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取决于对方是否拥有产品,而取决于对方是否为其产品申请并获得专利权。如果对方拥有专利,而你的产品属于他的专利保护范围,即使你没有提及他的产品或专利,也属于侵权。我国以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专利制度都是第一申请制度。即同一创新技术方案,谁先申请专利,谁享有专利权,不管谁先发明专利。在专利申请日前生产、销售的,可以申请第一使用权抗辩,也可以以该专利不具有新颖性为由直接宣告该专利无效。
专利侵权行为
专利侵权行为是指在专利权有效期限内,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又无法律依据,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它具有以下特征:
1.侵害的对象是有效的专利。专利侵权必须以存在有效的专利为前提,实施专利授权以前的技术、已经被宣告无效、被专利权人放弃的专利或者专利权期限届满的技术,不构成侵权行为。专利法规定了临时保护制度,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的应支付适当的使用费。对于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发明而未支付适当费用的纠纷,专利权人应当在专利权被授予之后,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2.必须有侵害行为,即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侵害他人专利的行为。
3.以生产经营为目的。非生产经营目的的实施,不构成侵权。
4.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即行为人实施专利的行为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又无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条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
专利侵权如何认定,怎样认定专利侵权
354人看过
-
专利局能否认定专利侵权?
362人看过
-
侵权专利怎么处罚如何认定专利侵权
449人看过
-
专利侵权有哪些特征?怎么认定专利侵权
213人看过
-
侵犯专利权的诉讼程序
193人看过
-
专利侵权诉讼程序,专利侵权诉讼需要哪些材料
209人看过
专利侵权是指行为人没有经过专利权人的许可,以生产经营或者谋取一定的利益为目的,实施了依法受保护的他人的有效专利的违法行为。 1、未经许可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 2、故意使用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 3、销售、许诺销售未经许可的专利产品的... 更多>
-
侵权专利怎么处罚如何认定专利侵权山东在线咨询 2023-08-271、行政责任,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有权责令侵权行为人停止侵权行为、责令改正、罚款等,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还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 2、民事责任, 1、停止侵权。 2、赔偿损失。 3、消除影响。
-
专利侵权侵权行为的行政处理程序广东在线咨询 2022-04-04违反本条例规定,从事专利促进、保护和管理等相关工作的行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拒不受理专利案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二)未按规定组织专利技术风险审查或者指导、监督专利权资产评估,导致发生不良后果的;(三)对无专利服务资质和执业资格的机构和人员从事营利性专利服务不予查处,情节较重的;(四)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
专利管理部门对专利侵权纠纷处理程序陕西在线咨询 2022-12-05管理部门对专利侵权纠纷的处理,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
专利侵权责任认定前列哪些行为,不能认定侵犯专利权广西在线咨询 2022-04-20专利法第六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 一、专利权人制造或者经专利权人许可制造的专利产品售出后,使用或者销售该产品的; 二、使用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的; 三、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 四、临时通过中国领土、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
-
专利侵权行为中的过错责任怎么认定如何认定专利侵权河南在线咨询 2022-05-09依专利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销售或使用者只有符合“不知道”且“来源合法”时,才可以免除赔偿责任,但仍然构成侵权,应承担停止侵害和消除影响的责任。也就是对善意的销售或使用者来说,停止侵害和消除影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赔偿则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但这种混合原则的使用范围不能延及制造或进口专利产品的行为。过错不是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在确定行为人的侵权责任时,对停止侵权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而赔偿损失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