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一年到期后通知开庭是否合法?
取保一年到期后通知开庭是合法的,因为取保候审和是否会被审查起诉,都是没有直接关联性的,有可能会被采取了取保候审措施,但是确实没有犯罪的行为或者是所犯的罪行不足以被采取起诉,此时就不会面临这个开庭。刑事拘留并不是取保候审的前提条件,如果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没有刑拘能直接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
二、刑事拘留的条件是什么?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五条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
各级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以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机关发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
2022年法院取保开庭:是否带铐未知
254人看过
-
取保一年到期后过了半年通知去为什么?
85人看过
-
收到合议庭通知书是要开庭吗
353人看过
-
辩护人经通知未到庭可否开庭
151人看过
-
法院通知开庭流程、是否通知家人
192人看过
-
家属是否会在法庭开庭时得到法律援助和通知?
476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法院开庭前通知法庭开庭通知期限云南在线咨询 2022-08-13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 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符合条件的再审申请书等材料之日起五日内向再审申请人发送受理通知书,并向被申请人及原审其他当事人发送应诉通知书、再审申请书副本等材料。
-
开庭时法院是否会通知被告人到庭香港在线咨询 2022-02-131、如果属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则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条的规定,法院在开庭审理之前,应当通知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庭参加诉讼。2、如果不属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则在《刑事诉讼法》中没有规定法院应当通知被告人家属,在实践中,法院一般也不会通知被告人的家属到庭参加诉讼。《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条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讯问和审判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无法通知
-
法院通知下个星期开庭,逮捕后取保开庭前要收监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071、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2、估计你的案子,案值不大,情节也不严重,所以当初公安、检察机关都是给你取保候审了。而且在取保候审期间,你的表现良好。按司法实践的惯例,法院一般也是取保候审,不会轻易变更的。 3、在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的案子最终一般是判处缓刑的。如果你可能被判处实刑,那公安、检察环节就把你逮捕了。 4、另外,检察机关工作人员询问你是否采取简易程
-
行政诉讼法规定, 法院开庭, 受理后, 接到一审通知书, 是否合法合法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2-27法院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开庭,属于合法,开庭当事人等法院传票通知。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序审理的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一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
-
开庭时间当天通知是否合法广西在线咨询 2023-03-23不合理,一、由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并宣布法庭纪律; 二、由审判长宣布开庭,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三、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1)当事人陈述; (2)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 (3)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 (4)宣读鉴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