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规定的欺诈行为有哪些?
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规定的欺诈行为,是根据《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第六条当事人不得利用合同实施下列欺诈行为:
(一)伪造合同;
(二)虚构合同主体资格或者盗用、冒用他人名义订立合同;
(三)虚构合同标的或者虚构货源、销售渠道诱人订立、履行合同;
(四)发布或者利用虚假信息,诱人订立合同;
(五)隐瞒重要事实,诱骗对方当事人做出错误的意思表示订立合同,或者诱骗对方当事人履行合同;
(六)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
(七)恶意设置事实上不能履行的条款,造成对方当事人无法履行合同;
(八)编造虚假理由中止(终止)合同,骗取财物;
(九)提供虚假担保;
(十)采用其他欺诈手段订立、履行合同。
二、《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规定的责任和权利事项
第九条经营者与消费者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经营者不得在格式条款中免除自己的下列责任:
(一)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的责任;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的责任;
(三)对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依法应当承担的保证责任;
(四)因违约依法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
(五)依法应当承担的其他责任。
第十条经营者与消费者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经营者不得在格式条款中加重消费者下列责任:
(一)违约金或者损害赔偿金超过法定数额或者合理数额;
(二)承担应当由格式条款提供方承担的经营风险责任;
(三)其他依照法律法规不应由消费者承担的责任。
第十一条经营者与消费者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经营者不得在格式条款中排除消费者下列权利:
(一)依法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权利;
(二)请求支付违约金的权利;
(三)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四)解释格式条款的权利;
(五)就格式条款争议提起诉讼的权利;
(六)消费者依法应当享有的其他权利。
-
法律上规定欺诈行为赔几倍?经营者的欺诈行为有哪些
283人看过
-
合同中的欺诈行为是否违法?
304人看过
-
欺诈合同有哪些行为有可撤销行为有哪些
472人看过
-
欺诈行为和欺骗行为有哪些不同点?
416人看过
-
违反欺诈合同属违约吗,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具体有哪些
52人看过
-
土地违规违法行为的,有哪些处罚规定?
172人看过
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同时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 更多>
-
哪些行为属于消费欺诈行为,法律规定有哪些山东在线咨询 2022-05-021,消费欺诈,是指经营者夸大向消费者提供的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对提供的有关商品或者服务介绍不真实,作出虚假或者使消费者误解的宣传。 2,依《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中第六条的规定,消费欺诈行为包括: (一)不以真实名称和标记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二)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现场说明和演示
-
如何进行价格欺诈违法行为认定,哪些行为是价格欺诈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26国家计委出台《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认定以下13种价格行为为价格欺诈行为: 1、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内容与实际不符,并以此为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购买的。 2、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者价目表,以低价招徕顾客并以高价进行结算的。 3、使用欺骗性或者误
-
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07《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详细列举了14项“霸王条款”,第十二条规定了罚则。 第九条经营者与消费者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经营者不得在格式条款中免除自己的下列责任: (一)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的责任;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的责任;(三)对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依法应当承担的保证责任;(四)因违约依法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五)依法应当承担的其他责任。 第十条
-
合同欺诈行为的认定有哪些,有没有规定?西藏在线咨询 2023-11-21合同欺诈行为的认定有欺诈人必须有欺诈的故意,而且实施了欺诈行为之后就是因为欺诈而陷入到了错误,并且因为这样的一种错误从事相关的意思表示,这样的话就是符合我们国家《民法典》当中所规定的合同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
-
合同欺诈行为是违法吗,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湖南在线咨询 2023-06-14合同欺诈属于违法。欺诈行为违反了《民法典》,对于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受欺诈方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的一年内,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