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婚后父母要赡养费合法吗
依据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严格规定,夫妻在离婚之后并不应该颠覆或影响子女对于父母所应承担的赡养责任和义务。
换句话说,子女必须严格遵循父母的婚姻自由权利,即即便在离异之后,仍需按照原先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的标准,继续支付赡养费用。
这一项赡养职责乃为法定性义务,并不会因父母自身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而有所改变或动摇。
具体来说,作为赡养人的子女,他们应当切实履行对老年人在经济方面的供养、日常生活中的照料以及精神层面的抚慰等多重义务,同时还需关注老年人的特殊需求,确保其得到充分的关心与照顾。
所有的子女均负有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无一例外。
根据法律明文规定,父母对子女具有抚养教育的义务;而子女则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前者并非后者的必要前提条件,也就是说,父母即便未能完全履行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子女亦应对父母尽到赡养之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第一千零六十八条
父母有教育、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的,父母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千零六十九条
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离婚、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
二、怎样分辨假离婚
对于假离婚的判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点:首先,关于解除婚姻关系方面,只要相关程序合法合规并得到双方的自愿认可,那么这种解除行为便应当被视为有效的法律行为。
当涉及到财产分割问题时,除非在签署财产分割协议期间有证据证明存在欺诈、胁迫或者其他导致协议无效的情况,否则该协议应视为具有法律效力。
最后,还有其他可能需要考虑的判定方法。
所谓“中国式假离婚”,乃是指中国大陆地区的夫妇为了满足其中一方或双方的某项特定需求,而达成共识共同办理离婚手续,同时还会约定在实现其目的之后再次办理复婚手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
父母离婚赡养费需要给双份吗
387人看过
-
离婚后赡养费需给父母各一份吗?
135人看过
-
离婚父母孩子成年给父母赡养费吗
101人看过
-
离婚不给抚养费,孩子长大后要赡养父母吗
314人看过
-
母亲和继父离婚后孩子要赡养继父吗
152人看过
-
赡养费父母都要给吗
176人看过
-
父母离婚后不赡养生父母正常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1-10-30父母离婚后与母亲生活的,不得赡养生父。 我国法律规定,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权要求成年子女支付赡养费。
-
父母离婚如何给赡养费,父母离婚父亲不给赡养费怎么办湖北在线咨询 2023-09-05(一)协商解决 子女抚养费的支付最好由夫妻双方协商解决。在夫妻离婚时或离婚后,双方可以通过各种联系方式,比如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对孩子抚养费的支付进行协商。协商的内容主要包括另一方需要支付多少抚养费、在什么时间支付、以什么方式支付。夫妻协商解决抚养费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对孩子的伤害,毕竟抚养费的最终受益者是孩子。在协商解决孩子抚养费问题时,夫妻双方最好将抚养费协议予以公证,防止日后发生纠纷。 (二
-
离婚后子女对父母赡养义务赡养费多少不赡养父母会怎样四川在线咨询 2022-07-05根据《民法典》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构成上述关系的赡养、抚养义务人,应依法承担赡养或抚养责任,若被赡养人或抚养人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赡养或抚养义务人应承担的赡养或抚养费按以下方法计算:赡养费的计算:首先计算子女家庭的人均月收入,子女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视为该子女无力向父母提供赡养费。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超出
-
父母离婚后怎么给付赡养费青海在线咨询 2022-04-09父母离婚的,对不在一起生活的父母,应根据父母的实际生活需要和子女的负担能力,给付一定的赡养费用。赡养费用一般不低于子女本人或当地的普通生活水平,有两个以上子女的,可依据不同的经济条件,共同负担赡养费用。经济条件较好的子女应当自觉、主动地承担较大的责任。赡养人之间也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并征得老年人的同意。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赡养人所在单位监督协议的履行。
-
父母离婚后一定要给成年子女赡养费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2-11-22尚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确无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的,父母又有给付能力的,仍应负担必要的抚育费。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对子女抚养问题,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 尚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又有给付能力的,仍应负担必要的抚育费: (1)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