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取得合同是否具备法律效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8-17 04:47:25 415 人看过

基于善意取得原理的合同,无论他人是否具备处分权,自始至终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要成为善意取得的构成条件,首先需要明确主体资格。

其中,转让方必须是无权处分人,而受让方则须是拥有民事行为能力之人。

其次,还需注意客体要求。

不动产物权而言,遵循登记公示原则至关重要。

至于主观方面,受让方应当具备充分的善意认知。

最后,从客观角度来看,善意取得制度必须建立在特定法律行为的基础之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1日 01:5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善意取得的合同有效吗
    法律综合知识
    善意取得的合同,即使他人没有处分权,仍然是有效的。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在主体方面,转让人须为无权处分人,受让人为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客体方面,不动产以登记为其公示原则;就主观方面来说,受让人应当的善意的;在客观方面,善意取得必须依一定的法律行为而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2024-05-02
    493人看过
  • 租赁合同能否善意取得
    一、租赁合同能否善意取得租赁合同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占有人,在不法将动产转让给第三人以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即可依法取得对该动产的所有权的法律制度。受让人在取得动产所有权以后,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财产,而只能请求转让人赔偿损失。从我国学理和司法实践来看,善意取得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让与人必须是基于所有权人的意思占有动产。因此赃物、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遗失物、漂流物等不适用善意取得。第三人如果是从出卖同类物品的公共市场上买得的,则即使是赃物、遗失物,仍然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第二,财产必须是依法可以流通的财产。法律禁止或限制流转的物,如爆炸物、枪支弹药、麻醉品、毒品等,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国家专有的财产以及法律禁止或限制流转的国有财产,也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国有企事业单位占有的,依法可以由这些单位处分的国有财产,与集体和公民个人所有的
    2023-05-06
    116人看过
  • “阴阳合同”中的“阳合同”是否具备法律效力
    在法律法规框架内,阴阳合同中涉及到的阳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范畴。因为阳合同是指那些未能真实反映当事人双方意愿、非建立在平等自愿基础之上的合同。简言之,当行为人与相对方带着欺诈性的意图共同缔结一项民事法律行为时,该行为即视为无效。尽管如此,以欺诈性意思表示掩盖的真实民事法律行为并不因此失效或无效,而是依然保持其原有行政效力。阴阳合同可细分为阳合同与阴合同两种形式,其中阳合同主要面向公众,其内容相对公开透明,但并未完全考虑到当事人双方的实际意愿,因此可以将其归类为虚伪合同;与此同时,阴合同则为双方当事人交易活动的真实记录,其内容隐秘,通常不为外界知晓,然而在合法合规的范畴内,这种阴合同具有与阳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需要澄清的是,法律允许制裁阴阳合同的条件有两个:首先,无论阳合同还是阴合同,其内容的设定必须严禁触碰法律红线,不得违背法律规定;其次,必须是在遵循法律规范条款的前提下进行的。《民法典》第一
    2024-08-07
    468人看过
  • 合同债权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一、合同债权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对债权能否适用善意取得目前尚未规定。从理论上说,债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利,可以转让,当然也是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但由于债权作为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的权利,体现的只是一种未来将要获得债务人交付一定的财产或完成一定工作等的期待利益,债权人本身不能基于债权而占有属于债务人的财产,那么,处分债权,很难使债权受让人实际占有债权,也很难使债权的受让人能够像支配动产那样实际支配债权,如果债权根本不存在,无辜的受让人必然会蒙受损害。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债权原则上是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但是如果债权能证券化、有体化、动产化,即可以通过存折、存单、凭证、文书、证券等表现出来,应收账款也是一种,因为应收账款还可以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平台登记还作为权利质押,债权与其依附的证券等凭证或载体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这些证券化、有体化、动产化的债权能为受让人实际占有或支配,则这些债权能适用善
    2023-05-06
    389人看过
  • 代签的合同在法律上是否具备效力
    当涉及到委托他人代为签署合同时,根据法律规定,是完全可行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代替者必须具备相应的授权委托证书,若无此证书,则所签署的合同将无法产生有效的法律效应。此外,授权方式既可选择口头形式亦可采用书面形式进行。然而倘若在行为人未获代理权、超越代理权范围或代理权已期满后,依然继续施行代理行为,且未经被代理人明确认可的情况下,该代理行为对被代理人而言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未被追认的,善意相对人有权请求行为人履行债务或者就其受到的损害请求行为人赔偿。但是,赔偿的范围不得超过被代理人
    2024-08-06
    169人看过
  • 民法典兼职合同具是否有备法律效力
    《民法典》规定兼职合同符合下列条件的具有法律效力:1.兼职合同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2.兼职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3.兼职合同当事人是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人;4.兼职合同形式符合法律相关要求;5.法定其他有效条件等。《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四百六十九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2024-04-23
    464人看过
  • 物权追及效力和善意取得是否矛盾
    不矛盾。物权追及力说的在我有物权的前提下,无论物被谁占有控制,我都可以追索。善意取得说得有人未经我的许可把我的物卖了,你不知情又支付了对价,那么你就对该物取得了所有权。关键是一物一权,你有了所有权我就自动丧失了所有权,没有了所有权,自然没有办法再追及了。
    2022-04-17
    59人看过
  • 不能善意取得合同是有效还是无效
    不能善意取得的合同无效,因为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恶意,由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此外对于善意取得需要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以合理的价格转让;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时合同有效,而非善意取得,说明在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主观上不具有善意,有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故意,所以非善意取得合同是无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三百一十一条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
    2023-03-03
    218人看过
  • 手握签约却未获得合同?未签收合同是否具备法律效力?
    签了合同没拿到,但不影响合同效力。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合同生效应当具备以下要件:一、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作为合同当事人,必须具备《民法典》规定的民事行为能力。即作为合同主体的自然人,应该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作为合同主体的法人、非法人组织,它们的行为能力是不同的,法人、非法人组织只有在登记核准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济活动,才具有法律效力,法人、非法人组织只有在它们的经营范围内签订的合同,才受法律保护。二、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真实为一切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如果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或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或逃避法律的行为,或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行为,都将导致合同不发生法律效力。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合同的内容和目的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在法律
    2023-12-26
    473人看过
  • 什么是善意取得,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及其效力是什么?
    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有:(1)受让人须通过交易从转让人处取得财产,非交易行为需可取得所有权,但非适用善意取得制度;(2)转让人须为无处分权人;(3)转让处分的标的物须为动产;(4)受让人在受让财产时须为善意占有。受让人在接受财产时不知,也不可能知道转让人无处分权时才为“善意”,否则为恶意,就不能适用善意取得;(5)善意受让人取得占有的动产须是依所有人的意思合法脱离所有人占有的财产。关于善意取得的效力,善意取得一旦成立,善意受让人即时取得财产所有权,成为财产的合法所有人,而原权利人的所有权并请求权一并丧失。原权利人有请求非法转让人返还不当得利或赔偿损失的权利。
    2023-06-15
    92人看过
  • 善意取得遗失物是否有效?
    盗赃遗失物并不适用于善意取得,这是法律明确规定的,即使购买人在购买该物品时对该物品是盗赃物或遗失物并不知情;同时也支付了合理的价格,但仍然无法取得该物品的所有权,该物品的主人无论在何时都可以要求购买人返还物品。非善意取得合同有效吗非善意取得的合同无效,因为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恶意,由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此外对于善意取得需要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以合理的价格转让;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时合同有效,而非善意取得,说明在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主观上不具有善意,有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故意,所以非善意取得合同是无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二条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
    2023-07-20
    67人看过
  • 转让合同效力与善意取得构成的立法选择
    善意取得成立于转让合同仅有让与人无权让与、而无其他引发转让合同效力瑕疵的场合,但在无权处分影响合同效力因素的既定约束下,若把转让合同的有效性作为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将会导致该制度的空转。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成功经验,在转让合同效力与善意取得构成关系的问题上,我国物权立法的最佳选择是回避转让合同有效与无权处分持续存在的相互排斥,通过对登记或占有效力的特别规定,拟制受让人善意、占有保护或登记的公信力具有补足因无权处分而导致的物权变动法律原因不足的效力,以解决善意取得制度面对的特殊问题。善意取得制度是法律在所有权人利益与善意第三人利益间折冲樽俎的结果。近代民法以来,所有权神圣作为财产法的逻辑起点,被视为财富创造的核心激励机制。保护所有权也是市民社会得以存续发展和私人自由得以保障的重要基石。善意取得制度作为对所有权神圣的对立性制度设计,冲击了财产法的基本逻辑,只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制度选择。法律必须通过
    2023-05-05
    252人看过
  • 具体什么是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人将动产或不动产处分给第三人,第三人善意依法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善意取得制度是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项法律制度。善意取得,是第三人不知并不应知转让人是非法转让,一般是误信其为所有人或其他有处分权的人。继受取得和善意取得的区别是什么取得方式不一样。继受取得是指权利从原权利人处继受而来,其对应的是“原始取得”。其分类标准是权利是原始的还是从别人那里转过来的“二手”权利。合同取得是指权利是通过合同的方式而取得,其对应的是“物权手段取得”、无因管理取得”和“知识产权取得”等等。其分类标准是按照权利发生原因的法律依据类型。本来二者没有什么联系,但是由于合同取得必然意味着权利的流转,所以说所有合同取得都是继受取得是合理的。这二者不是相等的概念,而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至于善意取得,是民法中的一项特别的制度,是指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产,第三人在善意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该物
    2023-08-10
    433人看过
  • 善意取得人是否可以撤销合同
    一、善意取得人是否可以撤销合同可以撤销。撤销权也属于形成权,基于撤销权,善意取得人在合同未经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追认之前,有权撤销该合同,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二、债权人行使撤销权须具备的条件1、债务人有使自己的财产不当减少的行为,主要指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无偿转让或者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自己的财产,债务人放弃未到期的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或者恶意延长到期债权的履行期,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收购他人财产等,但不包括债务人放弃赠与、抛弃继承等不增加自己财产的行为。2、债务人的相关行为对债权人造成损害,也即债务人使自己的财产不当减少后就缺少足够的资产清偿债权人的债权,如果债务人减少自己财产后仍有清偿能力,就不能认为对债权人形成损害。3、是要在规定时间之内行使,即债权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债务人的行为一
    2023-05-06
    378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遗失物善意取得具有哪些法律效力?
      甘肃在线咨询 2023-12-11
      遗失物善意取得是指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并且以合理的价格转让,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时,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 怎么以“善意取得合同效力”的说法
      四川在线咨询 2021-11-22
      善意取得的合同,即使善意取得的合同仍然有效。 无权处分人将其财产(动产或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的,受让人取得财产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
    • 合同债权善意取得是否是合法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22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合同债权不适用善意取得,因为只有物权才适用善意取得,包括所有权和其他物权,而债权不是物权,不能适用善意取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
    • 乙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另外,该合同效力如何?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07
      不适用,因乙方应检查牌照和相关原车手续。
    • 怎么才算善意取得合同的效力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30
      善意取得的合同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权处分人取得了处分权后,合同是有效的。善意取得合同的构成需要转让是无权处分人,侵害到物权人的合法利益,同时转让动产的需要交付,受让人主观上应当是善意的,是不知情的,客观上善意取得行为不能使无偿的,必须是由受让人支付了合理对价后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