪与抢夺罪的界分在哪里
484人看过
-
盗窃罪与抢夺罪要怎么区分
173人看过
-
在共同盗窃、诈骗和抢夺犯罪中,如何明确抢劫罪与盗窃罪?
476人看过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
抢劫罪的多次抢劫与盗窃罪的多次盗窃异同点浙江在线咨询 2024-08-23盗窃就是盗窃怎么就变成抢劫了呢?或许许多小偷自己都不明白,明明是偷东西,怎么就变成了抢东西。没错,根据我国法律条文规定,偷东西还真有可能变成抢劫东西,这就是俗称的“盗转抢”情形。认定“盗转抢”主要有两处法律的依据。 一是根据《刑法》第269条的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那么就会依照抢劫罪来定罪处罚。” 那么第二个依据就是《最高人民
-
抢劫与抢夺罪有哪些区别和相同点宁夏在线咨询 2023-06-09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二者的区别主要是: 1、客观行为不相同。抢劫罪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而抢夺罪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财物,使他人来不及反抗; 2、客体不完全相同。抢劫罪不但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还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而抢夺罪则一般
-
抢夺罪与盗窃罪、抢劫罪、盗窃罪、抢劫罪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规定的山西在线咨询 2022-01-26首先,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是介于盗窃罪与抢劫罪之间的一种犯罪形式。其次,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抢夺罪;抢劫罪】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
-
抢夺罪与盗窃罪交错如何转换天津在线咨询 2023-12-21首先,在司法实践中有两个问题要给予重视: (一)犯罪嫌疑人取走财物的行为究竟是公然夺取还是秘密窃取有时也并不是容易判断的。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犯罪嫌疑人主观上对自己取得财物的行为方式的认识来判断,如果行为人自认为自己夺取财物是在财物管理人,控制人明知的状态下进行的,即使事实上财物管理人,控制人并不知道犯罪嫌疑人的取财行为,仍构成抢夺罪。 (二)盗窃罪与抢夺罪之间存在转化的可能。 盗窃罪的秘密窃取行为
-
柏XX抢夺罪和抢劫罪盗窃罪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12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但没有使用暴力或暴力威胁等侵犯人身权利的方法。客观行为方式不同,这是两罪的最大区别。抢夺罪的客观行为是采取公然夺取的方式。所谓公然夺取是指行为人当着财物管理人的面公开夺走其财物,并且这种公然夺取没有采用暴力或暴力威胁,否则将构成抢劫罪。盗窃罪的客观方面是秘密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