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依法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免予刑事处罚,但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司法机关应当及时将案件移送有关行政机关。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不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而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就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或者撤销案件。
一、存疑不起诉算无罪吗
存疑不起诉不代表是无罪。一般来说,存疑不起诉,案件在检察院阶段就结束了,而无罪判决是案件公诉到法院,作出的无罪判决,所处的阶段不一样,作出的机关不一样。
而且不起诉并不一定意味着无罪,在刑法之相关规定里面不起诉存在三种情况:
1、法定不起诉:存在于下列六种情况:
(1)实施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赫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被告人死亡的。
(6)其它法律、法令规定免予刑事处罚的。在这种情况下是无罪的,也没有记录。
2、酌定不起诉是说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这样并不意味着无罪,而只是犯罪情节轻微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
3、一般来说存疑不起诉就是指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犯罪成立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证据充足,检察机关还可以再次起诉,这种无罪是相对且暂时的。
二、追诉时效超过如何判决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果刑事案件过了追诉时效的,是不应该提起公诉的,如果法院已经立案的,应该作出无罪的判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三、取保候审超过十二个月怎么办
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案件移送到检察机关后,检察机关会审查起诉,如果取保候审十二个月还没有开庭的,被取保人可以申请解除取保候审措施。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种强制措施,并不代表案子的完结。取保候审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如果司法机关不变更强制措施,视为自动解除,但不代表不追究刑事责任。案子移交检察院后,检察机关会对案件进行审理,根据具体案情作出起诉或者不起诉决定。取保候审解除后,应当和司法机关保持联系,积极配合调查,争取从轻处罚。
-
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指依法应当追究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274人看过
-
不追究刑事责任与处罚免除的比较
77人看过
-
公务员被免于追究刑事责任,免予刑事处罚的情况有哪些
301人看过
-
免除刑事处罚和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区别是什么
67人看过
-
依据刑法被免予刑事处罚
312人看过
-
对强奸男性者追究刑事责任
488人看过
解除取保候审意味着公安机关没有足够证据认定犯罪人员存在犯罪行为,或者是需要变更其他的强制性措施。 解除取保候审不代表结案,因为取保候审只有一年的期限,如果到期仍无证据对该犯罪嫌疑人移送审查起诉的话,只有解除取保审,只有收到撤销案件决定书后,... 更多>
-
免予刑事处罚刑事责任追究是什么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12刑事责任和刑事处罚是两个不同概念,刑事责任包含犯罪和刑罚两个问题,而刑事处罚主要指刑罚。免予刑事处罚,只是免除对被告人刑罚而没有免除对被告人的犯罪认定。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仅免于刑事处罚仍是在追究刑事责任。免予刑事处罚的前提是必须确认被告人构成犯罪,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免予刑事处罚虽不具有刑罚的性质和作用,但却是刑罚的必要补充,具有不可替代的法律地位。 比如,我国刑法第十九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
-
2022年免予追究刑事责任和和免予刑事处罚有区别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2-11-20免于刑事责任指行为人的行为虽然构成犯罪但不以犯罪论处,即对于已构成犯罪之行为不以犯罪对待,对于该犯罪主体不以犯罪人处置。免于刑事责任的法律效果就是不追究刑事责任。 免予刑事处罚指因一些原因犯下罪行,需要刑事处罚,但因为自首或其他情节,导致不用接受刑事处罚。免予刑事处罚,只是免除对被告人刑罚而没有免除对被告人的犯罪认定。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仅免于刑事处罚仍是在追究刑事责任。
-
依照刑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1-08-31相对不起诉也就是酌定不起诉,此时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审查的案件,结合具体的情况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也可以作出起诉决定。但如果决定不起诉的话,还需要上报上一级检察院不起诉意见书。至于相对不起诉是否会留下案底,若是因为犯罪情节轻微或具有《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而被不起诉的,仍会有本应的案底记载
-
-
受过刑事处罚不追究刑事责任对什么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30《刑法》第37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