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与故意杀人:如何界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09 21:30:08 71 人看过

交通肇事是过失犯罪,故意杀人是故意犯罪,主观恶性不相同,社会危险性不相同,所以量刑也就不相同。

交通肇事者并不希望交通事故的发生,而故意杀人者却想要将他人杀害致死。但如果是利用交通工具杀人的,就不能评为交通肇事罪,因为其主观内容是故意而不是过失。

如何区分故意杀人既遂与未遂

区分故意杀人既遂和故意杀人未遂的界限,关键是要查明行为人故意的主观状态。如果行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即使没有造成死亡结果,应定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即使由于伤势过重,出乎其意外地导致死亡的应定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行为内容为剥夺他人生命即杀人,杀人行为发生死亡结果的,成立故意杀人既遂;没有发生死亡结果的,成立故意杀人未遂、中止或者预备。

《刑法》

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5日 19:5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致死:法律界定与量刑差异
    其根本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方面,前者以故意为其心理主观状态;后者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后者相对量刑较轻。故意杀人罪是对死亡的结果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过失致人死亡罪则对结果的发生持否定的态度。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是什么1、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包括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侵害的客体不同(1)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希望或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内容只是要损害他人身体,并不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即使伤害行为客观上造成被害人的死亡,也往往是由于行为时出现未曾料到的原因而致打击方向出现偏差,或因伤势过重等情况而引起。行为人对这种死亡后果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完全是出于过失。因此,不能将故意伤害致死同故意杀人等同。同样,也不能将杀人未遂同故意伤害混为一谈。对于故意杀人未遂来说,没有将人杀死,并非由于行为人主观上不愿作为,而
    2023-07-15
    312人看过
  •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责任与刑罚要如何界定?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责任与刑罚如何界定?因交通事故导致人死亡,如果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负事故主要或全部责任的涉嫌交通肇事罪,要坐牢。一、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二、交通肇事罪量刑标准如下: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3、因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
    2023-11-26
    179人看过
  • 好意搭载他人发生交通事故,责任如何界定
    当您出于善意搭载他人时,不幸遭遇了交通事故,对于责任的承担情况我们有以下几点说明:首先,假如好心人士与搭乘者在事件中均有过错,那么根据过错相抵的原则,责任将由双方共同承担。其次,若事故纯属搭乘者故意为之,便应当豁免好心人士和司机的赔偿责任。再者,若交通事故是由于其他来往车辆的原因,那就应由对方车辆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善心人士无需对此承担损害赔偿的连带责任。此外,倘若交通事故是由于善意人士的严重过失引起的,尽管他仍需负起损害赔偿之责,但通常并非全额赔偿,具体赔偿数额需要依据交通事故的具体情况来裁量决定。最后,倘若交通事故确实源于善意人士本身的失误,则应该减轻他们的赔偿责任。实际处理交通事故的步骤如下所示:第一步,向当地的交通管理部门提交报告;其次,交通管理部门会立即派员前往事发现场进行处理;接下来,交通管理部门会根据调查取证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紧接着,若找到责任车辆,交通管理部门会对相关责任人
    2024-08-07
    460人看过
  • 如何认定行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
    及时报案。《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二项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采取必要措施减轻机动车一方责任。交通事故损失由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故意造成,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非机动车与行人交通事故责任如何认定非机动车与行人发生交通事故,其事故责任的认定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划分的。行人正常过马路,没有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则电动车负事故的全责,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1、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2、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
    2023-08-06
    230人看过
  • 交通事故误判故意杀人是怎样
    如果肇事后逃逸之际由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或手段,正是由于这些积极的手段、措施而直接导致被害人死亡的,可将此逃逸行为称之为积极逃逸。最高院解释第6条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抛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的,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此积极逃逸行为本身表明行为人主观上希望或放任被害人死亡等结果的发生,已使先前的交通肇事行为转化为故意杀人罪。比如:(1)、将被害人带到荒郊野外、人迹罕至处抛弃;(2)、将被害人推至路坑、排水沟内;(3)、倒车时故意将被害人轧以下,导致被害人死亡后逃逸的;(4)、为了逃跑而不顾围观群众而横冲直撞又撞死数人。前三种积极逃逸情形本身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第四种情形本身又对公共安全造成危害,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若被判错,应要及时的上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界限并非所有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均按
    2023-03-16
    270人看过
  •  非法行医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与界定
    这段素材讲述了几种罪行的区别。其中,非法行医罪针对的是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而其他罪行则适用于一般人群。这些罪行的主观方面、发生场合和客体都不同。非法行医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只适用于特定人群;而后两种罪行则属于一般性的违法行为,影响范围更广。以下是几种可能的改写:1.这些行为都导致了人员受伤或死亡,唯一的区别在于:非法行医罪的主体是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即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而其他罪行的主体则是普通公民。2.这种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非法行医罪针对的是特定人群,即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而其他罪行则适用于一般人群。3.行为所产生的后果都是不可逆转的,但它们的性质和影响却有所不同。非法行医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只适用于特定人群;而后两种罪行则属于一般性的违法行为,影响范围更广。(2)主观方面不同。非法行医罪行为人对严重不良后果的心理态度是过失和间接故意,而后二罪的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或间
    2023-10-05
    388人看过
  •  民事赔偿如何区分过失杀人与故意杀人?
    根据刑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犯罪分子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受害人家属可以获得经济损失赔偿,具体数额根据当地标准确定。过失杀人是指非故意或预谋的杀人,由于疏忽或普通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刑法规定,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还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根据被害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受害人家属可以获得经济损失赔偿。具体的赔偿数额通常会根据当地的标准来确定。关于过失致人死亡赔偿问题,一般是刑事附带提起民事诉讼解决。过失杀人是指非故意或预谋的杀人、由于疏忽造成的杀人、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只有发生了过失致人死亡的结果才构成本罪。答案是肯定的。刑法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受害人家属可获得经济损失赔偿一般包括,具体数额一般根据当地的标准来。
    2023-11-14
    270人看过
  • 如何界定交通事故护理期限
    一、如何界定交通事故护理期限交通事故后护理期限通常由医院出具证明。一般原则护理期限是到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为止。如果出院之后仍不能自理的,那么医院会出具相应的护理期限证明,但最长不会超过二十年。二、交通事故中护理费如何计算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
    2023-08-21
    219人看过
  • 如何界定交通事故后续治疗
    (一)受害人已阶段性治疗结束,但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如取出为治疗而植入体内的钢板、螺钉等固定物;(二)受害人伤势已达最佳治疗状态,后续需依赖某种药物或治疗手段维持;(三)受害人已痊愈,但需要进行整容或必要的器官功能康复训练(实践中一般以整容费、康复费进行主张)。一、伤残评定的程序是什么1、检验、鉴定、评估机构、人员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派、委托或者当事人委托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检验、鉴定、评估。检验、鉴定、评估结果确定后,应当出具书面结论,由检验、鉴定、评估人签名并加盖机构印章。2、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检验、鉴定结果后二日内将检验、鉴定结论复印件交当事人。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检验、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检验、鉴定结论复印件后三日内提出重新检验、鉴定的申请。经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应当另行指派或者委托专业技术人员、有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重新检验、
    2023-03-19
    463人看过
  • 如何界定交通事故诉讼时效
    一、如何界定交通事故诉讼时效如下界定交通事故诉讼时效:交通事故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交通事故发生之日起算,向人民法院起诉主张赔偿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二、交通事故责任划分分为哪几级交通事故责任划分分为以下几级: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1.全部责任,当事人的违章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违章行为的一方应承担全部责任,其他方不负担事故的责任;2.平等责任,双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作用相称的,双方负平等责任;3.
    2023-10-16
    435人看过
  • 故意杀人未遂如何认定,故意杀人未遂如何判刑
    一、故意杀人未遂如何认定所谓故意杀人(未遂)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是指故意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由于行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未遂有很多种,包括:(1)对象不能犯:比如A预谋杀B,深夜看见B趟在床上便一刀刺过去,发现原来是枕头。这时被逮到了。这叫故意杀人未遂,属于对象不能犯得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2)手段不能犯:包括使用的工具不能达到致死的效果,如A用木棒子不停打B的要害想要致B与死地,但是怎么打也打不死。也属于故意杀人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还包括使用的方法不能犯,如A迷信认为扎个小人能害死B,于是天天听扎小人诅咒B,这种情况就不属于犯罪。(3)客观不能犯:就是客观方面让你达不到致死的效果。如A要杀死B但是B穿了防弹背心,A用尽了所有方法B都死不了。这也属于故意杀人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4)主观认识错误:如A开车撞死B,从B身
    2023-04-28
    83人看过
  • 交通事故中如何认定意外事故?
    意外交通事故认定过程与一般的交通事故的认定过程是相同的。交通事故中,交警在经过调查后,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如果经过调查,发现各方当事人对于事故的发生都不存在过错,同时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那么,该事故会被认定为意外交通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一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交通事故与交通意外事故区别(一)认定不同交通事故是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意外事故,并非刻意所有法律不认为是犯罪,尽管行为人的行为已造成损害结果,但行为人在主观上既无故意也无过失,如果意外事故认定为犯罪,则堕入“客观归罪”,
    2023-08-04
    323人看过
  • 交通事故如何判定故意骗保
    交通事故骗保的认定:1、要求提供交警事故证明,或者复勘现场;2、拒绝赔偿;3、向起诉法院,控告诈骗。如果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或者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二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有条件的地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试行在互联网公布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但对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保密。
    2024-04-23
    167人看过
  • 行人如何界定躲避交通事故的结果?
    如果行人是违规在非机动车道上穿越或行走,其躲避的车辆也未违规,但行人为了躲避其他车辆避让到快车道,导致与正常行驶、且未违规的车辆相撞,那么,行人应承担主要责任。如果行人行走在斑马线等未违规的道路上,为躲避违规车辆,从而与正常行驶的车辆相撞,违规车辆应承担主要责任。被执行人一直躲避不在家怎么办如果被执行人躲避,是无法保障执行的。一旦您发现对方的行踪,可以立刻报告法院执行庭以便法院执行,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被执行人是指在法定的上诉期满后,或终审判决作出后,拒不履行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在法院对于一民事诉讼判决原告胜诉后,被告在赔偿问题上的法定时间内未完成判决书上所规定的赔偿金额而被法院强制执行赔偿,则称该被告为本次强制执行的被执行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
    2023-07-04
    50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故意杀人和无意杀人如何界定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12
      在刑法领域只有过失致人死亡的表述,而没有无意杀人的表述。 故意杀人和过失致人死亡这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客观方面、主观方面、主体方面。 (一)客观方面区别 故意杀人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杀人行为。 第一,杀人的行为方试多种多样,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 第二,故意杀人罪是结果犯,只有人被杀死,才成立犯罪既遂。 第三,若像投放危险物质、放火、爆炸等危险方法杀人,没有危及公共安全才构成本
    • 故意杀人罪的预备阶段如何界定?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1-18
      界定标准如下: 一、行为人必须已经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 二、预备行为必须在犯罪预备阶段停顿下来; 三、行为人必须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施犯罪。这是区别预备犯与中止犯的显著标志。
    • 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是什么, 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2-28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其所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所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杀人与伤害的主要区别在于故意的内容不同,前者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后者是损害他人的健康,其关键是,二者故意犯罪行凶作案的目的不同。通俗地讲,杀人者欲夺人之命,伤害者是要损人健康。常见的杀人行为是在泄愤、图财、奸情、灭口等心里动因推动下实施的,尽管犯罪的动机各异,但犯
    • 如何界定聚众斗殴罪与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2-08
      1、二者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犯罪动机。聚众斗殴罪中的杀人、伤害行为,虽然与其他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行为一样,都侵犯了他人身体健康,但是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在杀人、伤害行为中,通常表现为为了称王称霸,充英雄好汉而惹事生非,与对方争个高低。 2、所以,凡是为了争霸"势力范围",或者明确表示要打服对方,而行凶伤人的都是聚众斗殴中的伤人行为。而其他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中的伤害行为,则往往是对自已或自己一方所
    • 如何认定故意杀人罪与敲诈勒索罪间的界限, 怎么正确区分故意杀人罪
      江苏在线咨询 2023-02-13
      行为人故意杀死被害人后,又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被害人被绑架为名,向其亲属索取财物,因实际中被害人已经死亡,绑架罪所要求侵犯的法益已不复存在,而此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被害人被绑架之名,威胁被害人亲属强行索取财物,数额巨大的行为,已经符合了敲诈勒索罪的犯罪构成。由于敲诈勒索行为是杀人后的另行起意,与故意杀人行为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行为,故而应对其数罪并罚。绑架罪,是指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人对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