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诉讼离婚的情形,那离婚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就需要执行判决书内容,按照规定给付抚养费;如果是协议离婚的情形,自拿到离婚证解除婚姻关系开始就需要给付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一、孩子爸爸不给抚养费如何处理
孩子爸爸不给抚养费的解决方法具体如下:
1、若系判决离婚,并且判决中确定了抚养费的支付方式,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只能申请执行进两年的抚养费;
2、若是协议离婚,建议立即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按月支付子女抚养费到18周岁时止。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分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及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法院判决,因此,离婚后双方对子女的抚养费是相同的,在子女随一方生活的情况下,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费用。
关于抚养费的多少,一般根据给付者的实际经济能力而定,一般不超过其收入的30%,至于抚养的期限,通常是自离婚时起,直到子女能够独立生活为止。如何给付生活费、教育费,法律并未作规定。根据实践,可以一次性付给,也可以分期付给,特别是一方经济条件宽裕的,鼓励一次性付给。如若负有给付义务的一方违反协议或判决,拒不执行,故意拖欠的,法院可以依另一方当事人的申请强制执行,当然也有的随带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自身经济条件较好,自愿不要对方负担抚养费,也是可以的。
二、父母离婚一方不给抚养费可以如何解决呢
父母离婚一方不给抚养费的,子女及有抚养权的一方父母可以去法院起诉要求对方给付抚养费。我国《民法典》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所以,离婚后一方不支付抚养费的,另一方可以向法院起诉支付抚养费。
三、第二次登记结婚可以不带离婚证吗
不一定。因为要看之前结束上一段婚姻关系的时候,究竟是协议离婚还是诉讼离婚。如果是协议离婚的话,那么第二次结婚就需要带上离婚证。但要是诉讼离婚的话,没有离婚证,可以带上法院生效的离婚调解书或者离婚判决书。
-
抚养权公证书多久可以拿到
50人看过
-
孩子抚养费多大可以拿到多少
67人看过
-
拿到永久绿卡多久可以离婚
137人看过
-
离婚后不给抚养费怎么拿到抚养费
198人看过
-
多久可以拿到离婚判决书
96人看过
-
离婚拿抚养费的话一个月多少钱,抚养到多大
182人看过
孩子抚养费的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孩子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 更多>
-
如果法院判决离婚抚养费多久可以拿到?山东在线咨询 2022-06-01离婚后一方未按照判决按时给付抚养费,另一方在催告后仍不支付的,另一方可以立即起诉。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
-
对方拒绝抚养费起诉费多久可以拿到青海在线咨询 2023-09-19只要对方有拒绝付抚养费的行为,直接抚养方可以立即起诉。法律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所以作为不直接抚养方的法定义务,其在无特殊情况下不得拒绝支付、拖欠抚养费,只要其有拒绝支付抚养费,直接抚养方就可以随时就其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
-
抚养费执行结束后多久可以拿到钱辽宁在线咨询 2023-05-05一般6个月内可以拿到钱。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执结。有特殊情况须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报请本院院长或副院长批准。申请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5日内提出。
-
离婚争取孩子抚养权判决书拿到多久可以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211、离婚争夺孩子抚养权判决的时间要依据法院审理案件的程序而定。 2、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3、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4、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人民法
-
离婚后孩子抚养费大概能拿到多久贵州在线咨询 2022-11-14探望孩子的期限一般由双方协商决定,法律上没有时间限制。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