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舆论监督中避免名誉侵权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4 00:50:23 145 人看过

近几年,因为舆论监督而产生的名誉侵权诉讼案件呈上升趋势,舆论监督的公开性、评价性、时效性、广泛性等特性是造成名誉侵权的潜在因子,侵犯被报道者的名誉权有时客观上很难避免。对年轻记者而言,舆论监督的稿子不容易把握。如果采访不深入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容易引发名誉侵权纠纷甚至官司,使记者处于尴尬的境地。如何有效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同时规避名誉侵权?

围绕公众利益来确定选题

作为新闻舆论监督的执行者,记者的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关系到舆论监督是否会产生名誉侵权。职业道德失范极易催生捕风捉影、想象推理、轻易下结论的虚假新闻,是新闻舆论监督造成名誉侵权的一个因素。在考虑舆论监督选题时,应把维护公众利益放在首位。只要符合公众利益,对某些特定集体或个人名誉的损害就是必要和合理的。与公众利益契合的程度越大,新闻舆论监督就越有可能避开名誉权侵害风险。批评别人在动机和初衷上要善良、厚道,体现理性、善意、建设性的理念。比如新闻媒体站在维护公众利益的角度,对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内幕的揭露和曝光,对商业机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调查和批评等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2006年,某企业因《第一财经日报》一篇有关员工超时加班问题的报道,以名誉侵权为由,起诉并索赔3000万元。由于这篇报道是从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舆论监督的目的是为了伸张正义,报道内容客观、翔实,而且记者采访时有证据、证言和证人,文章发表前经过了被采访者确认,最终该企业不得不撤诉。

用专业理念指导舆论监督

专业理念是指舆论监督稿件要真实、客观、公正。真实性是新闻记者最可靠的保护自己的手段,记者要深入采访、挖掘与新闻事件相关的背景、细节、结果等素材,加强对消息来源的核实意识,真实地再现新闻事件。记者作为社会公共信息传播者,必须客观地传达新闻信息、反映公众舆论,不能主观臆断、偏信一方、妄加评议。敢说真话,还要会说真话,学会使用平衡的技巧,不用判断性词语,更不能使用辱没性的词语,力求写出的舆论监督文章成熟、干净,有力量。这就要求记者在知识储备、采访技巧、表达能力等专业技能上表现突出。比如记者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就应该能判断侵权与合法的界限;采访技巧和表达能力较强就能巧妙借用别人之口表明自己观点;尽可能客观表述而不要主观臆断,避免产生名誉侵权。

以法律规范为界限开展舆论监督

防范的前提是了解,守法的前提是知法。记者采访前应该熟悉法律、法规及规章,在丰富法律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舆论监督。比如,我国审理侵害名誉权案件时,要求媒体在诉讼中提供证明文章内容真实性的证据。这就意味着记者要提高证据意识,在前期采访中注意保留和搜集有可能在法庭上需要提交的证据,如采访录音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7日 19:2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名誉侵权相关文章
  • 新闻报道避免侵犯名誉权怎么做
    在新闻报道当中最好进行化名处理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侵犯他人的名誉权。(一)必须有损害事实的存在。损害事实,指因为违法侵权行为造成他人的财产利益或者人身利益遭受损害的客观事实。侵害名誉权的损害事实主要包括因为违法侵权行为造成受害人名誉损毁、精神或财产上受到损害。精神损害往往是直接受到的损害,财产损失则是因精神损害引起的财产上的损失,也成间接损失。这两种损害,有时同时具备,但更多的时候只具备精神损害。但是,这两种损害,不论是同时具备,还是只有精神损害,具备其中之一者,既造成了损害的事实。(二)行为具有违法性。名誉权是公民维护其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对于公民的名誉权任何人都负有法定上的不作为义务。只有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以积极的作为方式侵害公民的人格尊严,其侵害行为才具有违法性。《民法典》规定,禁止使用侮辱、诽谤的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权。因此只要有人用侮辱,诽谤等方式对他人的名誉进行了损害,就是违
    2023-04-16
    79人看过
  • 如何避免专利侵权
    具体方法是:一、建立知识产权专职部门;二、做好知识产权布局;三、企业要发展自身的核心技术,拥有自己的专利,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专利;四、委托专业的知识产权法律顾问,为企业知识产权发展保驾护航。《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2023-04-14
    236人看过
  • 如何避免专利侵权
    一、建立知识产权专职部门;二、做好知识产权布局;三、企业要发展自身的核心技术,拥有自己的专利,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专利;四、委托专业的知识产权法律顾问,为企业知识产权发展保驾护航。一、侵犯知识产权罪立案标准是什么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是违法行为。出现以下情况的,公安机关可以进行侵犯知识产权罪的立案:第一、获得二十万元以上的非法经营数额或十万元以上的违法所得数额;第二、给专利权人造成五十万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第三、假冒两项以上的他人专利,获得十万元以上的非法经营数额或五万元以上的违法所得数额;第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二、专利转让流程有哪些专利转让流程如下:1、当事人提交双方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专利转让合同、专利权人和受让人的身份证明、专利证书复印件和法律状态证书、原代理机构的辞退和受让人的新代理委托书、工商变更证明材料原件;2、当事人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缴纳著录变更费;3、当事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应当
    2023-04-04
    351人看过
  • 侵犯名誉如何维权
    精神损害赔偿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受害人可以及时报警处理,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维权。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同时,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该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一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与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一、如何认定侵犯个人名誉权(一)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
    2023-02-28
    110人看过
  • 侵名誉权如何起诉
    名誉权纠纷一般属于民事纠纷,民事诉讼,就是打民事官司。民事诉讼的主要程序,包括当事人起诉、人民法院受理、开庭审理、判决,当事人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审理、判决以及再审程序和执行程序。当事人起诉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其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议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进行审查后,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予以接受并决定立案受理的,应在7日内通知原告。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在完成审理前的调查、准备工作后,应当按法定程序开庭审理。法院适用普通程序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的,按法定程序申请延长。当事人对一审法院所作的裁判不服的,可以在法律规定的上诉期间上诉于一审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从而引发第二审程序。第二审人民法院对符合法定上诉条件的案件,应当受理。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开庭审理。经过阅卷和调查,询问当事人,在事实核对清楚后,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
    2023-02-22
    224人看过
  • 如何构成名誉权侵权
    1、行为人主观有过错主观有过错是指行为人对于他人名誉权受侵害的事实主观上存在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以媒体新闻报道侵害他人名誉权案件为例,如果加害人的主观心态为故意,我们可以轻易认定,但如果仅仅表现为对所报道的事实调查或审查不严导致报道失实,其主观心态应如何认定?新闻媒体作为我国的社会监督主体,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自由报道权,而不应过分要求新闻媒体报道准确无误。因为基于我国国情,舆论监督在社会生活中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方面。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并支持新闻媒体继续有效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2、行为人行为违法对于该构成要件中的“法”,最高人民法院未作明确解释,按照惯例,此处的“法”应作限制解释,仅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对于部门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虽然可以约束行为人,但是违反这些规定,受害人并不得据此要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此种情况下,唯一可以救济的途径是向有关行政
    2023-02-24
    198人看过
换一批
#侵权责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名誉侵权指的是文学作品、通告文字、行为语言或其他形式对当事人产生了名誉上的消极影响所构成的一种违背人权的行为,行为人要负法律责任。 任何个人、媒体不得发布捏造虚假信息、刊登新闻、PS图片,否则构成名誉侵权。如果是真实事件发布,则不构成名誉侵... 更多>

    #名誉侵权
    相关咨询
    • 如何理解舆论监督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8-30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它却具有一种精神的、道德的力量。
    • 如何解释舆论监督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30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它却具有一种精神的、道德的力量。
    • 舆论监督如何解释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1-16
      舆论监督,全称为社会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社会监督(外部监督)的一种,其实质是公众的监督。舆论监督作为公民宪法权利(监督权)的体现和常见形式,是社会公众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对社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表达信念、意见和态度的活动。
    • 新闻如何避免侵害名誉权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8-13
      名誉权被侵犯,通常指的是被诽谤、被造谣导致自己的名誉受损。一般情况下可以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行为,恢复名誉,公开道歉。严重的可以要求对方赔偿自己因名誉受损造成的损失。
    • 如何进行网络舆论监督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6-26
      1、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 它的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应当对网络舆论监督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使其规范和完善,建立起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与途径,使“互联网”成为实现政治民主、建设政治文明的最佳手段。 2、《宪法》 第三十五条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