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级人民法院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主要原因如下:有管辖权的下级人民法院对其受理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确实难以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或者在处理案件时可能存在不公平或者不良影响;或者案件重大、复杂、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下级人民法院难以处理。(2)上级人民法院将其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移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三)下级人民法院认为其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需要上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决定。下级人民法院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必须经院长批准后提交。
行政诉讼管辖权异议的提出条件
《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被告提出管辖异议的,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对当事人提出的管辖异议,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据此,提出管辖权异议有以下几个条件:
(一)管辖权异议应当在人民法院受理后尚未对案件实体审理之前提出
(二)行政诉讼管辖权异议应当在法定期间内以法定的形式提出
(三)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主体,应当是行政诉讼案件的当事人
(四)管辖权异议只能向第一审人民法院提出。
《行政诉讼法》第十四条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第十五条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
(一)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二)海关处理的案件;
(三)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四)其他法律规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
行政诉讼选择管辖的适用情形
205人看过
-
如何确定诉讼管辖,交通诉讼怎样选择管辖
153人看过
-
如何选择债权债务案件诉讼管辖地
280人看过
-
对行政复议不服如何选择管辖
430人看过
-
如何选择行政诉讼的诉讼地
487人看过
-
如何选择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
196人看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国务院秘书长在总理的领导下,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国务... 更多>
-
诉讼为何要选择管辖交通事故怎么选择管辖法院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2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以下赔偿费用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的标准计算: 1、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 2、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
-
为什么要选择管辖,如何确定诉讼管辖地?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26一、为什么要选择管辖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以下赔偿费用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的标准计算: 1、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 2、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
-
合同纠纷, 如何选择管辖法院法院, 民事诉讼法如何选择管辖法院法院福建在线咨询 2022-02-09合同纠纷,如何选择管辖法院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也同时赋予了当事人对合同纠纷管辖人民法院的选择权。合同双方当事人选择解决合同争议的人民法院应符合以下条件:1.应当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在口头合同中选择管辖人民法院的无效。2.应当选择与合同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包括: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
-
民事诉讼地域管辖选择甘肃在线咨询 2024-11-271. 针对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的身份关系诉讼; 2. 针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的身份关系诉讼; 3. 针对劳动教养的诉讼; 4. 针对监禁的诉讼; 5. 如果被告中的一方被注销了城镇户口,但双方都已被注销城镇户口,则由被告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6. 非军人对军人提起的离婚诉讼,如果军人一方为非文职军人,则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7. 如果夫妻中的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
-
行政复议案件的管辖机关如何选择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31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包括复议机关驳回复议申请或者复议请求的情形,但以复议申请不符合受理条件为由驳回的除外。如果原告只起诉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者复议机关,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追加被告。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另一机关列为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