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学界对于单位犯罪的罪过形式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单位犯罪的主观罪过形式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只是以故意为主要表现形式。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单位犯罪的主观罪过只能是故意而不能是过失。我们认为:第一种观点跟贴近实际,因为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过失而构成单位犯罪的具体实例。比如《刑法》第135条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第137条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这类罪的主观方面就是过失。
一、渎职罪的特点
渎职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渎职罪是惩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职责行为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构成此类犯罪,其他人员不能构成。
2、此类犯罪在实践中都是具体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国家权力或者不履行、不认真履行国家权力的违反自己职责的行为。
我国现行刑法未对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予以明确规定,基于我国现有刑法体系、立法价值的要求以及考虑到司法实践的需要,过失不能成为滥用职权罪的罪过,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应包括“故意加实含的复合罪过形式”。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我国现行刑法未对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予以明确规定,学界对于该问题的观点亦未达成共识。
二、防卫过当致人死亡一般要怎么判
防卫过当本身不是独立的罪名,对防卫过当应根据防卫人主观上的罪过形式及客观上造成的具体危害结果来确定罪名。
从司法实践来看,防卫过当行为触犯的罪名主要有(间接)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间接)故意伤害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
如果最终认定为故意杀人罪的,按照刑法规定,犯故意杀人罪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我国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对于防卫过当构成犯罪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在司法实践中,确定何种情况下减轻、减轻多少,何种情况下免除处罚,一般应当综合考虑防卫的具体目的、过当的程度、罪过形式以及防卫行为所保护权益的性质等个方面的因素。
-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
408人看过
-
单位犯罪与共同犯罪的区别主要有哪些方面?
101人看过
-
绑架罪对主观方面的要求
244人看过
-
滥用职权罪的主观方面要件包含什么
203人看过
-
单位工程验收合格的标准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368人看过
-
电信诈骗犯罪的主要特征不包含哪些方面
258人看过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或者以单位名义为本单位全体成员或多数成员谋取非法利益,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实施,且刑法明文规定单位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 更多>
-
客观方面对单位犯罪的要求有哪些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5-19单位犯罪在客观方面要求,必须是实施了危害社会并且由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行为。也就是说:单位所实施的行为如果对社会没有危害性或者是有益的,那么就不能够成单位犯罪;反之,尽管单位实施的行为对社会有危害,但法律没有规定为单位犯罪的,也不能构成单位犯罪。 具体的讲,单位犯罪在客观方面的行为包括单位领导的决策行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实施行为,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如果仅有领导决策行为而没有具体的实施行为,或者
-
主观犯罪分哪些方面的云南在线咨询 2022-05-14。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比如犯盗窃罪,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故意伤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有的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
-
单位犯罪的主观方面必须具备的条件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16我国刑法学界对于单位犯罪的罪过形式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单位犯罪的主观罪过形式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只是以故意为主要表现形式。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单位犯罪的主观罪过只能是故意而不能是过失。我们认为:第一种观点跟贴近实际,因为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过失而构成单位犯罪的具体实例。比如《刑法》第135条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第137条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这类罪的主观方面就是过失。
-
单位工程验收合格的标准主要包含哪些方面浙江在线咨询 2023-08-16单位工程验收合格的标准主要包含的方面有,单位工程质量所控制的资料完整无损,以及还有单位工程所包含的部份工程质量都应该验收合格,同时还有观感质量也应该符合验收的标准以及要求等。
-
行政处罚主观故意包含哪些方面云南在线咨询 2023-03-07行政处罚中的主观因素,是指违法行为人在实施违法行为时,主观上对行为和结果的认知状态。主观因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 1、直接故意,行为人知道行为必然产生结果并希望结果发生。 2、间接故意,行为人知道行为必然产生结果并放任结果发生。 3、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知道行为可能产生结果并轻信自己能够避免。 4、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认识到行为及其结果的发生也不希望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