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企业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一些企业可能因为经营不善等原因陷入财务困难,难以偿还到期债务.于是,就有了不同解决债务纠纷的方法,债务重组就是真中之一.为规范企业债务重组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财政部于1998年6国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并于199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施行.
一、国有企业债务重组中的问题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关于债务重组的定义就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
1.困难的界定.根据债务重组的定义可知,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是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的前提条件,也就是债权人企业对债务人企业作出让步的前提条件,因而,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界定是企业债务重组的重要环节.《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指南中关于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是指债务人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经营陷入困境,没有能力按原定条件偿还债务.《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及其指南对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说明仅此而已,对资金周转困难、经营陷入困境均未做进一步说明,只是说到没有能力按原定条件偿还债务.在什么条件下,是资金周转困难?在什么条件下是经营陷入困境?也未规定哪类型的企业、哪些考核指标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就是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经营陷入困境.譬如,关于坏帐损失的条件,在《企业财务通则》中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坏帐损失是指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或者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那么,对于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是否可以作用类似的规定.
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由谁来认定?是由债务人企业的上级单位,还是财政、审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亦或是外部中介机构?出具什么样的文件?是否有标准规范的样式?需要经过哪些程序?因为没有规范化标准,没有衡量标准,没有有效的监督,势必造成实际操作的多样性,其中不管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现国有资产的非正常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流失.
2.让步的作出.(1)作出让步的依据不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指南中关于让步是指债权人同意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现在或将来以低于重组债务帐面价值的金额偿还债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对债务重组的定义,让步依据是根据双方自愿达成协议或法院裁定作出的.法院裁定是依据一定的法律程序作出的,无可厚非.但双方自愿达成协议是否经过一定的审查程序呢?企业各项资产损失的处置,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建立严格的鉴定和审批制度.经部门负责人审核,财务部门审查把关并提出意见,报企业法定代表人审批处理.对国有企业处理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损失,被盗、贪污等财产损失主管财政机关进行认真审查并审批.未经主管财政机关审批的,企业不得自行处理.债务重组可以资产清偿债务方式,在会计处理时资产对应值虽然是公允价值,但债务重组的损失是否也是企业财产损失?是否也需建立有关制度、经一定的把关审查,最后审批.重大数额由谁行使决策权?仅仅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就可作出让步了吗?这种让步是否有限制性条件?还是可以无限制的让步?最大限度的回收债权是怎样的概念?(2)作出让步的原因不充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指南中,债权人作出让步原因主要在于:第一,最大限度地回收债权;第二,为缓解债务人暂时的财务困难致使债权上的损失更大.《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讲解原因第二条解释:
--债务人发生暂时财务困难并不意味着其没有改善财务状况的希望,那么是否可以先延缓债务人偿还债务的时间,待其财务状况转好后,再要求债务人按原定条件偿还,不需要做出让步,债权人企业也不会出现债务重组损失.
--如果债权人对债务人采取立即的求偿措施,那么有可能对债务人造成较大的冲击,使债务人原本只是暂时的财务困难,滑向永久财务困难的境地,债权人企业作出让步,使债务人企业摆脱了暂时的财务困难,未滑向永久的财务困难的境地,但债权人企业是否因各种原因达成协议,作出让步,而使一个好企业滑向永久的财务困难的境地.
--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具有长期合作关系,那么债权人对债务人采取立即的求偿措施,损害的不仅是债务人,也包括债权人本身.即使债权人未采取立即的求偿措施,这种让步不已经损害了债权人本身吗?为什么把或有损失立即变为损害呢?是否可以债务人能还多少就还多少,既然是长期合作,应互相支持,待债务人企业财务状况转好后,再逐渐尽快偿还剩余的债务.
(二)缺乏有效的监督,不能及时制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经营者具有了很大的自主性,经营权进一步扩大.有些企业管理者习惯于一个人说了算的管理方式,企业内部一支笔审批制度对减少浪费、加强管理有一定的益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权力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处在失去监督,或者说失去有效控制的状态.由于监督不利,一些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利用手中的权力,为所欲为,有的企业领导人拿了人家的好处,便与人签了协议,作了让步;更有甚者,有的经营者在国内或国外成立自己的公司,将企业的财产或资金输入自己的公司,变国有为个人使用、占有、所有.会计往往把这些记入应收款项.如果仅根据债务人与债权人双方达成的协议,就作让步进行债务重组,没有其他的硬性规定,那么经营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审批后,交会计人员作帐务处理,就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2.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不科学,财会人员很难摆正自己的位置.由于企业财会人员的报酬、职务是经营者决定的,在经营者的授意或强迫下,会计人员不遵守会计规范的规定,故意做假帐;或在经营者的授意下,会计人员为了达到经营者的某种目的,利用不能如实准确地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原则和方法,如虚报销售收入,虚拟应收帐款等.企业财会人员如果坚持按财经纪律和会计制度核算,或许会遭到打击报复,甚至被调离会计岗位.因而财会部门对签批只是作帐,没有监督,不考虑其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制度。
-
中国规范公务员回避制度加强对公务员管理监督
203人看过
-
税收制度对企业债务重组的监督
396人看过
-
债权债务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60人看过
-
重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
239人看过
-
中国企业债务重组模式有哪些国有企业债务重组有哪些
376人看过
-
企业财务管理要怎样加强
293人看过
债务重组是指,债务人发生严重的财政困难,债权人和债务人通过协议约定或者由法院裁定,对清偿债务的时间、清偿债务的金额、清偿债务的方式等进行重新约定。也就是说,在债务重组的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双方仅仅修改了债务偿还条件。但并非所有修改债务偿还... 更多>
-
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模式,国有企业债务如何进行重组?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01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规定,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以贪污罪追究刑事责任。本案中,A被从国有企业调任到该企业持股的外资企业任财务总监,其是典型的国有企业委派到非国有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
怎么加强企业债权管理债务呢?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17企业加强债权债务管理是在对本企业当前的债权债务管理现状进行认真分析后找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同时应本着“合理、合法、盘整资金,按实际操作,盘整存量资产,激活僵化财源”的原则,建立一套全面、系统的债权债务管理机制,也就是企业建立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债权债务管理机制。 债权债务的横向管理就是企业内部之间可根据企业发展特点成立专职或兼职债权债务管理机构,对一些大的债权债务项目指定专人
-
企业在债权债务重组中的债权债务扣除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3-11-19《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三条 债务重组一般包括下列方式,或下列一种以上方式的组合: (一)债务人以资产清偿债务; (二)债务人将债务转为权益工具; (三)除本条第一项和第二项以外,采用调整债务本金、改变债务利息、变更还款期限等方式修改债权和债务的其他条款,形成重组债权和重组债务。
-
重组后重组债务,债权债务怎么处理台湾在线咨询 2021-11-19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规定: 第十条以资产清偿债务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的,债务人应当在相关资产和清偿债务符合终止确认条件时终止确认,清偿债务账面价值与转让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十一条债务转为权益工具进行债务重组的,债务人应当在清偿债务符合终止确认条件时终止确认。债务人在初始确认股权工具时,应当按照股权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股权工具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清偿债务
-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由什么组成?山东在线咨询 2023-08-15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组成。 一、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新股,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 2、具有持续经营能力; 3、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4、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最近三年不存在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刑事犯罪; 5、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