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关系几年内诉讼有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30 09:51:58 217 人看过

一、劳动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一年。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情况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0日 21:2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不可抗力相关文章
  • 诉讼时效多少年合同有效期几年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合同纠纷案件的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而特殊合同纠纷,如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仲裁或者申请诉讼的期限为4年。法律规定了特别时效的,依照其规定,如海商法规定的货物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为一年。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一、合同的诉讼时效问题?一般的合同纠纷按照《民法典》的规定,诉讼时效为三年,几类特殊的争议,如租赁合同中延付或拒付租金的争议,保管合同中寄存物被丢失或损毁的争议的诉讼时效为一年。由于合同的复杂性、地域性,因此,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其他法律规定了特别时效的,依照其规定,如海商法规定的货运赔偿请求权的时效为一年。二、诉讼时效特征有哪些诉讼时效的特征:(1)诉讼时效不受当事人的意志控制并能发生权利消灭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2)诉讼时效具有强行性由法律规定的
    2023-04-12
    73人看过
  • 劳动合同关系解除有几种方式?
    一、协商解除协商解除,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互相协商,在彼此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效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且不违背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1、被解除的劳动合同是依法成立的有效的劳动合同;2、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必须是在被解除的劳动合同依法订立生效之后、尚未全部履行之前;3、在双方自愿、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可以不受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终止条件的限制。流程:负责部门:人力资源部参与部门:用人部门财务科1、解除劳动合同的提出:公司及员工均有权提出解除劳动合同;2、达成一致:双方在自愿、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3、工作交接:用人部门安排员工依照相关规定办理工作交接;4、结算薪资和经济补偿:在员工办理完毕工作交接后,财务科应当结算并支付该员工的薪资;如是公司方提出解除合同,还应当结算并支付该员工的经济
    2024-02-03
    309人看过
  • 涉外劳动关系诉讼分几种情形
    国内涉外劳动争议处理国内涉外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合同履行地在中国境内的涉外劳动关系,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外国公司中国人在中国工作;(2)外国公司雇用外国人在中国工作;(3)外国公司在中国分支机构或代表处雇用中国人在中国工作;(4)外国公司在中国分支机构或代表处雇用外国人在中国工作;(5)中国公司雇用外国人在中国工作。以下分别分析:外国公司雇佣中国人在中国工作。根据我国法律,外国公司不得直接在中国开展经营活动,也不得直接在中国招聘中国员工。外国公司必须通过在中国设立的代表处或分支机构开展商业活动。如果外国公司直接雇佣中国人在中国进行商业活动,一旦发现,外国公司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外国公司与中国员工的关系不受中国劳动法的保护。为了保护中国公民的利益,法院可能会将此类纠纷纳入普通民事纠纷审理。外国公司雇佣外国人在中国工作。正如上述,外国公司必须通过在中国设立的代表处或分支机构,才能直接在中国开
    2023-08-08
    465人看过
  • 终止劳动合同关系有几种原因
    (一)合同因当事人双方全面履行而消灭;(二)合同因情势发生变化,双方在不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条件下达成协议,终止合同;(三)合同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死亡而消灭;(四)合同因提存而消灭;(五)合同因混同而消灭;(六)合同因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而终止;(七)合同由于抵销而终止。解除合同也是合同终止的一种方式。一、终止劳动合同协议书(一)根据甲、乙双方于年月日签订的劳动合同,甲方按照以下合同条款之()项原因,决定自年月日终止与乙方签订的劳动合同。1、合同期限届满,不再续订新的劳动合同;2、在试用期内证明乙方不符合录用条件;3、乙方严重违反甲方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4、乙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使甲方违背真实意思签订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5、乙方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6、乙方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7
    2023-04-06
    494人看过
  • 无效劳动合同不等于无效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法律规定了上述三种情形下,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同时规定了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在实务中应处理好无效劳动合同情况下劳动关系的认定。①劳动合同不是认定劳动关系存在的唯一标准。《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工之日即发生了劳动行为,意味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已经从法律上形成劳动关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定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第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a.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
    2023-04-22
    282人看过
  • 20年诉讼时适用劳动关系吗
    20年时效并不适用于劳动关系。劳动仲裁的时效是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是,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上述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
    2024-04-28
    402人看过
  • 劳动关系有几种
    要式合同
    一、劳动关系有几种(一)非日制用工劳动关系:1、可以订立口头协议;2、定试用期;3、可以不得约止合同;4、工资支付最长不超过且无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5、用工单位可以随时终止。(二)短期劳动合同关系:1、限制性;合同主体的特定性;2、合同履行中的隶属性;3、主体意志的体现;4、合同是通过双方选择确定的,而不是劳动成果的实现;5、劳动合同是有偿的合同;6、劳动有试用期限的规定;7、劳动合同一般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三)集体合同关系: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1、集体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一方为工会,另一方为用人单位;2、集体合同目的具有特定性。规范当事人之间具体的劳动关系;3、集体合同的内容具有广泛性,涉及企业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4、集体合同是特殊的双务合同
    2023-06-05
    344人看过
  • 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有何内容?
    一、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二、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二)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三)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四)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五)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用工单位
    2023-04-13
    439人看过
  • 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有效方式
    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可以订立口头协议,也可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协商。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关系违法吗不违法。建立劳动关系的,应当及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没有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话,员工可以随时要求离职,不用提前递交报告。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九条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2023-07-03
    201人看过
  • 劳动争议诉讼期内可以解除劳动关系吗
    劳动争议诉讼期间,单位不能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
    2023-02-22
    364人看过
  • 劳动合同关系上诉书的内容是什么?
    一、劳动合同关系上诉书的内容是什么?民事上诉书上诉人:名称:_____住所:___________电话:______法定代表人:名称:_________________职务:______委托代理人:姓名:_____性别:_______年龄:______民族:____职务:____工作单位:________住所: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上诉人因__________一案,不服_____法院于____年__月__日__字第__号判决,现提出上诉。上诉理由及请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致_____人民法院上诉人:________(盖章)法定代表人:______(签章)____年__月__日附:1、本上诉书副本___份。2、有关证明材料___件。二、上诉的有关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2024-01-20
    358人看过
  • 劳动关系不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是
    终止劳动合同与解除劳动合同有区别,其区别如下:终止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等条件具备一条,劳动合同自动终止的行为。解除劳动合同是指在劳动合同没有到终止日期前劳动者或用工单位单方或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通俗讲,排除个别原因(死亡、破产等)劳动合同到期不续订就是终止,没到期有人提出不干就是解除。一、相关的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
    2023-03-21
    92人看过
  • 如何有效地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解除劳动合同有三种方式:1、协商解除:经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后,决定解除劳动合同。2、约定解除:当达成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解除合同的条件时,合同解除。3、法定解除:对于劳动者来说,法定解除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合同,另一种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当用人单位出现第38条规定中的情形时,可以依法解除合同,若用人单位以暴力胁迫等手段迫使劳动者劳动或违章指挥,强迫做危机人身安全的工作时,可不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9、40、41条,当劳动者出现违规行为,或劳动者患病、非因公受伤等情形时,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依法裁员解除劳动合同。公司注销要通过什么方式解除劳动关系公司注销劳动关系自然终止,不需要特意办理解除劳动关系的手续。公司注销劳动合同终止后,公司应当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并且公司要按
    2023-06-30
    68人看过
  •  探究劳动关系诉讼的时效期限
    根据《民法典》规定,劳动关系诉讼属于民事诉讼,劳动争议纠纷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如果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劳动关系诉讼属于民事诉讼。关于劳动争议纠纷的诉讼时效,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如果涉及劳动争议的仲裁申请,则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劳 动 仲 裁 】 劳 动 争 议 诉 讼 时 效 是 几 年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争议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仲裁时效期间为1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此,劳动争议诉讼时效和仲裁时效期间均为1年。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如果当事人未能在规定的时效期限内提交仲
    2023-09-11
    481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不可抗力
    相关咨询
    • 劳动合同诉讼时效2年有几种方式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6-13
      一般是一年,没有解除合同,自解除开始计算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
    • 劳动关系确认的诉讼时效是什么,劳动关系诉讼时效怎么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7-07
      劳动关系的诉讼时效是一年,当事人应当在知道或着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在十五日内提取劳动争议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
    • 劳动合同起诉状一般几年内起效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7-18
      1、劳动合同关系,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四十八条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劳动关系追诉期为几年
      澳门在线咨询 2021-11-05
      劳动关系引起的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期限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当自裁决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提起诉讼。
    • 签几年的劳动合同和长短有关系吗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06
      有关系的。劳动合同法规定:(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2)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3)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4)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5)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6)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