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罪既遂的标志: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行为人实施了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及以上的行为;盗窃罪既遂的标准如下:
1.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主观上是故意的心态;
3.客体是他人的财产利益;
4.客观上行为人实施完成了盗窃他人财物,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一、涉嫌盗窃罪怎么判
一般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盗窃数额达到巨大标准、情节严重的,判处3-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盗窃数额达到特别巨大标准、情节特别严重的,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法律依据: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盗窃能够进行取保候审吗
盗窃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法律依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
盗窃既遂是否构成盗窃罪
170人看过
-
盗窃罪达成既遂标准的要件
86人看过
-
论盗窃罪既遂标准的实践把握
379人看过
-
盗窃罪的既遂标准有哪些规定?
89人看过
-
既遂盗窃 (既遂:完成)
497人看过
-
什么是盗窃,什么是盗窃行为,盗窃罪既遂的量刑标准
480人看过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
伪造、盗窃、买卖武装部队专用标志、专用标志罪既遂刑法的量刑标准西藏在线咨询 2022-01-20根据《刑法修正案(七)》第12条第2款的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该款的规定处罚。 可见,《刑法修正案(七)》第12条第2款分别规定了本罪的情节基本犯和情节加重犯的法定刑。实施伪造、盗窃、买卖武装部队车辆号牌等专用标志行为,如
-
盗窃既遂罪和盗窃未遂罪哪个罪重?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07既遂罪和盗窃未遂罪肯定是既遂罪重。《》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盗窃罪怎么认定, 盗窃未遂怎么处罚, 盗窃罪既遂与盗窃既遂如何区分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07盗窃罪的认定(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对某些具有小偷小摸行为的、因受灾生活困难偶尔偷窃财物的、或者被胁迫参加盗窃活动没有分赃或分赃甚微的,可不作盗窃罪处理,必要时,可由主管机关予以适当处罚。把偷窃自己家属或近亲属财物的行为与社会上的盗窃犯罪行为加以区别。《解释》规定,对此类案件,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在处理时也应同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二)盗窃既遂与未遂关于盗窃罪的既遂标准,
-
入室盗窃属于盗窃既遂还是盗窃既遂?四川在线咨询 2022-07-14入户盗窃不同于盗窃罪原条款的规定,没有盗窃数额和次数的限制,只要实施上述的行为,即构成盗窃罪。入户盗窃的定罪标准要宽于普通型盗窃的定罪标准,而实践中,司法人员往往将入户盗窃的定罪标准与犯罪既遂标准混为一谈,从而导致成为司法人员面临的新问题。 一、实践中的观点实践中,有关入户盗窃的犯罪既遂标准有两种,一种是入户既遂说,一种是盗窃既遂说我认为入室盗窃罪既遂中无论是入户既遂还是盗窃既遂都应该承担责任。
-
入户盗窃型盗窃罪既遂的认定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28入户盗窃属于盗窃罪的一种特殊类型,入户盗窃型盗窃罪犯罪既遂的认定标准应当与普通型盗窃罪犯罪既遂的认定标准一致,都应以行为人是否实际取得财物为犯罪既遂的标准。就入户盗窃来说,入户并不是盗窃罪实行行为的组成部分,而是限制处罚范围的要素,入户的实现只能认定行为构成了犯罪,并不等于盗窃既遂,只有在行为人入户后实际取得财物的情况下才能认定为犯罪既遂;如果行为人并未实际取得财物,则应认定为犯罪未遂。 2.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