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一、取保候审需要交钱吗?
是否需要交钱,要根据取保候审的担保方式。取保候审的担保方式有两种:
1、保证人担保。也就是说,被取保候审人要提出一个符合条件的人作为自己的保证人,该保证人要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担保被保证人能够做到随传随到。如果被取保候审人违反规定,保证人不及时报告的,要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提供保证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取保候审的,交纳一定数额的现金作担保。如果违反有关规定,保证金就会被没收,并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监视居住、予以逮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有关规定,取保候审结束时,应当退还保证金。
对同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决定取保候审的,不能同时使用保证人保证和保证金保证。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二、没有保证人能否取保候审吗
没有保证人也可以取保候审,但是需要交纳相应的保证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可以选择保证人或者保证金的方式,不一定需要提出保证人。如果既没有合适的保证人,又无力交纳保证金的,则无法办理取保候审手续。
三、取保候审的保证金要如何理解
取保候审保证金,是指公安机关对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决定取保候审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之规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
检察院什么部门传取保候审人
447人看过
-
检察院取保候审要给谁写签字好?
160人看过
-
取保候审移送检察院需要嫌疑人签字吗
252人看过
-
哪个部门主要管检察院
297人看过
-
取保候审的案子哪个部门管,哪个部门办理取保候审
248人看过
-
取保候审需不需要经过检察院的签字?会不会被拘留?
52人看过
取保候审保证金是指公安机关对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决定取保候审时,依照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更多>
-
取保检察院签字吗,办理取保候审必须检察院签字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05检察院是世界各国普遍设立的国家机关,人民检察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这种自上而下的排列反映了检察机关上下级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及其集中统一的特点,这与人民法院上下级之间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有显著不同。为了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检察机关必须一体化,必须具有很强的集中统一性
-
检察院取保候审执行都是有哪个部门负责呢?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08取保候审一般有侦查机关执行,一般是公安局,检察院直接办理的案件也可以执行。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依据新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
检察院现场取保候审, 检察院签字可以放人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1-11-02检察院取保候审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签字。公安机关是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公安机关在执行时,应当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读《取保候审决定书》,并要求其签字或者盖章,告知其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
-
检察院签字, 后还签字, 取保候审, 会被查到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2-04-15拘留是在先的强制措施,一般不超过14天,复杂的案件不超过37天,期限到了就应该转换为其他强制措施。取保候审之后,如果发现罪行严重,应该变更强制措施为逮捕。《刑事诉讼法》规定:第六十五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监视居住要逮捕)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
检察院取保候审还会经过法院公安部门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2-06-021、具体根据情况而定,有可能被起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2、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3、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