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可以按规定时间内在规定车站或网上成功改签高铁、动车一等座为二等座,改签产生的差价实行“多退少补”。具体规定可参考附录中的火车票改签细则。
在进行改签后,剩余的款项将在115个工作日内按照原支付方式返还至您的原账户。高铁改签一等座变更为二等座票价差额会进行退款。
首先,旅客买了高铁、动车一等座后,是可以改签成二等座的。
旅客只要在规定时间之内到火车站或在网上成功改签,之前购买的火车票就不会作废,改签产生的差价实行“多退少补”。
例如,将一张一等座车票改签成二等座,原先支付的票价较高。
附火车票相关改签细则如下:
一、互联网改签火车票规定:
旅客在互联网上订票后需要改签的,如果已换取纸质票,或者距离发车时间不到2小时,这时,就只能到火车站窗口办理改签了。相反,可以直接在订票网上改签,把一等座改签二等座。
此外,旅客使用二代居民身份证购票且持二代居民身份证办理进站检票手续但未乘车的,需经车站确认后按规定办理。改签后出具纸质车票。
二、火车站改签火车票规定:
1、旅客不能按票面指定的乘车站、日期、车次乘车时,应当在票面指定的开车时间前到车站办理一次提前或推迟乘车签证手续。特殊情况经购票地车站或票面乘车站站长同意的,可在开车后2小时内办理持动车组列车车票的旅客改乘当日其他动车组列车时不受开车后2小时内限制。团体旅客不应晚于开车前48小时。
2、实名制车票在火车站办理改签时,旅客不需出示有效身份证件,但旅客在网站购票且未换取纸质车票的,在车站售票窗口办理改签时,需出示购票时所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或订单号码。
3、非实名制车票中转签证实名制车票时,按实名制办理,需出示乘车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或复印件。
注意,改签后车票不能再次办理改签或者退票。
火车票改签退费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火车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火车票的改签、退费政策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障旅客的合法权益。
火车票改签、退费政策的具体实施,应按照购票时所选的座位类型、出发时间、车次等因素进行,且应提前通知旅客。对于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火车票改签、退费问题,铁路部门应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尽快为旅客办理相关手续。
同时,火车票改签、退费政策应明确告知旅客,避免旅客因为不了解政策而产生的误解和不满。旅客在遵守规定的前提下,合理维权,维护自身权益。
火车票改签、退费政策是保障旅客权益的重要措施,对于执行这一政策,铁路部门应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旅客的合法权益。
火车票改签、退费政策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障旅客的合法权益。旅客在遵守规定的前提下,合理维权,维护自身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五百七十八条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前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
申请服务费发票的流程
342人看过
-
申请社保费退还是否能够全额退还?
51人看过
-
衣服购买后能否申请退货?
346人看过
-
刚买的衣服能否申请退款?
314人看过
-
财产保全申请费用能否退还?
154人看过
-
内退申请流程:员工如何向企业申请内退服务
159人看过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
居间服务费能退吗?如何申请退款的呢?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16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第426条规定:“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报酬。
-
-
专利申请缴费后能否提出退费申请?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9-18一、专利申请缴费后能否提出退费申请一般不可以,但是申请人多缴、错缴或者重缴专利费用的,在缴费之日起一年内向专利局提出的,经专利局核实后应当退款。超过一年以后提出的,一般不再予以退款。申请人缴纳了某种程序的费用,但事实上该程序未启动的,也可以请求退款。例如,申请人缴纳实质审查请求费以后,在实质审查以前已经撤回申请或申请被视为撤回的,可以请求退回实质审查请求费以后,在实质审查以前已经撤回申请或申请被视
-
-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能否退还培训费?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27一、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怎么办《劳动合同法》关于培训费的规定是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