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役期间,家属是可以探望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人犯在羁押期间,经办案机关同意,并经公安机关批准,可以与近亲属通信、会见。
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但是在实践中,拘役人员每月可以回家规定落实的很少,所以拘役人员家属探望就成为常态。
被判处拘役对出国旅游有影响吗?
被判处拘役对出国旅游是有影响的,判处拘役后,在服刑期间不能出国,根据规定,中国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出境:
(一)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证件或者拒绝、逃避接受检查的;
(二)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
(三)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决定不准出境的;
(四)因妨害国(边)境管理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被其他国家或者地区遣返,未满不准出境规定年限的;
(五)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决定不准出境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准出境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第二十八条
人犯在羁押期间,经办案机关同意,并经公安机关批准,可以与近亲属通信、会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三条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
被醉酒拘役可以探望吗,拘役什么情况可以判处
453人看过
-
治安拘留家属可以探望吗,可以保释吗?
272人看过
-
被逮捕后家属可探望吗?
312人看过
-
60岁因打架被刑事拘留家属可以探望吗
428人看过
-
拘留15天的人家属可以探望不?
455人看过
-
行政拘留十五天,拘留者的家属可以去探望几次
106人看过
拘役是刑罚中的主刑之一,指短期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就近拘禁并强制劳动的刑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1年。 拘役刑期短于有期徒刑,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服刑期间,被处拘役者每月可回家1~2天,参加劳动者还可酌量发... 更多>
-
家属被拘留了可不可以去探望孩子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8-25被拘留的人如果案件不是在侦查阶段的,家人是可以去探望的。但如果案件在侦查阶段的,家人是不可以去探望的,在侦查阶段,一般只有律师可以会见犯罪嫌疑人,其他人要求会见的,比较困难。 拘留,是指扣留,拘禁。一般分为三种,分别是刑事拘留、行政拘留以及民事拘留。其中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行政拘留属于治安行政处罚;民事拘留属于司法行政性质的处理,是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
-
醉驾拘役后能探望家属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0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的规定,拘役判决生效后,在押人中的家属即可到看守所探望。但亲友探视需要遵守看守所的规定,按照流程进行探视,在实践中,亲友探视的通常需要注意以下情况: 1、根据刑法规定,判据拘役的,罪犯每个月是可以回家一至两天探亲的,但现实执行情况堪忧,几乎没有看守所或执行这个规定。其后果,就是亲友不得不到看守所进行探视。 2、亲友可以在什么时候探视,各地的看守所的探视规定不同,有的
-
家属被判刑后可以去探望吗?被判刑的人可以去看守所探望自己的时间上海在线咨询 2022-03-05根据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期间,为避免串供或者泄露案件的侦办情况,一般未经批准不允许人犯与亲属会见通信。经人民法院判刑后,在看守所执行刑罚期间,按规定可以与其亲属或者监护人每月会见。具体规定如下:《看守所留所执行刑罚罪犯管理办法》第五条罪犯的人格不受侮辱,人身安全和合法财产不受侵犯,罪犯享有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第四十五条罪犯可以与其亲属或者监护人每月会
-
判刑后家属可以去探望亲属么?重庆在线咨询 2022-05-08亲属可以探视。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按照规定,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监狱法第四十七条罪犯在服刑期间可以与他人通信,但是来往信件应当经过监狱检查。监狱发现有碍罪犯改造内容的信件,可以扣留。罪犯写给监狱的上级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信件,不受检查。第四十八条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按照规定,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第四十九条罪犯收受物品和钱款,应当经监狱批准、检查。
-
醉驾被拘留会通知家属去探望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02-08看守所不具有通知家属的义务,没有通知家属探望的权利。犯罪嫌疑人因为醉驾被刑事拘留或者逮捕,有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家属,不由看守所通知。犯罪嫌疑人家属探望,应当向办案的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经办案机关批准,在侦查人员和看守所民警的监督下探望犯罪嫌疑人,看守所没有通知和批准权限。一般情况下,在侦查阶段,为防止串供,影响侦查,没有特殊情况,公安机关不会批准家属探望,但会准许律师会见。《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