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法经营罪数额特别巨大怎么处罚
非法经营罪数额特别巨大的处罚根据法律规定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
(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
(四)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二、非法经营罪可以取保候审吗
非法经营罪可以取保候审,但需要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三、诈骗罪和非法经营罪的区分
1.诈骗罪是行为犯,非法经营罪是结果犯。
2.从客体方面,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的所有权。非法经营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限制买卖物品和经营许可证的市场管理制度。
-
非法经营数额特别巨大如何量刑,如何判刑
68人看过
-
合同诈骗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怎么算
487人看过
-
诈骗12万是数额巨大还是数额特别巨大
466人看过
-
如何认定盗窃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117人看过
-
盗窃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应该如何量刑?
200人看过
-
诈骗罪数额巨大和特别巨大如何区分
185人看过
罪数是指一人所犯之罪的数量。确定罪数的标准是犯罪构成的个数,即行为人的犯罪事实具备一个犯罪构成的为一罪,具备数个犯罪构成的为数罪。凡是行为人以两个以上的故意或过失,实施两个以上行为,具备两个以上犯罪构成的,就是数罪。 ... 更多>
-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数额特别巨大”是多少万元?澳门在线咨询 2022-07-08非法经营罪数额特别巨大量刑请参照以下标准:、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恃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本条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
盗窃罪数额较大, 巨大, 数额较大, 特别巨大, 数额较大, 特别巨大?山东在线咨询 2022-02-27根据各省高级人民法院对盗窃罪起点的规定,一般2000元构罪,属于数额较大。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你目前的仍属于数额较大。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
-
抢夺数额怎么认定, 抢夺罪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特别巨大如何处罚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14一、抢夺数额怎么认定抢夺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是构成抢夺罪的必要要件。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7月20日起施行的《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如下:(一)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00元至2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二)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三)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3万元至10万
-
贪污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怎么区分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09贪污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贪污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属于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贪污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般认定看你犯罪数额,认罪认罚情况,有没有其他犯罪情节等,具体细节来电或加作进一步交
-
怎样处罚逃税罪数额特别巨大以上的江西在线咨询 2022-11-111、逃税罪数额较大的标准是一万元以上,而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巨大的标准是十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 2、逃税罪的认定是:侵犯的客体是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秩序。 3、客观方面表现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实施了逃税的行为。 4、犯罪主体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主观要件是故意和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