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抚养子女一方同意,探望权人直接接走子女的行为一般是违法的。但如果双方在协议中约定了探视时可以接走孩子,那么肯定是合理合法的。但是如果私自将小孩带走,私自接走都是违法的。抚养孩子的一方在不配合行使探视权时,可以通过协商、调解、起诉等方式解决,而不能私自做出侵犯对方抚养权的行为。
未经抚养子女一方同意,探望权人直接接走子女的行为一般是违法的。但如果双方在协议中约定了探视时可以接走孩子,那么肯定是合理合法的。但是如果私自将小孩带走,私自接走都是违法的。抚养孩子的一方在不配合行使探视权时,可以通过协商、调解、起诉等方式解决,而不能私自做出侵犯对方抚养权的行为。
抚 养 孩 子 的 一 方 不 配 合 探 视 权 , 怎 么 办 ?
离婚后,如果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拒绝另一方的探望,可以尝试协商解决。如果协商无果,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行使探视权。在法院的判决下,孩子的父母需要协助执行。因此,建议双方保持沟通,尊重对方,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未经抚养子女一方同意,探望权人直接接走子女的行为一般是违法的。但如果双方在协议中约定了探视时可以接走孩子,那么肯定是合理合法的。但是如果私自将小孩带走,私自接走都是违法的。抚养孩子的一方在不配合行使探视权时,可以通过协商、调解、起诉等方式解决,而不能私自做出侵犯对方抚养权的行为。离婚后,如果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拒绝另一方的探望,可以尝试协商解决。如果协商无果,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行使探视权。在法院的判决下,孩子的父母需要协助执行。因此,建议双方保持沟通,尊重对方,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原因初探
455人看过
-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之实践探索
253人看过
-
未成年人强奸罪刑罚探究
348人看过
-
未成年人侵权赔偿探究
70人看过
-
请私人侦探探究婚外情是否违法?
336人看过
-
探究:跟踪被害人是犯罪未遂吗?
275人看过
探视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对子女享有按约定,或者依据人民法院的判决,遵循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看望由另一方直接抚养的子女,或将子女短暂接回共同生活的权利。探望的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探望性探视和和逗留式探视。... 更多>
-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未成年犯罪是否公开审理?河北在线咨询 2022-04-21《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的第十一条对《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在两个问题做了更进一步的解释或者说补充:一是明确了未满十六岁、十八岁是指开庭审理时的年龄:二是增加了对开庭时未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案件公开审理
-
公司录用有未成年人是否属于违法犯罪?澳门在线咨询 2023-08-23公司录用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违法。法律规定录用十六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工作的,才属于招用童工,才属于违法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属于童工,可以录用。但录用十六周岁的未成年劳动者的,需要遵循下列特殊保护规定: 一、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二、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
未成年人抢劫犯罪问题探讨湖北在线咨询 2024-12-13在未成年持刀抢劫伤人的情况下,如果他们的年龄小于14岁,则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他们的民事赔偿义务由监护人承担。如果他们的年龄在14岁到18岁之间,则需要按照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判决标准来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根据相关规定从轻处理。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使用轻微暴力或者威胁,强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随身携带的生活、学习用品或者钱财数量不大,且未造成被害人轻微伤以上或者不敢正常到校学习、生活等危害
-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了法院是否会判无期徒刑?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101、未成年人犯罪后,可以判决无期徒刑。对未成年人不适用的刑罚只有死刑。且对未成年人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对未成年人判处无期徒刑说明原本其所犯的罪应判处死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六条 有期徒刑与无期徒刑的执行,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
-
未成年人犯累犯是否就是成年犯?辽宁在线咨询 2021-10-21特殊累犯只是累犯的一种,而未成年人连累犯都不构成,当然也不构成特殊累犯。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累犯问题,前罪是未成年人犯罪,只要执行刑罚的主要部分是行为者成年后完成的,就不会妨碍累犯的成立。当然,行为者的刑罚执行的主体部分在行为者未成年阶段完成的,这种刑罚经验不应该作为过劳的前提,因为在受到刑罚时,行为者的人格还没有成型,所以很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