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关于我国医疗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的研究,今年来已成为理论热点,医疗纠纷的仲裁制度已经提上日程。现在的问题是究竟采用何种制度来构建我国的医疗纠纷仲裁机制,对此,学术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纵观我国学术界关于医疗纠纷仲裁机制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倡导设立专门的医疗纠纷仲裁机构。更有学者提出应当出台《医事仲裁法》,以确立医事仲裁的基本制度,对此笔者持保留态度。笔者认为建立我国的医疗纠纷仲裁机制无需设立专门的医疗纠纷仲裁机构,增加国家和人民的负担,只需在现行《仲裁法》既定的制度下予以完善足以。在分析我国医疗纠纷仲裁现状的基础上,笔者分别从法律基础、现行制度和现实需要的层面来阐述我国医疗纠纷仲裁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1医疗纠纷仲裁解决机制的优势
仲裁是指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将争议的事项交非司法机关的第三者进行审理,并由其做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双方当事人对此有义务执行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1]。那么医事仲裁就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民事争议,医患双方当事人提请仲裁机构进行审理和裁决。与诉讼相比较,仲裁方式解决医疗纠纷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诉讼是以纠纷处理为目的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制度,而且其核心是民事诉讼。国外学者指出民事诉讼具有如下特点:①作为一个中立的纠纷处理机关,法院主宰着一切程序;②纠纷解决的标准适用实体法;③作为对立方的被告因为诉讼的提起即负担着与自己意思无关的应诉的责任[2]。因为仲裁的具有自愿性、专门技术性、灵活性、保密性、效率性、独立性、经济性等特点。所以采用仲裁的方式解决医疗纠纷,一方面可以解决医疗纠纷的医学专业性带来的难题,同时仲裁裁决又具有一定的确定性,有利于争议的终结;另一方面仲裁的保密性给了医患双方一个良好的解决纠纷的环境,医疗机构不愿意将与患者的纠纷公布于众,患者也不希望通过官了解决纠纷,仲裁是介于私了和官了之间的一种纠纷解决机制,既保证公正,又保护隐私,恰恰迎合了医疗机构和患者的要求。仲裁在较为缓和的气氛中解决争议,可以避免医患双方激烈的法庭对抗,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2国内外医疗纠纷仲裁机制的现状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探索和寻求医疗纠纷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机制已成为重塑和维系良好的医患关系的迫切要求。仲裁以其特有的优势,逐渐被医学界、法学界所重视,并屡屡跻身人大代表立法提案之列。法官们也希望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前有一个类似劳动仲裁的前置程序,以解决专业技术问题。
2.1国外医事仲裁的现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仲裁被作为解决特定纠纷的手段,医事仲裁应运而生。现在,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医事仲裁已经成为与诉讼制度并行不悖、相互补充的重要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如1966年日本东京医师会设立的医疗纠纷处理委员会,就是专门处理医疗事故的医事仲裁组织[3]。1997年,美国仲裁协会、美国律师协会以及美国医学会作为发起机构,联合成立了国家医疗纠纷解决委员会。国家医疗纠纷解决委员会通过实施正当程序协定书,来推进仲裁在解决医疗纠纷中的作用。据调查显示,美国85%的医疗纠纷都是通过仲裁和调解的方式解决的[4]。我国台湾地区将调解和仲裁作为医疗纠纷处理的重要机制,还成立了专门的医事仲裁委员会。
2.2目前我国医事仲裁的尝试
在现行的制度之下,我国部分地区作了医事仲裁的尝试。例如,2002年洛阳仲裁委员会联合洛阳市卫生局下发文件,规范医疗格式合同文本。近年来,洛阳仲裁委员会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共10余起。合肥仲裁委员会与合肥市卫生局合作,成功仲裁了15起医患纠纷[5]。总的来说,仲裁解决医疗纠纷限于一种尝试,还没有真正运作。作为社会普通人的病患和医者而言,对医事仲裁几乎一无所知;法律界人士也知之甚少,如天津市法律援助中心一位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的法律实践中,仲裁主要应用在民商事纠纷、劳动争议上,医事仲裁还是第一次听说[6]。医事仲裁主要还是仲裁委员会与相关卫生部门的合作,目前的仲裁委员会没有独立承担起医事仲裁的重任。
3制约我国医事仲裁发展的因素
目前我国医事仲裁还没有真正起步。笔者认为,制约医事仲裁开展的因素有如下几点:①认知欠缺。如上所述,学术界、实务界和普通老百姓对医事仲裁的了解甚少。医患双方发生了纠纷,一般也想不到订立仲裁协议,通过仲裁来解决,更别说在纠纷发生前达成仲裁协议。②情感上障碍。医患关系形成之前,没有人想到出现纠纷该怎么办,只关注救死扶伤;纠纷出现后,由于医患双方对纠纷的解决持有不同利益的考虑,医方可能对纠纷的解决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导致难以达成仲裁协议。患者去医院就医,在情感上是对医生的求助和感激。如果患者在就医之前就跟医疗机构商量发生纠纷的解决方式的话,只会导致双方的不信任,医患关系就容易变成赤裸裸的商品交换关系,最终受害的只会是患者自己,这是患者所不愿意见到的。③制度上的缺失。在我国医疗纠纷是否适于我国现行的仲裁范围之内,医事仲裁怎么进行,是否要建立专门的医事仲裁委员会等等,都没有统一的说法,法律也没有给予明确的规定。这给医事仲裁的适用带来了困难。④仲裁协议难以达成。医疗纠纷发生后,医患双方常常争执不下,患方可能会采取软磨硬泡,拿死人压活人,甚至冲击、打、砸等手段达到其高额经济索赔的目的。医方则想尽办法不予赔偿。因此,医患双方很难达成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依据现行仲裁法的规定,没有了仲裁协议,医事仲裁也就没办法启动。⑤现行仲裁员的医学、法学专业性不足。医学科学的高科技性和高风险性使得医疗过失难以认定,医疗行为与医疗伤害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判断。理想的医事仲裁员应具有医学和法学双重知识背景,但目前兼通医学和法学的复合型人才奇缺,而且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4完善我国医疗纠纷的仲裁机制
如上所述,目前我国医事仲裁正处于尝试阶段,知之者甚少,适用者更是少之又少,同时现行仲裁制度存在诸多的问题,影响了医事仲裁的发展。许多学者将责任归咎于没有专门的医事仲裁法和医疗纠纷仲裁机构,因而建议设立专门的医疗纠纷仲裁委员会[7],甚至出台专门的《医事仲裁法》。这种想法太过偏激,对于我国现实来说实属无太大必要。笔者认为,我国现行的《仲裁法》已经包括了医疗纠纷的仲裁制度,因制度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使其被人遗忘。为了减少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资源的浪费,无须另设专门医疗纠纷仲裁委员会,在现行的制度基础之上进行制度的完善足以。
-
处理医疗纠纷谈判技巧
258人看过
-
略谈制约我国仲裁事业发展的几点原因
86人看过
-
医院谈判:解决医疗纠纷的关键
231人看过
-
谈建立我国全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222人看过
-
浅谈医疗纠纷及解决方法
196人看过
-
与医院谈医疗纠纷,应如何操作
445人看过
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疗服务、医疗诊断、医疗保健、医疗美容、病历书写等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企事业法人或机构与患者之间的纠纷。 对于医疗纠纷的处理,可由医患双方协商进行处理;可以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处理;可以申请行政调解;也可以向法院起诉;还可... 更多>
-
纠纷与医疗机构如何谈判广东在线咨询 2023-11-18医疗机构应设置处理医疗纠纷的专门场所,并有专(兼)职人员处理医疗纠纷。患方代表与医疗机构协商时应在医疗机构纠纷处理专门场所进行,并与医疗机构处理医疗纠纷的人员进行沟通,不能在医生办公室、医院大厅等影响正常医疗秩序的地方进行。医患双方人数较多的,应当推举代表进行协商,每方代表人数不超过5人。协商确定赔付金额应当以事实为依据,防止畸高或者畸低。医患双方经协商达成一致的,应当签署书面和解协议书。
-
谈谈医疗机构私了的好处和坏处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24相对“私了”(双方协商解决)来讲,“公了”途径有耗时长、成本高、取证困难、鉴定机构不中立、诉讼风险等种种不利因素,“私了”解决对专业知识要求低,更能够简便快捷地处理问题。 但通过“私了”解决过程中双方缺乏信任、信息不对称,有可能会掩盖事实真相且公平正义得不到彰显。 目前,为了规范患者依法、理性维权,多个地方都制定了地方规范性文件明确规定在医疗纠纷中,若患方索赔超过一定金额,则不得自行协商。 民营医
-
医疗纠纷怎么跟医院谈判河北在线咨询 2022-06-281、最好聘请相关专业人士与医院进行谈判:了解医院的过错方面;确定院方的损失赔偿区间;谈判的心理底线价位。 2、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四十九条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下列因素,确定具体赔偿数额: (一)医疗事故等级; (二)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三)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
医疗纠纷家属谈判方式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131、依法收集相关证据,然后与医院和平协商; 2、请第三方调解解决; 3、协商不成的,理智分析情况,全面掌握事件进度,考虑合理的解决方式; 4、可以适当地提出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 5、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
医疗纠纷谈判注意什么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20医疗纠纷是比较难以处理的纠纷,因为其专业性强,患者往往处于弱势一方。患者自己和医院谈判就有一定的不利,在我们长期处理医疗纠纷的实践中,建议患者注意以下几点: 1.尸检结果是否有利,尸检报告不宜直接交给医院,以免医院做足准备应对谈判; 2.需要明确谈判标准,也就是赔偿标准。 3.对方谈判人员是否是说换算数的院方领导。 4.不宜过多谈及医疗问题,因为在这方面你永远谈不过医院; 5.把谈判建立在对病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