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东出资不足时,可要求下列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也就是可起诉下列人员:
1、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债权人可要求其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人员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2、股东在公司设立时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公司的发起人与被告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3、股东在公司增资时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未尽忠实和勤勉义务而使出资未缴足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承担相应责任,赔偿相应的损失。
一、知识产权出资瑕疵怎么办
知识产权出资瑕疵的处理:第一,对公司承担补足出资责任,公司或者而其他股东可作为权利人想瑕疵股东提出补足出资的诉讼,对于未履行出资义务或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义务在于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对于抽逃出资的股东,公司或者其他股东有权要求其返还抽逃的出资本金以及利息。第二,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补偿清偿责任。
二、股东出资不足有哪些解决办法
股东出资不足的解决办法如下:
1、足额补缴出资责任。即股东未按照规定缴纳出资的,应当向公司足额补缴。非货币出资的差额补足责任。即股东交付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章程所规定价额的,应当由该股东补足其差额。
2、违约赔偿责任。即未缴纳出资的股东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则应当赔偿损失。
3、股权受限责任。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出资,公司可以根据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对其利润分配请求权、新股优先认购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等股东权利作出相应的合理限制。/4、对公司债务补充赔偿责任。对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公司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判令其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5、公司其他股东的连带责任。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要对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承担连带缴纳或者连带补足的责任;公司其他股东承担责任后,可以向该股东追偿。
-
债权人能否在股东出资不足的情况下提起诉讼?
334人看过
-
我国的公司能否起诉股东出资不足
50人看过
-
出资人不到位,债权人有权要求股东提起诉讼吗
124人看过
-
公司财产不足时,债权人能否主张未出资股东偿还债务
500人看过
-
债权人直接起诉抽逃出资股东是否合法
380人看过
-
当公司股东出资不足时,可以起诉哪些人?
140人看过
股东出资是指股东在公司设立或者增加资本时,为取得股份或股权,根据协议的约定以及法律和章程的规定向公司交付财产或履行其他给付义务,股东出资是股东的基本义务。 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 更多>
-
股东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不足,债权人应该起诉谁?台湾在线咨询 2021-11-21公司股东出资不足时,可以起诉下列人员: 1、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其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无法清偿的部分人员承担补充责任。 2、股东在公司成立时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公司发起人和被告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3、股东在公司增资时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未履行忠实勤勉义务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承担相应责任,赔偿相应损失。
-
股东抽逃出资债权人有这样起诉权利不的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0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199815号)第80条规定:“被执行人无财产清偿债务,如果其开办单位对其开办时投入的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可以裁定变更或追加其开办单位为被执行人,在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的范围内,对申请执行人承担责任”。根据上述规定,抽逃出资的股东应该在抽逃出资的范围内对债权人承担责任。
-
债权人起诉股东履行出资是怎样的四川在线咨询 2022-07-03依照本条第一款或者第二款提起诉讼的原告,请求未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义务而使出资未缴足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承担相应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承担责任后,可以向被告股东追偿。
-
欠下债务要起诉,债权人直接起诉抽逃出资股东怎么?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07基于债权人的代位权理论,抽逃出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补充清偿责任。在公司的债权人面前,公司为债务人,抽逃出资的股东为次债务人。倘若公司缺乏债务清偿能力,公司的债权人可以将抽逃出资的股东列为共同被告,请求其在抽逃出资的金额及其同期银行贷款利息的范围内承担补充清偿责任。 最高院《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第11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出资的,公司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判令其
-
股东出资不实怎样对股东提起诉讼对股权人提重庆在线咨询 2022-11-15公司股东出资不实的,当事人可以向股东住所地的人民法院对股东提起诉讼。《民事诉讼法》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