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涉夫妻共同债务的新问题、新情况,2018年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解释,明确夫妻双方合意表示或者一方用于家庭日常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需要共同承担。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超出家庭日常生活所负的债务,除非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否则法院将不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该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共3条,以下为该解释的具体内容:
第一条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第二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解释》第四条规定:本解释自2018年1月18日起施行。本解释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此前作出的相关司法解释与本解释相抵触的,以本解释为准。
一、如何追加执行夫妻共同债务
(一)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二)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三)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
离婚案件财产债务纠纷的受理费问题
385人看过
-
婚前债务:婚姻中的责任问题
420人看过
-
如何对待起诉离婚中的离婚案件问题
58人看过
-
婚姻关系中的负债与债务问题
401人看过
-
债务诉讼中如何处理离婚问题
420人看过
-
合同中的债权债务问题
239人看过
债权人是债的主体之一,债的主体包括双方当事人,即债权人和债务人。债权人是指有权请求对方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人。在债的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必须是特定的。债权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 更多>
-
解决债务离婚协议书中关于债务的问题青海在线咨询 2022-05-24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
-
债务问题债务问题债务问题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14请求司法协助,去法院起诉必须有证据证明这次的债务问题,先收集好证据再去法院起诉。如果起诉成功后还欠钱不还,法院将会强制执行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执行员应当出示证件。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情况制作笔录,由在场的有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执行法院可以通过以下强制执行的措施: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强制被申
-
关于离婚的问题和债务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06夫妻共同债务,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或者其中一方为夫妻共同生活对 第三人所负的债务。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与处理,是离婚案件中审理的疑难问题。2001年4月28日,修改后的《婚姻法》虽然对此作出了明文规定,但是由于过于原则和概括,在实践中难以准确地把握和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已于2018年1月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31次会议通过,自2
-
如何处理离婚案件中对方转移财产和制造假债务的问题?贵州在线咨询 2021-01-14在离婚案件中,最关键的就是两个问题,即是否判决离婚、如何公平得到共同财产的应有份额。现实中,常常遇到一方将夫妻共同财产出卖,注销公司、写假借条等等企图侵占对方财产的情况。对付这种行为,说实话,律师也常常只能无奈地摊摊手。说声“无能为力”。如果你的财产是动产或者成为了动产,那么其流动性就无法控制了。在此,我想信口给咱们的立法部门提个建议:转移、隐藏共同财产,企图侵占对方财产的,应当列为感情破裂的情况
-
债务纠纷案件的诉讼时效问题江苏在线咨询 2022-06-30对债务纠纷时效已过之债权,债权人可以继续让债务人还钱,债务人不能以不当得利为借口要求债权人退钱。 债务人自愿做出给付的,不受法律的禁止,即使是债务人不知时效已过,也不例外。它是债务人抛弃时效利益的结果。法律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