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管制类器械,即器械本身属于国家管制类,如枪支、爆破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必然属于凶器。
2、为实施犯罪而携带的其他器械,如砖头、菜刀等。这些器械并非国家管制类器械,要认定其是否属于凶器,就必须结合行为人的主观目的。
其中,枪支、爆破物本身社会危害性较大,国家对其严格管制,《枪支管理法》和《民用爆破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对枪支、爆破物的持有资格、使用范围和使用区域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行为人未获许可或超出许可使用范围、区域而持有的即属违法或者犯罪,如果携带进行犯罪活动,自应认定为凶器。也就是说,携带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为人的犯罪倾向。
如果行为人携带上述器械实施寻衅滋事行为,无论行为人携带的目的是否是为了实施犯罪,均认定为携带凶器寻衅滋事行为成立。
为实施犯罪而携带的其他器械,如砖头、菜刀等。这些器械并非国家管制类器械,要认定其是否属于凶器,就必须结合行为人的主观目的。
相关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携带凶器抢夺”,是指行为人随身携带枪支、爆破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进行抢夺或者为了实施犯罪而携带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行为。
一、寻衅滋事持凶器会如何判?
持有凶器实施寻衅滋事行为的,会构成寻衅滋事罪,寻衅滋事罪量刑标准如下:
(1)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寻衅滋事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寻衅滋事罪中凶器包括什么,寻衅滋事罪应该怎样认定的?
174人看过
-
持凶器恐吓型寻衅滋事
375人看过
-
探讨:如何判定寻衅滋事中的凶器行为?
355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中持凶器者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227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中刑法对于凶器规定
466人看过
-
持凶器寻衅滋事罪量刑的标准是什么
146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寻衅滋事罪怎样认定,寻衅滋事情节严重的情形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08寻衅滋事是指行为人结伙斗殴的、追逐、拦截他人的、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其他寻衅滋事的行为,情节严重的要承担刑事责任。具体规定如下:《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
-
寻衅滋事罪中刑法对于凶器规定陕西在线咨询 2021-12-02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凶器,应从两个情况予以确认:一、国家管制类器械,即器械本身属于国家管制类,如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必然属于凶器。其中,枪支和爆炸物本身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国家严格控制。《枪支管理法》和《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枪支和爆炸物的持有资格、使用范围和使用区域。行为人未经许可或者超出许可使用范围和区域持有的,属于违法
-
寻衅滋事罪中凶器该怎么处理西藏在线咨询 2022-05-23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凶器,应从两个情况予以确认: 一、国家管制类器械,即器械本身属于国家管制类,如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必然属于凶器。 二、为实施犯罪而携带的其他器械,如砖头、菜刀等。这些器械并非国家管制类器械,要认定其是否属于凶器,就必须结合行为人的主观目的。
-
寻衅滋事凶器认定的相关内容是哪些?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3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将“持凶器随意殴打他人”和“持凶器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认定为寻衅滋事犯罪的情形。 司法实践中如何理解“凶器”,笔者认为可以参照侵财类案件司法解释中对凶器的解释并具体案情具体分析。第一,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或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理所当然应为凶器,如果行为人携带这些器械随意殴打
-
持凶器殴打他人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2-07持凶器殴打他人,属于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情形,构成寻衅滋事罪。一般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具体也要看受害人的伤情鉴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3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