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的犯罪分子是不可以进行假释的。依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犯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的,应当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而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适用假释。
一、限制减刑期间, 我是被拘役的, 能否假释?
不可以。限制减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其次,刑法明确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二、限制假释的八种犯罪是什么
首先,假释的前提条件是只适用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因此被判处死缓的犯罪人不能直接适用假释。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击中不得假释的情况:
第一,不管累犯被判处的是什么刑种与刑期,对累犯都不得假释。
第二,因故意杀人、强将、抢劫、绑架、防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第三,因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第四,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暴力性犯罪人,即使减刑后其刑期低于10年有期徒刑,也不得假释。
此外,法律对适用假释规定了严格的司法程序,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根据刑法第82条规定,对于犯罪人假释的,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符合假释条件的,裁定予以假释。
三、孕妇犯罪后可以申请假释吗
关于孕妇犯罪后是否可以假释的问题,假释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了一定时间的刑罚之后,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司法机关将其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适用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而对于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而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并未特别规定关于孕妇的假释制度,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才可以适用假释。因此,如果孕妇犯罪后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假释条件,可以假释。
-
能否通过故意伤害致死罪假释?
165人看过
-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的伤害与死亡要有直接联系吗?
229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致死罪刑缓期执行是否有假释?
360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浅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400人看过
-
有故意伤害致死罪吗
290人看过
-
学生伤害致死,教员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吗?
438人看过
-
有没有故意伤害致死罪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22故意伤害罪判多久取决与故意伤害造成被害人的伤害程度,主要分为轻伤、重伤、死亡几种情形,不同的情形判处的刑罚不同,致人轻伤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的,一般判处三至十年,致人死亡的,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可以判处死刑。当然对个案而言,具体判决多少年还需要考虑很多因素。
-
故意伤害致1人死亡后潜逃的罪犯能否假释?河北在线咨询 2022-09-21是法律规定,不是用钱买的,只要符合假释条件即可假释。《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十一条【适用条件】被判处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对累犯以及因、强奸、、、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
-
故意伤害致死人致残害致多人死亡四川在线咨询 2022-12-24故意伤害致多人死亡法律依据: 1、《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
-
故意伤害罪中的故意伤害中的过失致人死亡与过失致人死亡北京在线咨询 2022-01-27我国刑法中的故意包括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方面的心理要素。认识要素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包括了对自己行为的内容、性质、对象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的明知。表面上看,本案中李某的行为似乎是符合刑法的认识要素的。就像张文认为的“从打击的部位和死亡结果来看,足见其砸击力度之大,下手之狠,绝非失手所能使然”。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刑法上的故意和过失在认识要素上是不同的,确切的说是在认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