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回答了本报记者的提问,对国家赔偿法作了介绍。
问:制定国家赔偿法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国家赔偿法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一部重要法律。我国宪法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建立对执法违法的追究制度和赔偿制度”。制定国家赔偿法,对于落实宪法的规定和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推动廉政建设,维护社会安定,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哪些方面能够得到国家赔偿,公民被错拘、错捕、错判的能否得到国家赔偿?
答:国家赔偿法对此作了明确规定。国家赔偿分为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行政赔偿的范围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1、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2、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3、违法使用武器、警械、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4、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5、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6、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7、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死亡和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刑事赔偿的范围是指行使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1、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2、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3、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4、违法使用武器、警械、刑讯逼供、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5、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追缴等措施的;6、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罚金、没收财产已经执行的。
此外,国家赔偿法还规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造成损害的,要给予赔偿。
问:什么人能够提出赔偿要求,应当向哪个部门提出赔偿要求,被错拘、错捕、错判后要求赔偿的,应当找哪个部门赔?
答:国家赔偿法分别在第二章行政赔偿和第三章刑事赔偿中规定了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的问题。
关于赔偿请求人的问题,国家赔偿法规定,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要求赔偿。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有权要求赔偿。受害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要求赔偿。
关于赔偿义务机关的问题,国家赔偿法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被授权的组织为赔偿义务机关。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撤销该赔偿义务机关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经复议机关复议的,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但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复议机关对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行使国家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作出拘留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再审改判无罪的,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二审改判无罪的,作出一审判决的人民法院和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正研究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121人看过
-
全国人大常委会宪法解释权的运用
245人看过
-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不是有立法权
375人看过
-
最高的立法权利是否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
119人看过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获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499人看过
-
广告法将修订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来渝调研
153人看过
扶养通常概指各种社会关系中针对"弱者"所发生的经济供养和生活扶助,一般涵盖四个方面: (1)以国家为主体,在特定情形下体现社会福利的公力扶养,包括各种灾害救济、贫困救济、民政抚恤等; (2)以一定的社会组织、机构、单位为主体并逐步走向社会化... 更多>
-
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会议行使法律职权广西在线咨询 2022-02-13主要职权是: 1.制定、修改宪法并监督其实施;制定和修改国家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宪法还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2.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行使权限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18立法权限 第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第八条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一)国家主权的事项; (
-
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人大的区别贵州在线咨询 2023-02-13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但这并不是说,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一个独立于全国人大之外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最高国家权力。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其代表中选出的,可以说他们是全国人大的常务代表。常委会对
-
全国人大常委会民族委员会的职权范围还包括:澳门在线咨询 2023-06-10全国人大民委根据《宪法》和《全国人大组织法》的规定:具体职责有: 1、审议全国人大主席团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交付的议案; 2、向全国人大主席团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属于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同本委员会有关的议案; 3、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交付的被认为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命令、指示和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和规章,提
-
人大常委会的立法依据贵州在线咨询 2022-03-12按照立法法的规定,全国人大的法律是上位法,其次是适用行政法规,再次是部委规章、地方性法规,最后是地方政府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最主要的是全国人大的法律规定从法治的意义上来说,人民法院的判决依据只能是法律和行政法规,其他规范性文件仅仅参照依据,但中国不是一个完全法治意义上的国家,我们离法治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而且,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订的法律往往过于原则,有时不能直接对现实生活予以调整。正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